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复制但可借鉴:美英权力转移的启示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大选又使“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走势如何”被频频提起,而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彼此竞争中也一再热炒中国话题。正是在本届美国政府在任期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和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崛起后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吗?不少人自然想起了西方和世界历史上那些霸权兴替的先例。在崛起过程中怎样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样与美国相处,也是中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通过分析美英世界霸权和平转移的过程,提出了中美关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在国际事务中美英常常步调一致,很多人认为美英是天然的盟友。其实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美英曾经是最主要的敌人,自从18世纪末期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之后,英国对美政策的核心就是企图将美国再次置于其掌控之下。美国独立后不久,到19世纪初就爆发了第二次美英战争。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中,与联邦政府相对抗的南部一方一直受到英国支持。美国南部生产的棉花是英国的生产原料,换言之,实行奴隶制的南方种植园经济与英国利益紧密相连。所以英美曾经是宿敌而非天然盟友。英美之间化敌为友的事实及过程,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美英为何能够和平交接世界霸权?
  第一,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未挑战英国的霸权和核心利益。而从19世纪后期起,英国对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英国的战略目标从颠覆美国转变为不再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英国大致认可了美国对周边环境的控制和安全边界,更认可了美国的国内制度。而美国也对英国世界霸权的地位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地势力范围予以接受。因此英美双方在核心利益上均不再成为对方的主要威胁。这是英美能够变敌为友的关键所在。
  第二,美国在经济上超越英国不是一蹴而就。首先是19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越英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次是19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GDP超越英国。但这也不意味着美国超越英国。第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贸易量和对外投资总量超越英国。这仍然不意味着美英完成权力转移过程。第四是一战之后美国成为英国的主要债权国。但此时的美国依旧不是世界霸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一片焦土,英美实力差距过大,英国更对维持其殖民体系无能为力,而此时的美国不仅拥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且拥有对联合国体系的控制能力,乃至在军事上拥有超越英国几十倍的军事力量。直到这时,美国才接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显然,从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越英国到美国拥有世界霸权,这段时间总计长达七八十年。因此,美国崛起、英国衰落、双方完成权力转移的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面对了比美国更为危险的挑战——德国崛起。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德国距离英国较近,且德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欧洲,欧洲是英国安全的第一屏障;而美英(以及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之间有巨大的水体——大西洋和太平洋作为阻隔。因此,对英国来说,德国的威胁必然大于美国。另外,在远东地区,日本也远比美国表现出更大的威胁和扩张的野心。换言之,美国在地理上可以借助两大洋作为安全屏障,在国际关系上可以借助德日对英国产生的威慑来借机发展国内经济制度建设。
  第四,英国在衰落过程中越来越依赖美国。在经济上,美国向英国发放了大量债券,使得后者的财政高度依赖美国。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财政入不敷出,只能向美国大量举债,而在二战之后英国经济完全破产,也就必须完全依赖美国输血。显然,英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安全方面也开始依赖美国,而其殖民体系也逐渐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总的来说,英国在自身实力下降的过程中,先是依靠美国来维持其公共物品的供应,而后又靠美国来维护其经济、安全等核心利益。也就是说,英国开始向美国让渡自身的一部分世界霸权,而美国的一些霸权也并非通过某种形式的争斗而获得的。
  第五,英国的殖民体系完全解体。在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建立时,几乎世界各大洲均有其殖民体系的存在,英国对世界主要的通道均可以进行控制。二战之后,英国实力大幅下降,无法延续其控制力,而此时美国则悄然建立了一种新的控制体系。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依靠的是占领和兼并,而美国则是控制而不占领。这是新殖民主义较老殖民主义的进步之处。美国看起来从未建立过大的世界帝国,但实际上它拥有一个控制力十分强大的势力范围,即依靠同盟体系来实现霸权。英国的殖民体系在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一再面临崩溃的危险,而美国的体系则依靠制度建设,靠观念维系。所以美英霸权交替是在不同体系内完成的,而且是这两个体系形成了自身的衰落和崛起的过程。
  第六,美国的崛起战略符合其自身实力上升过程。在1900年之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和门罗主义,这实际上就是美国版的“韬光养晦”。当时,美国绝对不卷入欧洲事务,坚决不充当冲突中的某一方。这保护了美国100余年的稳定。在1900年之后,美国实力有所上升,其采取的策略就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一方面,美国并不挑战各国的既得利益,同时自身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得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美国采用大棒与胡萝卜相结合的策略,增加自身军事威慑能力,但首先是用好处诱惑对方。它是以金元外交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开路先锋。而后在长期时间内,美国是作为调停者、仲裁者而非冲突方出现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的,而且这种调停往往也在其势力范围之内。
  总结上述六点,我们发现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渐进过程。美国在取代英国过程中的任何对外战略在英国看来大多是是符合英国战略利益的行为。尽管英美和平转移权力的过程在今天乃至未来都难以复制,而且中美关系与英美关系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文化异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
  美英权力转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
  首先,中美不应该互相挑战对方的核心利益。但现在美国在台湾、西藏、新疆以及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问题上均在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而美国也对中国是否会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以及美国在世界范围的同盟体系心中没底。所以这个问题是中美关系能否走向和平的核心。   第二,要对中国超越美国所需时间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崛起衰落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目前在工业总产值和贸易总量上刚刚与美国不相伯仲,但在GDP总量上则相去甚远。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世纪初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甚高,所以工业总产值的超越基本意味着GDP的超越,但目前而言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所以中美GDP总量的差距还很大。在对外投资总量以及世界金融资金的流量等方面,中国超越美国所需的时间可能要更长。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英国军事能力的下滑,美英军事能力的接近可能比中美军事能力差距的缩小要快很多。最后即便在上述方面中国均超越美国,但是中国只要在对国际制度的掌控能力上同美国存在差距,在文化影响力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中国超越美国的梦想就还很遥远。比如英国在大萧条发生后通过帝国特惠制形成了自己的贸易势力范围,美英曾就此问题展开过多轮谈判,但美国无法打破这一制度。
  显然,如果世界不出现其他突变,按照美英霸权转移时间的标准,自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晋升世界第二,至少得到21世纪末,中国才有可能取代美国。而中国超越美国的难度也比美国超越英国要大很多,因为我们不具备美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同质性等等。这种漫长实际还意味着适应,即衰落的霸主对崛起国的适应,一般来说这种适应可能需要三代人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日本对中国的诸多做法就是难以接受被超越这一事实的反应。
  第三,要增加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即从经济乃至安全上的依赖程度。在经济上,现在很多专家和民众认为中国不应该保留如此大量的美元储备,但事实上这并非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而目前来看如此大量的外汇储备放在美国,比放在欧盟、日本安全很多。
  第四,中美要防止成为对方的主要敌人。在目前形势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会遇到多种挑战,中国尤其要防止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要利用目前大国崛起的群体性态势。
  第五,美国目前为国际体系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在下降,中国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公共物品补给能力。比如在经济上将大量资金注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建立新的国际货币等等;在安全领域,中国未必需要像美国一样建立军事基地,但维和行动应该多多参与;在非传统安全、核不扩散领域等一些不能依靠美国一家而必须依靠多国合作、国际机制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也都应该起到更大作用;在文化教育领域,应该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提供公共物品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这是国际社会的需求在上升的结果。尽管美国可以在军事上领先,但是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军事保护并非很多国家的第一需要,所以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另外中国提供的公共物品与美国不同,后者首先与美国霸权挂钩,目的是维护美国霸权。
  第六,霸权国家的衰落往往是内生的,比如英国和苏联都是如此。所以中美之间将有很长时间的制度竞争。没有一方的制度是完美的,也没有一方的制度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这将是中美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主题:有外交和澳门元素  “今年12月20日,澳门,这颗中国东南沿海璀璨的明珠,回归祖国怀抱即将12年了。12年来,澳门特区紧随祖国飞速发展的步伐,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面貌日新月异。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她在创造着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记录文明的艺术本身——书法。  在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对外开放日期间,我们特地举办全国政协常委、
今年以来,全球目睹了此起彼伏的抗议示威,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年初,突尼斯、埃及、海湾地区爆发了排山倒海的抗议活动,余波尚未平息;年中,英国、以色列、德国、希腊也发生了骚乱和抗议。近一个月来,这样的疾呼与喧嚣又有了新焦点,“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当今的美国渐成气候,历时月余而方兴未艾,国际媒体不禁感慨,纽约也快变成示威之都了。  如果说,中东地区是发展中国家, 欧洲地区也只是有些二、三流大国,而美国则
摘要 在青少年教育上,亲子之间的“是非曲直”问题愈演愈烈。为调查寄宿制学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状况,本调查从四个维度对无锡市寄宿制学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寄宿制学校的初中生亲子代沟普遍存在,尤其凸显在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维度上。针对问卷反映的问题,论文提出从家庭教育入手、改变沟通方式以及学校开展相关的亲子课程、亲子活动等很常见的讨论话题建议。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 初中生 亲子代沟  一、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而实际上,中国关于公共外交的实践先于这一概念的提出,这其中就包括海外青年志愿者计划。现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是中国援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所特有的面对面的亲和力,也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手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与日俱升的今天,海外志愿者作为中国公共产品的重要抓手,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特色。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
只要争议地区边界迟迟无法最终划定,双方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停火。    积怨太深 冲突频发今年2月,泰国、柬埔寨两国军队围绕边境上的柏威夏古寺所有权发生了激烈冲突,后双方于2月19日签署停火协议。但自4月22日起,两国军队在泰柬边境的达曼和达格罗贝古庙地区再次交火,目前已造成双方数十名士兵死伤。4月28日,柬泰两国前线指挥官在边界口岸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立即无条件停止边境武装冲突。但当日晚间和次日凌
苏联没了。与二战有关的遗址、遗物、纪念碑、博物馆等已把英雄城市固定在悲壮的花耻。如果仍同属一个国家,这种永恒会是完整的。然而,如今的这些英雄城市分属于不同的国家,这种永恒也被撕裂了。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主体,二战期间是苏德的主战场,战况异常惨烈。为了抵御德国法西斯军队,这里的军民浴血战斗,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了表彰他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1945年1月和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
在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驻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越南:留学三年,工作六年。而且即便是在外交部机关上班的时候,中越关系也一直是我的主管领域。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中越关系极为特殊,从事对越工作的一代代外交官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如果说几十年来的中越关系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纵横捭阖于其中的中国外交官们所面对的则是大风大浪。  本文无意讲述两国关系的经纬和沿革,只旨在记录几位我接触过的中国驻越大使的点滴过往
不久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海湾国家从美国采购大量武器装备,总额高达393亿美元,占美国对外军售的59%。大量高技术装备涌入,会给海湾带来安全吗?  一掷千金的买家  如果说国际奢侈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买家是中国消费者,那么国际军火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顾当属来自海湾的白袍买家了。众所周知,海湾六国坐拥“世界油库”,世界石油储量的36~40%、天然气储量的22~23%都位于海湾地
近日,柬埔寨正式任命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担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柬政府的经济顾问,并拒绝了泰国引渡他信的请求。随即,泰国和柬埔寨先后从对方国家撤回了大使,并开始驱逐其他高级外交官。  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围绕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颇富戏剧性。10月21日,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愿为他信“提供政治庇护”并聘其担任“经济顾问”,为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投上一层阴影。10月27日,柬国王西哈莫尼果真任命他
2012年11月7日,北京时间12点17分,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宣告,奥巴马获胜连任已成定局。奥巴马随即在个人twitter上宣布竞选获胜,并晒出了他与妻子相拥而庆的照片。巨浪虽退,余波难消。在越来越强烈的娱乐效果之外,美国大选的一些内容也真的十分值得寻味。一个候选人,怎样才能被选民看中,或者说,怎样才能不被选民淘汰出局,从而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总统?一场以貌似狂欢的形式进行的政治动员背后,反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