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建设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有机化学是化学等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设计和建设有机化学网络课程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从体现正确的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中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进行《有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建构,基于网络教学新模式并采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设计和制作《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特点,使该课程不仅表现形式丰富,而且内容生动形象,对于有机化学的网络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 网络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71-02
《远程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而Internet和Intranet在高速、宽带、多媒体化方面的飞速发展也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平台。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成为远程教育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有机化学是化学等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设计和建设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不仅对于远程教育意义重大,对于改革在大学校园内的传统教育模式也具有实际意义,也因此获得广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及“151工程”项目的支持。
1 教学目标的体现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 》中对网络课程的定义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可见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基础, 它不仅是教师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也是学生学习要达到效果的指导,只有定好教学目标, 学习者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自主学习是网络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网络课程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自由度,正因为如此学习者也容易因目标不明确而影响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在《有机化学》这一门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建议学习者知道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的范围、应用的领域以及对各方面的影响,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建议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立体结构、命名、基本特性,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杂化轨道、价键理论等基本理论,掌握自由基反应、亲电加成及取代、亲核加成及取代、周环反应等典型有机反应,简单掌握紫外-可见、紅外、核磁和质谱等有机波谱方法,初步掌握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反应机理。体现了对知识的多层次掌握,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知识的应用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有效组织,以网页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的网络课程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形象化、生动化提供了平台。《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以南京大学胡宏纹院士主编的《有机化学》为基础,结合徐寿昌(工科)、汪小兰(生物) 和医学院校等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的优势,这些教材是没有网络课程时暨南大学各专业使用的本科教材。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共分成21个章节,对于前后章节出现的相同概念、相似或相关内容,通过超链接使学习者通过简单的点击较方便地进行对比学习,一些教学中难以讲解和学习的部分制作二维、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减少了学习者的空间想象,也可以使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无需借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进行有效地学习,比如杂化轨道、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立体结构、R-S构型标记法等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内容,烯烃加成、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尤其是在碳水化合物一章中有关糖的结构、Haworth式的形成、差向异构化等动画对于学习以及课堂教学都有很好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因此被其他院校在教学中采用,这些都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而有关化工生产的图片以及说明将使学习者由基础的理论学习贴近实际,有关化学家的简介则可以增加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以及文本等表示课程信息, 表现形式丰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热情,也充分利用了网络超媒体的优势,体现出网络课程对传统课程的超越。
3 基于学习模式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及教学模式作重点设计,在《有机化学》这门网络课程中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与传统的书本相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更方便地寻找资源提供了可能,这对于更好发挥远程教育中主要模式之一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利用网上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独立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当学习者能够既方便又及时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将对网络课程的阅读变成一个如上网冲浪般有趣的学习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让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导航界面、超链接以及检索等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机化学》课程设计了良好的导航界面,在课程的主页设计了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的目录层次包括教学大纲、课程信息、学习内容、资料库、习题和检索,在每一个目录下都有其他目录的点击入口,也可以回到主页或退出,在课程内容中也有详细的子目录,方便进入,还利用了相关内容的超链接进行相同或相似内容的对比学习、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等功能。为避免同时有太多内容呈现给学习者以及考虑不同专业和基础的学习者,对于一些概念和较难内容通过隐藏点击进入而使内容简约化,方便学习者首先抓住主要内容,而提供的检索功能更是有利于学习者在理解和复习知识找到所需的内容。这些设计和制作使《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不仅层次分明,而且生动灵活,充分体现出了网络的特点。
虽然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习仍然不是孤立的,而孤立的学习也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对于网络教学的也很重要。课堂教学不可替代之处是它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环境。课堂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虽然缺乏课堂教学环境的生动性,网络教学仍然可以采用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来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助性和竞争性促进学习。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对问题的讨论。作为网络最大特点的实时交互性为这两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问答,通过交互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和问题的讨论,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实现学习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后进行同步练习和试题测试,还可以在例题分析中提示解题思路,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困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还提供了在线交流、学习论坛。学习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在网上公布习题答案、学习进度,或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探讨、思想交流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充分利用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学习还设计了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如“比较亲核加成和取代的相同与不同”,由于亲核加成和取代是分属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初学者不容易进行对比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协作学习和讨论,让学习者深入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方式,相似的进攻试剂和进攻原理,较好地掌握知识。
4 网络课程制作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网页制作采用了Dreamweaver5.0作为主要的软件工具,制作了精美的界面,并应用了Flash 动画,使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生动,主要分为五大模块: 课程信息模块、学习内容模块、资料库模块、习题模块和检索模块。背景、按钮及插图,使用photoshop 图片软件处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则采用Chemwin 和ACD/Chemsketch 两个化学专用软件进行制作,以Gif图片文件格式插入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处,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将图片压缩进行适当压缩,大大减小了总图片文件的体积。三维动画使用3DMAX构建,用“录音大师”软件进行解说、录音与声音编辑,然后用Premire 进行动画与解说的后期合成,生成avi文件。由于avi文件一般都比较大,为了方便将文件插入到html网页中,以及确保这些三维动画能够在网上顺利流畅地运行,采用RealProducer 软件将生成的avi文件转换成流媒体格式,用Real播放器播放。也可利用ulead 软件将avi文件转换成swf格式的flash文件。对于如上课录像、甘蔗制糖、薄层扫描与薄层色谱法等生产实践和实验等录像,则即时现场拍摄录音先,然后用视频压缩卡压缩成mpg格式文件,再转换成Real格式使用,也可编辑成wma格式。建立实现交互的Access 数据库,通过ActiveX Data Objects访问数据库,利用JSP技术制作教学论坛,主要模块有用户注册的register.jsp文件、用户留言信息CheckInsertinfo.jsp文件、信息回复answer.jsp文件,留言管理admin.jsp文件,实现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发布和讨论,教师即时答疑等功能。
5 结束语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形象,起到了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作用,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有机化学》网络课程已经在我们以及其他几个院校的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 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S].
[2] 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良辉.基于学习对象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5,10(上):48.
[4] 蔡敏.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40.
[5] 李康.网络课程的含義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9(上):46.
【关键词】有机化学 网络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71-02
《远程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而Internet和Intranet在高速、宽带、多媒体化方面的飞速发展也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平台。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成为远程教育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有机化学是化学等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程,设计和建设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不仅对于远程教育意义重大,对于改革在大学校园内的传统教育模式也具有实际意义,也因此获得广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及“151工程”项目的支持。
1 教学目标的体现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 》中对网络课程的定义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可见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基础, 它不仅是教师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也是学生学习要达到效果的指导,只有定好教学目标, 学习者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自主学习是网络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网络课程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自由度,正因为如此学习者也容易因目标不明确而影响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在《有机化学》这一门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建议学习者知道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的范围、应用的领域以及对各方面的影响,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建议学习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立体结构、命名、基本特性,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杂化轨道、价键理论等基本理论,掌握自由基反应、亲电加成及取代、亲核加成及取代、周环反应等典型有机反应,简单掌握紫外-可见、紅外、核磁和质谱等有机波谱方法,初步掌握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反应机理。体现了对知识的多层次掌握,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知识的应用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有效组织,以网页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的网络课程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形象化、生动化提供了平台。《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以南京大学胡宏纹院士主编的《有机化学》为基础,结合徐寿昌(工科)、汪小兰(生物) 和医学院校等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的优势,这些教材是没有网络课程时暨南大学各专业使用的本科教材。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共分成21个章节,对于前后章节出现的相同概念、相似或相关内容,通过超链接使学习者通过简单的点击较方便地进行对比学习,一些教学中难以讲解和学习的部分制作二维、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减少了学习者的空间想象,也可以使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无需借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进行有效地学习,比如杂化轨道、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立体结构、R-S构型标记法等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内容,烯烃加成、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尤其是在碳水化合物一章中有关糖的结构、Haworth式的形成、差向异构化等动画对于学习以及课堂教学都有很好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因此被其他院校在教学中采用,这些都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而有关化工生产的图片以及说明将使学习者由基础的理论学习贴近实际,有关化学家的简介则可以增加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以及文本等表示课程信息, 表现形式丰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热情,也充分利用了网络超媒体的优势,体现出网络课程对传统课程的超越。
3 基于学习模式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及教学模式作重点设计,在《有机化学》这门网络课程中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与传统的书本相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更方便地寻找资源提供了可能,这对于更好发挥远程教育中主要模式之一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利用网上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独立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当学习者能够既方便又及时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将对网络课程的阅读变成一个如上网冲浪般有趣的学习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让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导航界面、超链接以及检索等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机化学》课程设计了良好的导航界面,在课程的主页设计了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的目录层次包括教学大纲、课程信息、学习内容、资料库、习题和检索,在每一个目录下都有其他目录的点击入口,也可以回到主页或退出,在课程内容中也有详细的子目录,方便进入,还利用了相关内容的超链接进行相同或相似内容的对比学习、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等功能。为避免同时有太多内容呈现给学习者以及考虑不同专业和基础的学习者,对于一些概念和较难内容通过隐藏点击进入而使内容简约化,方便学习者首先抓住主要内容,而提供的检索功能更是有利于学习者在理解和复习知识找到所需的内容。这些设计和制作使《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不仅层次分明,而且生动灵活,充分体现出了网络的特点。
虽然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习仍然不是孤立的,而孤立的学习也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对于网络教学的也很重要。课堂教学不可替代之处是它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环境。课堂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虽然缺乏课堂教学环境的生动性,网络教学仍然可以采用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来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助性和竞争性促进学习。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对问题的讨论。作为网络最大特点的实时交互性为这两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问答,通过交互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和问题的讨论,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实现学习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后进行同步练习和试题测试,还可以在例题分析中提示解题思路,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困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还提供了在线交流、学习论坛。学习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在网上公布习题答案、学习进度,或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探讨、思想交流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充分利用协作学习和讨论研究式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学习还设计了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如“比较亲核加成和取代的相同与不同”,由于亲核加成和取代是分属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初学者不容易进行对比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协作学习和讨论,让学习者深入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方式,相似的进攻试剂和进攻原理,较好地掌握知识。
4 网络课程制作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网页制作采用了Dreamweaver5.0作为主要的软件工具,制作了精美的界面,并应用了Flash 动画,使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生动,主要分为五大模块: 课程信息模块、学习内容模块、资料库模块、习题模块和检索模块。背景、按钮及插图,使用photoshop 图片软件处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则采用Chemwin 和ACD/Chemsketch 两个化学专用软件进行制作,以Gif图片文件格式插入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处,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将图片压缩进行适当压缩,大大减小了总图片文件的体积。三维动画使用3DMAX构建,用“录音大师”软件进行解说、录音与声音编辑,然后用Premire 进行动画与解说的后期合成,生成avi文件。由于avi文件一般都比较大,为了方便将文件插入到html网页中,以及确保这些三维动画能够在网上顺利流畅地运行,采用RealProducer 软件将生成的avi文件转换成流媒体格式,用Real播放器播放。也可利用ulead 软件将avi文件转换成swf格式的flash文件。对于如上课录像、甘蔗制糖、薄层扫描与薄层色谱法等生产实践和实验等录像,则即时现场拍摄录音先,然后用视频压缩卡压缩成mpg格式文件,再转换成Real格式使用,也可编辑成wma格式。建立实现交互的Access 数据库,通过ActiveX Data Objects访问数据库,利用JSP技术制作教学论坛,主要模块有用户注册的register.jsp文件、用户留言信息CheckInsertinfo.jsp文件、信息回复answer.jsp文件,留言管理admin.jsp文件,实现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发布和讨论,教师即时答疑等功能。
5 结束语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形象,起到了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作用,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有机化学》网络课程已经在我们以及其他几个院校的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 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S].
[2] 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良辉.基于学习对象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5,10(上):48.
[4] 蔡敏.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40.
[5] 李康.网络课程的含義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9(上):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