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蕊珠洞位于玉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北麓,为石灰溶岩天然石洞。洞内石灰溶岩形成的景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玉壶山上,游人如织。
明末年间的一个中秋佳节,蕊珠洞前,更是黑压压的人头,热闹非凡,出出进进的游人还真不少。进洞的人手中均拿着松明脂、竹片扎成的照明火把,出洞的人一个个喜形于色,连声赞叹:“不虚此游!”
游过这洞的人亲眼目睹了它的雄伟神奇,异彩纷呈。洞门巨岩高悬,从上攀援而下,广如大厦,壁间五色如绘。朝内走去有天然石阶可登数层楼。各楼层层相连,均有耳洞,风姿各异。洞内流水叮咚,石笋林立,梯田层叠,形状各不相同。圆者如鼓、锐者如斧,莹然者如镜,铿然者如钟、如磬。还有栩栩如生的石虎、石狮、石象、石马、石龙、石巨人,不一而足。再往前,有石室十分雅致,石桌、石椅、石床、石几皆排列于室内。形象逼真,鬼斧神工,造化无穷。游人在牵着为防迷路从洞口处拉进来的长绳小心翼翼地前行,沿途游览,赏心悦目,开心极了。
进入洞内深处时,突然有人惊呼出声,扔了火把,踉踉跄跄地往回走,惊恐万状,嘴里连声嚷着:“有鬼!有鬼!”顿时,吓得刚进洞的人也纷纷后退,互相打探,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等到最后出洞的人解释后,众游客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洞内深处,有一幅巨大骷髅的壁影,长逾丈余,眼睛鼻子俱成了窟窿,呲牙咧嘴,手足欲动,恐怖万状,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大凡游人至此,总是吓得扔了火把往回逃。
众人听罢,摇头吐舌,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一位肩背行囊的外地年轻游客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骷髅有何可怕,就是万岁爷百年之后不也就这个样子?何况我等平民百姓。人生易老,每个人都有一天会变成这个样子,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说罢,竟独自一人举着火把闯进洞内去了。众游客惊得直吐舌头,面面相觑。直至日落黄昏,游人陆续散去,依然不见这年轻人从这洞内出来,有人便替他担心。
谁也想不到,这年轻人竟会是来自苏州著名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征明的次子文嘉,字休承,号文水。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亦深,画风传乃父之衣缽。文嘉的这次出游,一为领略名山大川的风光,陶冶心情;二为沿途写生,增长见识,开创新的画风。这次慕名来到蕊珠洞,不仅为洞内的奇异景观所倾倒,更为洞内这幅骷髅壁影所触动。他举着竹片火把,伫立在这骷髅壁影前许久、许久,竟然浮想联翩,幻影重重。想到了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而事业的无穷无尽,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骤然袭上心头。觉得自己的有生之日还不足以能完成自己制定的奋斗目标,难遂青云壮志,还真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的!火把快要燃尽了,他这才赶快解开行囊,取出画笔宣纸,迅速描下了这幅骷髅壁影,然后才朝洞口小心翼翼地摸出去。出了洞口时,才发现满天繁星,夜幕降临,游人四散。于是,他便匆匆迈开脚步,朝山下的旅店走去。
回到苏州后,文嘉面对自己描下的这幅骷髅壁影,依然心潮澎湃,感叹不已。人的一生这般有限,而不少人尚在花天酒地中,无聊地打发日子,消磨青春,等到白发临头时后悔也就晚了!
想到此间,文嘉不由拍案而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当为世人敲响警钟,吐出肺腑之言。就这样,一首警世骇俗,劝人珍惜光阴的《今日歌》出自文嘉之手,流传于世——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自今日始!
故事本该就此打住了,但想不到清初学者钱鹤滩读了这《今日歌》之后,认为言犹未尽,便也写了一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和《明日歌》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诗句,直抒胸襟,慷慨高歌,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切勿虚度年华,荒废光阴。从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共鸣。于是又有无名氏写了《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这“三日”歌问世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为之总结归纳:一不可今日悔昨日,二不要今日待明日,三应成事立业在今日。
真乃警世恒言也!
题 图:李敏学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玉壶山上,游人如织。
明末年间的一个中秋佳节,蕊珠洞前,更是黑压压的人头,热闹非凡,出出进进的游人还真不少。进洞的人手中均拿着松明脂、竹片扎成的照明火把,出洞的人一个个喜形于色,连声赞叹:“不虚此游!”
游过这洞的人亲眼目睹了它的雄伟神奇,异彩纷呈。洞门巨岩高悬,从上攀援而下,广如大厦,壁间五色如绘。朝内走去有天然石阶可登数层楼。各楼层层相连,均有耳洞,风姿各异。洞内流水叮咚,石笋林立,梯田层叠,形状各不相同。圆者如鼓、锐者如斧,莹然者如镜,铿然者如钟、如磬。还有栩栩如生的石虎、石狮、石象、石马、石龙、石巨人,不一而足。再往前,有石室十分雅致,石桌、石椅、石床、石几皆排列于室内。形象逼真,鬼斧神工,造化无穷。游人在牵着为防迷路从洞口处拉进来的长绳小心翼翼地前行,沿途游览,赏心悦目,开心极了。
进入洞内深处时,突然有人惊呼出声,扔了火把,踉踉跄跄地往回走,惊恐万状,嘴里连声嚷着:“有鬼!有鬼!”顿时,吓得刚进洞的人也纷纷后退,互相打探,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等到最后出洞的人解释后,众游客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洞内深处,有一幅巨大骷髅的壁影,长逾丈余,眼睛鼻子俱成了窟窿,呲牙咧嘴,手足欲动,恐怖万状,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大凡游人至此,总是吓得扔了火把往回逃。
众人听罢,摇头吐舌,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一位肩背行囊的外地年轻游客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骷髅有何可怕,就是万岁爷百年之后不也就这个样子?何况我等平民百姓。人生易老,每个人都有一天会变成这个样子,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说罢,竟独自一人举着火把闯进洞内去了。众游客惊得直吐舌头,面面相觑。直至日落黄昏,游人陆续散去,依然不见这年轻人从这洞内出来,有人便替他担心。
谁也想不到,这年轻人竟会是来自苏州著名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征明的次子文嘉,字休承,号文水。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亦深,画风传乃父之衣缽。文嘉的这次出游,一为领略名山大川的风光,陶冶心情;二为沿途写生,增长见识,开创新的画风。这次慕名来到蕊珠洞,不仅为洞内的奇异景观所倾倒,更为洞内这幅骷髅壁影所触动。他举着竹片火把,伫立在这骷髅壁影前许久、许久,竟然浮想联翩,幻影重重。想到了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而事业的无穷无尽,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骤然袭上心头。觉得自己的有生之日还不足以能完成自己制定的奋斗目标,难遂青云壮志,还真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的!火把快要燃尽了,他这才赶快解开行囊,取出画笔宣纸,迅速描下了这幅骷髅壁影,然后才朝洞口小心翼翼地摸出去。出了洞口时,才发现满天繁星,夜幕降临,游人四散。于是,他便匆匆迈开脚步,朝山下的旅店走去。
回到苏州后,文嘉面对自己描下的这幅骷髅壁影,依然心潮澎湃,感叹不已。人的一生这般有限,而不少人尚在花天酒地中,无聊地打发日子,消磨青春,等到白发临头时后悔也就晚了!
想到此间,文嘉不由拍案而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当为世人敲响警钟,吐出肺腑之言。就这样,一首警世骇俗,劝人珍惜光阴的《今日歌》出自文嘉之手,流传于世——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自今日始!
故事本该就此打住了,但想不到清初学者钱鹤滩读了这《今日歌》之后,认为言犹未尽,便也写了一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和《明日歌》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诗句,直抒胸襟,慷慨高歌,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切勿虚度年华,荒废光阴。从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共鸣。于是又有无名氏写了《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这“三日”歌问世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为之总结归纳:一不可今日悔昨日,二不要今日待明日,三应成事立业在今日。
真乃警世恒言也!
题 图:李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