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基于“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探讨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是其工作的重心,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往往影响着班级的整体面貌。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探究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供参考。
一、“问题学生”概述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说,在学习、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偏离常态且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至多为两到三名,但这部分学生对班级整体风气的影响却不可估量,常常会阻碍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如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不仅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阶段,还是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定型的重要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眼界宽阔,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强、自尊心强、求知欲强。但由于身心发育处于不均衡状态,他们在思想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心理上追求独立却又缺乏自制力。另外,由于认知水平不高,难以对事物进行客观全面评判,因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受情绪控制,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了“问题学生”的产生。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还是班级的组织者,因而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轉化,班主任的教育就必不可少。初中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到“旁观不袖手,同室可共育”,切实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
1. 以诚待人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赢取学生的信任,只有让学生信任和依赖,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态度并不友善,存在极大的偏见,往往将其视为班级的包袱、累赘,他们一旦犯了错误,也不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使得“问题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恐惧或厌烦心理,从而导致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观念,放下班主任的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与学生交流时应选择学生喜爱的话题,以此深入学生内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进而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到“旁观不袖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诚恳的建议,必要时也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主任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鼓励为主
在以往的“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往往过于严苛,有时还会全盘否定学生的努力和优点,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教育“问题学生”时,班主任应基于“旁观不袖手、同室可共育”的教育理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优势。一方面,当“问题学生”有所进步时,班主任应对其进行公开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当学校或班级组织活动时,班主任也可积极鼓励拥有特长的“问题学生”参与,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 关爱学生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关注的都是优等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更多,但对于“问题学生”态度却截然不同,往往会不耐烦,缺乏耐心,这就使得班主任与“问题学生”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为此,初中班主任必须树立“同室可共育”观念,即对于“问题学生”和“优等生”应一视同仁,认识到“问题学生”只是因为心理不成熟,所以他们行为才会有所偏差,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同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基于“问题学生”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让他们切实感受来自班主任的关爱,进而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基于班级“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山,司静静.引一泓清泉净澈孩子的心河——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69-270.
[2]陈渝萍.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是其工作的重心,这是因为“问题学生”往往影响着班级的整体面貌。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探究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供参考。
一、“问题学生”概述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相较于其他学生来说,在学习、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偏离常态且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至多为两到三名,但这部分学生对班级整体风气的影响却不可估量,常常会阻碍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如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不仅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阶段,还是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定型的重要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眼界宽阔,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强、自尊心强、求知欲强。但由于身心发育处于不均衡状态,他们在思想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心理上追求独立却又缺乏自制力。另外,由于认知水平不高,难以对事物进行客观全面评判,因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受情绪控制,再加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了“问题学生”的产生。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还是班级的组织者,因而要实现“问题学生”的轉化,班主任的教育就必不可少。初中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到“旁观不袖手,同室可共育”,切实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
1. 以诚待人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赢取学生的信任,只有让学生信任和依赖,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态度并不友善,存在极大的偏见,往往将其视为班级的包袱、累赘,他们一旦犯了错误,也不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使得“问题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恐惧或厌烦心理,从而导致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观念,放下班主任的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与学生交流时应选择学生喜爱的话题,以此深入学生内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进而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到“旁观不袖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诚恳的建议,必要时也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主任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鼓励为主
在以往的“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往往过于严苛,有时还会全盘否定学生的努力和优点,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教育“问题学生”时,班主任应基于“旁观不袖手、同室可共育”的教育理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优势。一方面,当“问题学生”有所进步时,班主任应对其进行公开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当学校或班级组织活动时,班主任也可积极鼓励拥有特长的“问题学生”参与,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 关爱学生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关注的都是优等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更多,但对于“问题学生”态度却截然不同,往往会不耐烦,缺乏耐心,这就使得班主任与“问题学生”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为此,初中班主任必须树立“同室可共育”观念,即对于“问题学生”和“优等生”应一视同仁,认识到“问题学生”只是因为心理不成熟,所以他们行为才会有所偏差,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同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基于“问题学生”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让他们切实感受来自班主任的关爱,进而树立起学习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基于班级“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山,司静静.引一泓清泉净澈孩子的心河——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69-270.
[2]陈渝萍.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