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构建开放型课堂;指出开放型课堂的主要特征有:树立开放教学的理念,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最后结合笔者基于微博平台的互动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开放型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型课堂;微博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90-02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用开放、创新的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实效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
1.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为了了解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在2012年10月,对4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被问到“当你得知大学要上思政课时,你怎么想”时,超过95%的大学新生表示“这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课程,没有什么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大学新生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思想认识,源于中学阶段的思想道德课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尚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暂时忽略或回避自身对填鸭式教育方式的抵制情绪。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一方面自发地对应试教育下的思政课教学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的思政课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据笔者的调查,大学新生普遍认为,中学阶段的灌输教育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大学的思政课课堂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更加多样,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可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新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才能够取得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构建新型课堂。
2.应对思政课教学任务繁重学时有限等困境。除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新颖和生动,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改革和创新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可见,破解当前制约高校思政课课堂的诸多困境,急需在课堂的构建上另辟蹊径,对传统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寻求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平台。当前“90后”在校大学生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各类网络信息传播媒介,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与即时、便捷的信息传播网络相比,传统的思政课课堂相对封闭,课堂涉猎的社会信息往往较为陈旧和滞后,这种现状一方面会弱化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使思政课课堂教学失去时效性。因此,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无缝链接,构建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开放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如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已不能有效应对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并取得教学实效。本文所提到的开放型课堂,是指依托现代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效互动,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同步。具体来讲,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的特征主要有:
1.树立“开放教学”的理念。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紧贴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群体思想现状,秉承“开放教学”的理念,直面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选用最新的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加以剖析,构建一个内容紧贴时代、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课堂。
2.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开放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开放型课堂更加注重互动教学,通过开展话题讨论、意见投票、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互动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事事教育人、时时教育人,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激烈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中得到新的思想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开放型课堂要突破制约传统课堂的诸多因素,还需要借助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将微博等日益兴盛的大众化媒介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网络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新型课堂。
三、构建开放型课堂——基于微博平台的互动教学实践
1.收集微博热点事件,建立教学资源库。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以及反馈平台。微博上每天都会涌现很多事件,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些事件,由于受到大量網民的关注、评论和转发,遂在某一时间段内迅速升温,成为众人瞩目的热点事件。笔者通过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这些热点事件多聚集当今社会的一些民生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认识分歧,集中体现了活在当下的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复杂多样的思想状况。“90后”大学生作为依赖网络的一代,他们也高度关注微博热点事件,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微博热点事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各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2.微博话题讨论点评,实现微博与课堂相链接。在思政课课堂上,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能够闪现更多的思想光芒,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教育引导的目的。传统课堂由于受教学时间长度的限制,在教师在提出相关话题后,无法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归纳,长此以往,首先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其次导致教师也逐渐失去互动提问学生的动力和念头。另外,相关话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思想教育的效果自然无从显现。最终只会导致课堂互动越来越少,重新回归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课堂。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笔者开通了教学微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关注和参与微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通过微博播放一些简短的音、视频来辅助教学,及时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疲惫的课堂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表现出较好的参与兴致和听课热情,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笔者调查发现,超过98%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开展思政课教学新颖、有趣、易于接受,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微博辅助教学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调节课堂气氛,让他们更喜欢这门课。 3.强化师生课外互动交流,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思政课作为个人思想武器的重要作用。传统课堂每次时长约80~90分钟,除了教师必要的理论讲授时间外,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交流的话题多集中于理论和知识层面,较少关注和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利用教学微博对授课对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会安排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解答,对于个别生活态度较为消极、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的个例,笔者就通过微博评论回复、发送私信、QQ聊天等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其次,笔者也鼓励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踊跃参与微博话题讨论,还经常通过微博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期待教师进行解答。笔者也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应,为他们解疑释惑。通过强化师生的课外互动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传统课堂,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扩大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成熟期,大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相对独立,但又不可避免地互相产生影响。传统课堂中,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开展得较少,效果也并不明显。将微博引入课堂教学后,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教学微博上就同一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意识到自身看法的不足,同时也了解了身边同龄人的不同看法,从而拓宽了自身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达到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目的。
5.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突出情感分享与教育。依托微博中的微盘等共享平台,笔者将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文学名作、哲理故事、励志视频等上传至微博平台,供学生自行进行下载学习。另外,笔者也鼓励学生上传值得向同学推荐的美文佳作、励志电影等资源,并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写读后感、举行名人自传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情感体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分享感悟,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6.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布,扩大思政课课堂的感染力。笔者认为,微博既是一个教学的平台,也是一个宣传思政课课堂的平台。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涌现的感人画面或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教学内容,笔者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微博上进行发布,既让授课对象重温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内容,又能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有效扩大思政课课堂影响力和感染力。
时代在发展,只有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对高校思政课課堂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让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2]汤宗礼.微博在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Ol1,(2).
[4]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U].理论教育研究,2011,(9).
作者简介:廖泽香(1982-),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型课堂;微博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90-02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用开放、创新的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实效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
1.改变学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为了了解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在2012年10月,对4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被问到“当你得知大学要上思政课时,你怎么想”时,超过95%的大学新生表示“这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课程,没有什么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大学新生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思想认识,源于中学阶段的思想道德课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尚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暂时忽略或回避自身对填鸭式教育方式的抵制情绪。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一方面自发地对应试教育下的思政课教学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的思政课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据笔者的调查,大学新生普遍认为,中学阶段的灌输教育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大学的思政课课堂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更加多样,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可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新生对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既有认识,才能够取得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构建新型课堂。
2.应对思政课教学任务繁重学时有限等困境。除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新颖和生动,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改革和创新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可见,破解当前制约高校思政课课堂的诸多困境,急需在课堂的构建上另辟蹊径,对传统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寻求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平台。当前“90后”在校大学生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各类网络信息传播媒介,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与即时、便捷的信息传播网络相比,传统的思政课课堂相对封闭,课堂涉猎的社会信息往往较为陈旧和滞后,这种现状一方面会弱化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使思政课课堂教学失去时效性。因此,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无缝链接,构建契合“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开放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如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已不能有效应对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改革传统课堂,构建开放型课堂,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并取得教学实效。本文所提到的开放型课堂,是指依托现代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效互动,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同步。具体来讲,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的特征主要有:
1.树立“开放教学”的理念。高校思政课开放型课堂紧贴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群体思想现状,秉承“开放教学”的理念,直面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选用最新的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加以剖析,构建一个内容紧贴时代、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课堂。
2.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开放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开放型课堂更加注重互动教学,通过开展话题讨论、意见投票、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互动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事事教育人、时时教育人,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激烈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中得到新的思想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开放型课堂要突破制约传统课堂的诸多因素,还需要借助现代发达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将微博等日益兴盛的大众化媒介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网络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新型课堂。
三、构建开放型课堂——基于微博平台的互动教学实践
1.收集微博热点事件,建立教学资源库。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以及反馈平台。微博上每天都会涌现很多事件,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些事件,由于受到大量網民的关注、评论和转发,遂在某一时间段内迅速升温,成为众人瞩目的热点事件。笔者通过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这些热点事件多聚集当今社会的一些民生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认识分歧,集中体现了活在当下的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复杂多样的思想状况。“90后”大学生作为依赖网络的一代,他们也高度关注微博热点事件,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微博热点事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各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2.微博话题讨论点评,实现微博与课堂相链接。在思政课课堂上,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能够闪现更多的思想光芒,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教育引导的目的。传统课堂由于受教学时间长度的限制,在教师在提出相关话题后,无法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归纳,长此以往,首先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其次导致教师也逐渐失去互动提问学生的动力和念头。另外,相关话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思想教育的效果自然无从显现。最终只会导致课堂互动越来越少,重新回归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课堂。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笔者开通了教学微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关注和参与微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通过微博播放一些简短的音、视频来辅助教学,及时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疲惫的课堂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表现出较好的参与兴致和听课热情,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笔者调查发现,超过98%的学生表示通过微博开展思政课教学新颖、有趣、易于接受,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微博辅助教学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调节课堂气氛,让他们更喜欢这门课。 3.强化师生课外互动交流,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要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思政课作为个人思想武器的重要作用。传统课堂每次时长约80~90分钟,除了教师必要的理论讲授时间外,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交流的话题多集中于理论和知识层面,较少关注和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利用教学微博对授课对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会安排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解答,对于个别生活态度较为消极、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的个例,笔者就通过微博评论回复、发送私信、QQ聊天等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其次,笔者也鼓励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踊跃参与微博话题讨论,还经常通过微博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期待教师进行解答。笔者也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应,为他们解疑释惑。通过强化师生的课外互动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传统课堂,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扩大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成熟期,大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相对独立,但又不可避免地互相产生影响。传统课堂中,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开展得较少,效果也并不明显。将微博引入课堂教学后,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教学微博上就同一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意识到自身看法的不足,同时也了解了身边同龄人的不同看法,从而拓宽了自身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达到让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目的。
5.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突出情感分享与教育。依托微博中的微盘等共享平台,笔者将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文学名作、哲理故事、励志视频等上传至微博平台,供学生自行进行下载学习。另外,笔者也鼓励学生上传值得向同学推荐的美文佳作、励志电影等资源,并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写读后感、举行名人自传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情感体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分享感悟,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6.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布,扩大思政课课堂的感染力。笔者认为,微博既是一个教学的平台,也是一个宣传思政课课堂的平台。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涌现的感人画面或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教学内容,笔者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微博上进行发布,既让授课对象重温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内容,又能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有效扩大思政课课堂影响力和感染力。
时代在发展,只有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对高校思政课課堂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让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成为充满生机活力、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2]汤宗礼.微博在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15).
[3]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Ol1,(2).
[4]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U].理论教育研究,2011,(9).
作者简介:廖泽香(1982-),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