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番禺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为例,针对村庄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村庄道路系统,在充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概括出村庄道路系统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了村庄道路系统概念的界定及有序化的总体要求、道路分类、技术指标,为我国各地开展新农村的村庄规划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道路系统规划;对策
Thinking of road system programming in village
——With Panyu area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village program
Zhang Jun-jie1, Li Qing-ling2
(1.Guangdo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Guangdo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The article with take Panyu area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the village program, aim at a core problem-village road system of village programming, on the foundation that well analyzes contrast, generalize the five greatest problems of road system in a village existence, put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road system concept in the village and have a preface to turn of total request, roa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index sign, for our country open the exhibition new village everywhere of the village programming provided to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Road system in village programs; Counterplan
1. 引言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村庄规划应当包括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交通是村庄四大基本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之一,显然,交通居于村庄功能活动的核心位置,村庄规划不单纯是对村庄居住、工作、游憩用地的合理合排,还必须同时保证有一个高效、方便的交通系统的支持。而作为村庄交通载体的村庄道路系统的规划则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村庄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村庄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规划设计的好坏对村庄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受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番禺区南村镇8条村庄进行了村庄规划的编制,现结合实例,谈谈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理论及实践的思考。
2. 村庄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及含义。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村庄道路系统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参照城市的相关理论,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把分散在村域的村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村庄的交通系统的支撑。(2)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3)村庄道路系统:村域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村庄道路系统是组织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村庄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动脉”。村庄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
2.2 村庄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庄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村庄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通过分析,村庄道路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
2.2.1 大交通意识不强,村庄道路缺乏系统性研究。表现在就交通论交通,未将村庄交通置于更大范围用地去考量,整体性较差;同时对村庄自身所特有摩托车系统、步行系统研究欠缺。
2.2.2 道路交通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表现在道路面积比例偏低、道路非直线系数值超出范围、道路网密度不足、道路间距过大等。
2.2.3 难以满足地面排水与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村庄内部由于历史原因街巷很小,只能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电力、电信线沿住宅建筑外墙架设,杂乱无序;
2.2.4 道路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村庄发展的后劲。如停车场地、干道交叉口的拓宽、广场及大型公共建筑交通空间预留、加油站的布设、公交站点的合理布局等。番禺属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农村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交通车辆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农村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现已出现汽车停在主干道路边上,致使来往车辆交会困难;对有旅游功能的村庄,对旅游车辆的停放场地没有充分考虑;较大型的车辆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很多道路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2.2.5 缺乏村庄道路景观设计的意识。只考虑了村庄道路的交通性,未充分重视道路景观的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村庄道路空间是村庄基本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村庄道路空间的组织直接影响村庄的空间形态和村庄景观,村庄道路既是村庄街巷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村庄道路不仅用作交通运输,而且对村庄景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对临水的道路应结合岸线精心布置,使其既是街道,又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方。当道路的直线路段过长,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时,可在适当地点布置广场和绿地,配置建筑饰品。对山区村庄,道路竖曲线以凹形曲线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3.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对策
3.1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总体要求。
一个村庄道路系统的优劣,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是否满足达到来进行评判[1]。(1)是否满足了组织村庄各部分用地布局“骨架”要求。规划中对于交通性道路,应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较为开敞的绿地。对于生活性的道路,则应该充分结合地形,与村庄绿地、水面、主体建筑、村庄的特征景点组成一个整体,给人们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美的享受。(2)是否满是了村庄交通运输的要求。道路的功能必须同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村庄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实现快慢分流,机非分流;道路系统应与村庄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是否满足村庄环境的要求。村庄道路的走向要有利于通风,有利于抵御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有利于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4)是否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村庄道路应根据工程管线的规划为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道路系统规划还应与村庄人防工程规划密切配合。
3.2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道路分类。
村庄道路是村域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根据多年规划设计经验及总结,按其功能性和作用性可分为: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村级巷道五级。
3.2.1 城镇干道。
是以满足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村域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外围,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4米。
3.2.2 村级主干路。
是村域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城镇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村域各组团及与城镇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主干路在村庄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它与村庄组团的关系可比作串糖葫芦的关系。村级主干路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中心位置,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2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10~14米。
3.2.3 村级次干路。
是村庄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次干路联系城镇干道和主干路,组成村庄干道网。位于村庄组团的之内,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6~7米。
3.2.4 村级支路。
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可分为交通性巷道和生活性巷道。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6~9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可通行消防车)。
3.2.5 村级巷道。
是直接为用地服务的生活性道路。车行道宽度一般为2.0~3.5米。
3.3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技术指标
3.3.1 相关指标的比较
(1)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是目前唯一涉及村庄规划的标准,标准中确定了中心村的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9~16%;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见表1所示。
村镇规划标准按村庄(中心村、基层村)的不同层次与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等级的道路,如中心村应采用三级和四级道路,大型中心村可采用二级道路;而基层村,大型的应采用三级和四级道路,中型的可采用三级道路,应采用四级道路,小型基层村则只应采用四级道路[2]。
目前番禺区所属镇的村庄常住人口规模相差悬殊,大的中心村人口可达15000人以上,村庄基本没有可建设用地,己和城镇熔为一体。小的村庄人口只有1200人左右,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规划来讲,村镇规划标准在道路分级、道路间距、红线宽度、道路网密度、道路用地指标等各方面不够细化,指引性不强。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涉及到对城市规划的规定,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15%,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7.0~15.0m2/人(其中道路为6~13.5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m2/人)[3];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网密度推荐采用6~8Km/Km2左右,道路横断面类型有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几种,其它技术指标推荐值见表2、表3所示。
按我国相关规定,建制镇属于城市范畴。从规划来讲,无论是从交通性还是从功能性,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均已达到城市道路的标准。但由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主要是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规划,故其技术指标偏高偏大,对村庄规划指引性不强,必须加与调整。
3.3.2 技术指标的确定。
综合考虑村镇规划标准及城市有关标准,结合番禺区农村的现实,特提出如下指标:
(1)道路间距:城镇干道800~1500m、村级主干路400~700m、村级次干路120~300m、村级支路100~150m、村级巷道50~80m。
(2)道路网密度:5~7Km/Km2左右(不含村级支路及巷道)。
(3)道路宽度:城镇干道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4米;村级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2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10~14米;村级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6~7米;村级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6~9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村级巷道车行道宽度一般为2.0~3.5米。
(4)道路横断面类型:城镇干道以二块板、三块板为主;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为一块板断面型式,两侧人行通道不小于2.5m;村级巷道为一块板断面型式,同时建议两侧预留1.5m左右,以利于绿化种植和管线布设。
(5)道路用地指标:据对广州市13个小城镇的调查总结,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5.23%,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15.40m2/人[5]。考虑到村庄的这两项指标低于城镇这一实际,确定村庄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道路用地面积指标为10~15%和10~18m2/人。
(6)道路附属设施指标:停车场(含机动车、自行车和摩托车)面积不少于0.4~0.8m2/人;广场面积不少于0.2~0.5m2/人,大型公共建筑交通空间不少于该公建建筑面积的10%;2km范围内有加油站。
4. 实例分析
根据前述的村庄道路分类及系统有序化的技术指标,我们在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罗边村、板桥村、南草堂村、陈边村、圆岗村、新基村、市头村等村庄规划(2007-2010)[6]中使用,效果良好,现结合南村村的村庄规划加以分析说明。
4.1 南村村概况。
南村村位于番禺区南村镇的所在地,距广州约10公里;南村村处于南村镇的东面,临近南沙港快速路;市新路,东乡公路,兴业大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区内属半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末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2007年,南村村现有户籍人口1255户,4399人,统计外来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12034人,实际常住人口现超过15000余人。村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20亿元,人均收入9785元,劳平收入7300元。
4.2 村建设用地规划中的运用。
规划时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由现状11.93%,调整到规划的15.07%;道路广场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由现状9.07m2/人,调整到规划的11.05m2/人。不计村级支路及巷道的道路网密度为6.24Km/Km2。新增2个停车场,面积达1260m2,达到了“每个村建1~2个社会停车场,每处500~2000m2”的指标要求[7]。另外扩建了一个停车场。对现有的1个加油站和2处公交站进行整治。
4.3 村庄整治规划中的运用。
旧村庄道路反映出村庄的生长机理,保留了村庄的脉胳。但这种自发形成的街巷远不能满足现代各类交通组织需求和消防要求。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状况较差,人车混行,断头路多,系统不完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规划时道路系统按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村级巷道五级设置。增设小型或临时停车场、结合河涌及祠堂布设开敝空间、打通断头路、组织摩托车和步行系统。详见旧村整治道路规划图(图2)所示。
5. 结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面貌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起着龙头作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深深感到村庄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不同地域,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对不适应村镇建设事业发展的理论及时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用于指导数量庞大的村庄规划,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当代规划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5] 朱火保,张俊杰,周祥等.广州市小城镇社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2):122-126.
[6]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等村庄规划(2007-2010).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 广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2007-2010年)编制指引.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编号]1006-7619(2008)12-03-689
[作者简介]张俊杰(1964-),男,高级规划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道路系统规划;对策
Thinking of road system programming in village
——With Panyu area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village program
Zhang Jun-jie1, Li Qing-ling2
(1.Guangdo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Guangdo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The article with take Panyu area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the village program, aim at a core problem-village road system of village programming, on the foundation that well analyzes contrast, generalize the five greatest problems of road system in a village existence, put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road system concept in the village and have a preface to turn of total request, roa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index sign, for our country open the exhibition new village everywhere of the village programming provided to draw lessons from.
【Key words】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Road system in village programs; Counterplan
1. 引言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村庄规划应当包括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交通是村庄四大基本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之一,显然,交通居于村庄功能活动的核心位置,村庄规划不单纯是对村庄居住、工作、游憩用地的合理合排,还必须同时保证有一个高效、方便的交通系统的支持。而作为村庄交通载体的村庄道路系统的规划则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村庄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村庄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规划设计的好坏对村庄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受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的委托,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番禺区南村镇8条村庄进行了村庄规划的编制,现结合实例,谈谈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理论及实践的思考。
2. 村庄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及含义。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村庄道路系统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参照城市的相关理论,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把分散在村域的村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村庄的交通系统的支撑。(2)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3)村庄道路系统:村域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村庄道路系统是组织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村庄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动脉”。村庄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
2.2 村庄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庄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村庄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通过分析,村庄道路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
2.2.1 大交通意识不强,村庄道路缺乏系统性研究。表现在就交通论交通,未将村庄交通置于更大范围用地去考量,整体性较差;同时对村庄自身所特有摩托车系统、步行系统研究欠缺。
2.2.2 道路交通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表现在道路面积比例偏低、道路非直线系数值超出范围、道路网密度不足、道路间距过大等。
2.2.3 难以满足地面排水与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村庄内部由于历史原因街巷很小,只能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电力、电信线沿住宅建筑外墙架设,杂乱无序;
2.2.4 道路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村庄发展的后劲。如停车场地、干道交叉口的拓宽、广场及大型公共建筑交通空间预留、加油站的布设、公交站点的合理布局等。番禺属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农村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交通车辆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农村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现已出现汽车停在主干道路边上,致使来往车辆交会困难;对有旅游功能的村庄,对旅游车辆的停放场地没有充分考虑;较大型的车辆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很多道路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2.2.5 缺乏村庄道路景观设计的意识。只考虑了村庄道路的交通性,未充分重视道路景观的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村庄道路空间是村庄基本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村庄道路空间的组织直接影响村庄的空间形态和村庄景观,村庄道路既是村庄街巷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村庄道路不仅用作交通运输,而且对村庄景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对临水的道路应结合岸线精心布置,使其既是街道,又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方。当道路的直线路段过长,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时,可在适当地点布置广场和绿地,配置建筑饰品。对山区村庄,道路竖曲线以凹形曲线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3.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对策
3.1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总体要求。
一个村庄道路系统的优劣,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是否满足达到来进行评判[1]。(1)是否满足了组织村庄各部分用地布局“骨架”要求。规划中对于交通性道路,应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较为开敞的绿地。对于生活性的道路,则应该充分结合地形,与村庄绿地、水面、主体建筑、村庄的特征景点组成一个整体,给人们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美的享受。(2)是否满是了村庄交通运输的要求。道路的功能必须同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村庄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实现快慢分流,机非分流;道路系统应与村庄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是否满足村庄环境的要求。村庄道路的走向要有利于通风,有利于抵御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有利于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4)是否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村庄道路应根据工程管线的规划为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道路系统规划还应与村庄人防工程规划密切配合。
3.2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道路分类。
村庄道路是村域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根据多年规划设计经验及总结,按其功能性和作用性可分为: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村级巷道五级。
3.2.1 城镇干道。
是以满足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村域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外围,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4米。
3.2.2 村级主干路。
是村域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城镇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村域各组团及与城镇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主干路在村庄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它与村庄组团的关系可比作串糖葫芦的关系。村级主干路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中心位置,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2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10~14米。
3.2.3 村级次干路。
是村庄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次干路联系城镇干道和主干路,组成村庄干道网。位于村庄组团的之内,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6~7米。
3.2.4 村级支路。
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可分为交通性巷道和生活性巷道。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6~9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可通行消防车)。
3.2.5 村级巷道。
是直接为用地服务的生活性道路。车行道宽度一般为2.0~3.5米。
3.3 村庄道路系统有序化的技术指标
3.3.1 相关指标的比较
(1)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是目前唯一涉及村庄规划的标准,标准中确定了中心村的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9~16%;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见表1所示。
村镇规划标准按村庄(中心村、基层村)的不同层次与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等级的道路,如中心村应采用三级和四级道路,大型中心村可采用二级道路;而基层村,大型的应采用三级和四级道路,中型的可采用三级道路,应采用四级道路,小型基层村则只应采用四级道路[2]。
目前番禺区所属镇的村庄常住人口规模相差悬殊,大的中心村人口可达15000人以上,村庄基本没有可建设用地,己和城镇熔为一体。小的村庄人口只有1200人左右,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规划来讲,村镇规划标准在道路分级、道路间距、红线宽度、道路网密度、道路用地指标等各方面不够细化,指引性不强。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涉及到对城市规划的规定,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15%,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7.0~15.0m2/人(其中道路为6~13.5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m2/人)[3];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网密度推荐采用6~8Km/Km2左右,道路横断面类型有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几种,其它技术指标推荐值见表2、表3所示。
按我国相关规定,建制镇属于城市范畴。从规划来讲,无论是从交通性还是从功能性,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均已达到城市道路的标准。但由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主要是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规划,故其技术指标偏高偏大,对村庄规划指引性不强,必须加与调整。
3.3.2 技术指标的确定。
综合考虑村镇规划标准及城市有关标准,结合番禺区农村的现实,特提出如下指标:
(1)道路间距:城镇干道800~1500m、村级主干路400~700m、村级次干路120~300m、村级支路100~150m、村级巷道50~80m。
(2)道路网密度:5~7Km/Km2左右(不含村级支路及巷道)。
(3)道路宽度:城镇干道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4米;村级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2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10~14米;村级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6~7米;村级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6~9米,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村级巷道车行道宽度一般为2.0~3.5米。
(4)道路横断面类型:城镇干道以二块板、三块板为主;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为一块板断面型式,两侧人行通道不小于2.5m;村级巷道为一块板断面型式,同时建议两侧预留1.5m左右,以利于绿化种植和管线布设。
(5)道路用地指标:据对广州市13个小城镇的调查总结,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15.23%,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15.40m2/人[5]。考虑到村庄的这两项指标低于城镇这一实际,确定村庄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道路用地面积指标为10~15%和10~18m2/人。
(6)道路附属设施指标:停车场(含机动车、自行车和摩托车)面积不少于0.4~0.8m2/人;广场面积不少于0.2~0.5m2/人,大型公共建筑交通空间不少于该公建建筑面积的10%;2km范围内有加油站。
4. 实例分析
根据前述的村庄道路分类及系统有序化的技术指标,我们在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罗边村、板桥村、南草堂村、陈边村、圆岗村、新基村、市头村等村庄规划(2007-2010)[6]中使用,效果良好,现结合南村村的村庄规划加以分析说明。
4.1 南村村概况。
南村村位于番禺区南村镇的所在地,距广州约10公里;南村村处于南村镇的东面,临近南沙港快速路;市新路,东乡公路,兴业大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区内属半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末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2007年,南村村现有户籍人口1255户,4399人,统计外来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12034人,实际常住人口现超过15000余人。村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20亿元,人均收入9785元,劳平收入7300元。
4.2 村建设用地规划中的运用。
规划时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由现状11.93%,调整到规划的15.07%;道路广场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由现状9.07m2/人,调整到规划的11.05m2/人。不计村级支路及巷道的道路网密度为6.24Km/Km2。新增2个停车场,面积达1260m2,达到了“每个村建1~2个社会停车场,每处500~2000m2”的指标要求[7]。另外扩建了一个停车场。对现有的1个加油站和2处公交站进行整治。
4.3 村庄整治规划中的运用。
旧村庄道路反映出村庄的生长机理,保留了村庄的脉胳。但这种自发形成的街巷远不能满足现代各类交通组织需求和消防要求。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状况较差,人车混行,断头路多,系统不完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规划时道路系统按城镇干道、村级主干路、村级次干路、村级支路、村级巷道五级设置。增设小型或临时停车场、结合河涌及祠堂布设开敝空间、打通断头路、组织摩托车和步行系统。详见旧村整治道路规划图(图2)所示。
5. 结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面貌的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起着龙头作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深深感到村庄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按不同地域,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对不适应村镇建设事业发展的理论及时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用于指导数量庞大的村庄规划,以期为解决“三农”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当代规划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5] 朱火保,张俊杰,周祥等.广州市小城镇社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2):122-126.
[6]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村等村庄规划(2007-2010).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 广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2007-2010年)编制指引.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编号]1006-7619(2008)12-03-689
[作者简介]张俊杰(1964-),男,高级规划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