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进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无尽的博弈,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婚姻的选择中亦是如此。如何理性选择婚姻是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以选择婚姻的两个目的:爱情、互利为基础,具体分析怎样理性选择婚姻。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婚姻;最优配置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79-02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进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在人类生活中,社会中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个体,人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而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无尽的博弈,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婚姻的选择中亦是如此。不同的人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婚姻就应以爱情为最主要因素,而有些人则将爱情作为婚姻的次要因素,而将夫妻双方资源配置最大化作为选择婚姻的目的。我不评价什么样的目的是正确的,但真正幸福的婚姻应该是长久的,相伴一生的。以爱情为目的的婚姻也许是幸福的,但只有爱情的婚姻并不幸福,或者说并不长久幸福。很多人沉醉在动人而不真实的感情世界,将身体荷尔蒙的分泌所导致的冲动、愚昧、不理智当作婚姻的前提,或者纯粹因为片面的需求而短期的分析自身的需求,盲目选择一段婚姻,从而导致失败。而选择以资源最优化为目的的人也因为无法了解彼此真实资源、合理将资源进行配置而导致婚姻失败。婚姻不同于感情,它包括感情以内的很多因素,责任、道德、经济以及双方家庭等各个因素。就整个社会而言,婚姻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性选择婚姻也是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重要的研究问题。
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开山鼻祖是阿瑟·塞西尔·庇古。他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成为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一套有关福利,特别是经济福利的概念:第二,从国民收入童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出发,推导出增加社会福利的一些重要因素。福利经济学包含三大定理,本文分别运用“最优配置”、“公平”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三部分内容将福利经济学运用到婚姻的选择中。
一、最优配置
在“国民收入分配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这一部分,庇古说明了如果在国民收入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由富人转向穷人,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有利于增加经济福利。这是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穷人收入增加所带来效用要大于富人等量收入减少所减少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物品或服务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一部分人认为,结婚是男女的资源重组,男女双方在能力和收入方面的互补,人们可以通过结婚的形式,使自身及对方的收益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双赢,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的效用。之所以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自掘坟墓”,是因为结婚的收益是很明显的,比如可以获得性的满足和精神的寄托,可以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可以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等等。而一些人之所以拥有配偶好的资源自身并不觉得幸福,是因为他并不需要这种资源,或者不是非常需要,这时他的收益所带来的效用并不高。就好比一个有钱的富商,他娶一个同样有钱、会做生意的女人,一定没有娶一个甜美可人、温柔贤惠的女人来的合适。对于他来说,在经济方面,他是“富人”,而对于生活、家庭的管理,他却是个“穷人”,更多的金钱收入对他来讲已经无法感到更多的效用。而对于一个甜美可人、温柔贤惠的女人来说,配偶好的经济收入意味着更少的职业压力,更好的生活质量,也便于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在不耗费更多精力和金钱的情况下,可以让两个人 “富人”的方面和“穷人”的方面相互协调,最终达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从而各自都更容易感到满足。
庇古强调,要想使国民收入增加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
在婚姻的选择中亦是如此。每个人完成社会劳动的能力有限,如果单独完成,对于个体来说相对困难。但相互搭配完成,双方的能力相互搭配,更加容易完成社会劳动。人们应在比较中大胆地、理所当然地进行选择,力图追求最完美的婚姻和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二、公平
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将庇古的核心观点总结通俗易懂一点可以这样说:“污染就纳税,没污染就补贴。”进一步来说,怎样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公平。
有人认为婚姻就应以爱情为最主要因素,以爱情为目的的婚姻也许是幸福的,但只有爱情的婚姻并不一定幸福,或者说并不一定长久幸福。很多人沉醉在动人而不真实的感情世界,将身体荷尔蒙的分泌所导致的冲动、愚昧、不理智当作婚姻的前提,或者纯粹因为片面的需求而短期的分析自身的需求,盲目选择一段婚姻,从而导致失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情爱与婚姻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出发,阐释了情爱与婚姻统一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途径。 要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就必须实现两性在婚姻关系中的经济地位平等,因为婚姻中的男性对女性统治的基础根源于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消除了经济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两性才能处于一种经济上对等的地位,这是实现情爱作为婚姻基础的重要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要实现经济上的公平。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这个理论虽然不是庇古提出的,但在整个福利经济学中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思想观点。
在某种情况下,一段婚姻的选择与进行公众决策相似。在选择一段婚姻时,无论你是出于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还是以爱情为基础,都无法达到所有需求的最佳配置。选择婚姻和市场性劳动的状态是相似的,人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但仍然是高风险行为。所以,不要盲目选择婚姻。在选择一段婚姻前,首先,要明白自己对婚姻的认识,明白自己对婚姻的理解,明确自己要以互利为目还是以爱情为基础选择一段婚姻;其次,认识自身,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自身的经济水平、家庭状况、消费观念、性格特种、外在素质等各个特质,从而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有一定区间的筛选;最后,无论是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婚姻,都应该端正态度,婚姻不同于感情,它包括感情以内的很多因素,责任、道德、经济以及双方家庭等各个因素,毕竟,最幸福的婚姻,是最长久的陪伴。
[参考文献]
[1]黄淑玲.福利经济学述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陈支农.庇古与《福利经济学》[J].财经政法资讯,2001,(2).
[6]梁小燕.恩格斯情爱与婚姻关系研究的意义[J].学习月刊,2014,(14).
[7]刘伟.婚姻中的经济学[J].伴侣,2012,(2).
[8]安鑫.现代生活视角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4,(1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Aslandbeigui,N. Rethinking Pigou.s Misogyny[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23(3):301~316.
[11]O.Donnell, M.G. Pigou: An Extension of Sidgewickian Thought[J].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11(4): 588~605.
[12]Pigou, A.C.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Macmillan,1920.
[13]Pigou, A.C.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War[M].London:Macmillan,1921.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婚姻;最优配置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79-02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进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从而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在人类生活中,社会中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个体,人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而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无尽的博弈,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婚姻的选择中亦是如此。不同的人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婚姻就应以爱情为最主要因素,而有些人则将爱情作为婚姻的次要因素,而将夫妻双方资源配置最大化作为选择婚姻的目的。我不评价什么样的目的是正确的,但真正幸福的婚姻应该是长久的,相伴一生的。以爱情为目的的婚姻也许是幸福的,但只有爱情的婚姻并不幸福,或者说并不长久幸福。很多人沉醉在动人而不真实的感情世界,将身体荷尔蒙的分泌所导致的冲动、愚昧、不理智当作婚姻的前提,或者纯粹因为片面的需求而短期的分析自身的需求,盲目选择一段婚姻,从而导致失败。而选择以资源最优化为目的的人也因为无法了解彼此真实资源、合理将资源进行配置而导致婚姻失败。婚姻不同于感情,它包括感情以内的很多因素,责任、道德、经济以及双方家庭等各个因素。就整个社会而言,婚姻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性选择婚姻也是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重要的研究问题。
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开山鼻祖是阿瑟·塞西尔·庇古。他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成为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一套有关福利,特别是经济福利的概念:第二,从国民收入童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出发,推导出增加社会福利的一些重要因素。福利经济学包含三大定理,本文分别运用“最优配置”、“公平”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三部分内容将福利经济学运用到婚姻的选择中。
一、最优配置
在“国民收入分配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这一部分,庇古说明了如果在国民收入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由富人转向穷人,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有利于增加经济福利。这是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穷人收入增加所带来效用要大于富人等量收入减少所减少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物品或服务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一部分人认为,结婚是男女的资源重组,男女双方在能力和收入方面的互补,人们可以通过结婚的形式,使自身及对方的收益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双赢,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的效用。之所以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自掘坟墓”,是因为结婚的收益是很明显的,比如可以获得性的满足和精神的寄托,可以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可以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等等。而一些人之所以拥有配偶好的资源自身并不觉得幸福,是因为他并不需要这种资源,或者不是非常需要,这时他的收益所带来的效用并不高。就好比一个有钱的富商,他娶一个同样有钱、会做生意的女人,一定没有娶一个甜美可人、温柔贤惠的女人来的合适。对于他来说,在经济方面,他是“富人”,而对于生活、家庭的管理,他却是个“穷人”,更多的金钱收入对他来讲已经无法感到更多的效用。而对于一个甜美可人、温柔贤惠的女人来说,配偶好的经济收入意味着更少的职业压力,更好的生活质量,也便于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在不耗费更多精力和金钱的情况下,可以让两个人 “富人”的方面和“穷人”的方面相互协调,最终达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从而各自都更容易感到满足。
庇古强调,要想使国民收入增加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
在婚姻的选择中亦是如此。每个人完成社会劳动的能力有限,如果单独完成,对于个体来说相对困难。但相互搭配完成,双方的能力相互搭配,更加容易完成社会劳动。人们应在比较中大胆地、理所当然地进行选择,力图追求最完美的婚姻和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二、公平
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将庇古的核心观点总结通俗易懂一点可以这样说:“污染就纳税,没污染就补贴。”进一步来说,怎样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公平。
有人认为婚姻就应以爱情为最主要因素,以爱情为目的的婚姻也许是幸福的,但只有爱情的婚姻并不一定幸福,或者说并不一定长久幸福。很多人沉醉在动人而不真实的感情世界,将身体荷尔蒙的分泌所导致的冲动、愚昧、不理智当作婚姻的前提,或者纯粹因为片面的需求而短期的分析自身的需求,盲目选择一段婚姻,从而导致失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情爱与婚姻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出发,阐释了情爱与婚姻统一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途径。 要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就必须实现两性在婚姻关系中的经济地位平等,因为婚姻中的男性对女性统治的基础根源于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消除了经济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两性才能处于一种经济上对等的地位,这是实现情爱作为婚姻基础的重要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要实现经济上的公平。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这个理论虽然不是庇古提出的,但在整个福利经济学中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思想观点。
在某种情况下,一段婚姻的选择与进行公众决策相似。在选择一段婚姻时,无论你是出于资源最优配置为目的,还是以爱情为基础,都无法达到所有需求的最佳配置。选择婚姻和市场性劳动的状态是相似的,人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但仍然是高风险行为。所以,不要盲目选择婚姻。在选择一段婚姻前,首先,要明白自己对婚姻的认识,明白自己对婚姻的理解,明确自己要以互利为目还是以爱情为基础选择一段婚姻;其次,认识自身,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自身的经济水平、家庭状况、消费观念、性格特种、外在素质等各个特质,从而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有一定区间的筛选;最后,无论是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婚姻,都应该端正态度,婚姻不同于感情,它包括感情以内的很多因素,责任、道德、经济以及双方家庭等各个因素,毕竟,最幸福的婚姻,是最长久的陪伴。
[参考文献]
[1]黄淑玲.福利经济学述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陈支农.庇古与《福利经济学》[J].财经政法资讯,2001,(2).
[6]梁小燕.恩格斯情爱与婚姻关系研究的意义[J].学习月刊,2014,(14).
[7]刘伟.婚姻中的经济学[J].伴侣,2012,(2).
[8]安鑫.现代生活视角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4,(1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Aslandbeigui,N. Rethinking Pigou.s Misogyny[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23(3):301~316.
[11]O.Donnell, M.G. Pigou: An Extension of Sidgewickian Thought[J].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11(4): 588~605.
[12]Pigou, A.C.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Macmillan,1920.
[13]Pigou, A.C.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War[M].London:Macmillan,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