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长长金发,他的带刺秀的西部式衬衣,他的古董级吉他和他标志般的、从奶奶那里拿来的老花眼镜——被越战、肯尼迪之死、药物和性解放折磨得眼花缭乱的美国人,找到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神魂清明的乐曲。
1943年的最后一天,约翰·多伊琴多夫出生于美国南方的新墨西哥州,一个美国空军军官的家庭。这个多年后改姓为丹佛的金发少年,小小年纪便与他的父母开始了军人家庭司空见惯的候鸟般的迁徙。在约翰的少年时期,父亲开车载着全家,哼着电台中的西部牛仔曲子,游历了美国西南的风景——当然,他们也去过科罗拉多州的高原首府丹佛,那个可以领略洛基山风貌的城市。显然,高原之州给小约翰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兰迪·斯帕克斯提醒约翰“多伊琴多夫”这个名字听来过于晦涩时,约翰便让“丹佛”成为了自己的姓氏。
约翰12岁那年,祖母送给他一把1910年出品的爵士吉他。那是1955年,全美国都随猫王扭动腰胯,摇滚乐与乡村音乐已渐次融合,音乐人在田纳西的纳什维尔蔚然成群,随即与那些喝着杜松子酒的飙车族一起横穿北美大陆。60年代的大麻、酗酒、金斯堡的诗、种族运动下面,是涌动的北美自由热血。1964年,披头士首次访美、接过鲍勃·迪伦递上大麻的春天,21岁的约翰与彼时所有向往自由的青年一样,叛逆了父亲、家庭,离开了德州理工大学,去到了西海之滨的洛杉矶。在那里,他加入了“米切尔重奏”三人乐队,开始了音乐之旅。
他始终背着祖母给他的古旧吉他,老老实实地歌颂着洛基山、南方阳光、乡村绿树。1969年,垮掉的一代开始迷途知返,不再声嘶力竭的狂欢,70年代需要新的温柔歌谣。约翰·丹佛唱出了人们的心:《乡村小路,带我回家》。这首如南方阳光般泛滥得不可收拾的曲子,开始了丹佛的黄金年代。
1972年,电视的普及使丹佛可以让观众目睹他的演唱:他的长长金发,他的带刺秀的西部式衬衣,他的古董级吉他和他标志般的、从奶奶那里拿来的老花眼镜——被越战、肯尼迪之死、药物和性解放折磨得眼花缭乱的美国人,找到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神魂清明的乐曲。在他的演唱会中,他19次呼唤观众“去远行!”ABC转播的“洛基山圣诞”演唱会,有超过六千万人观看。
从此他成为了某种象征,有别于其他的乡村乐手——在纳什维尔发展的主流乡村乐,南方摇滚、蓝调、酒馆音乐的歌者,无不在指拨口唱时,流露出冷淡与忧愁。然而,久经旅程的少年、见惯南方晴朗天空的约翰·丹佛,用他明亮畅晓的歌词,用他歌中的风景,绘出美国南方的明亮天空。美国人接纳了丹佛唱出的、有别于传统哀伤乡村乐的欢快调子,视之为心灵家园。科罗拉多人热爱他,将他奉为高原之州的桂冠诗人。
1977年开始,他已经不局限于乡村歌者的身份了。他从34岁开始,举办了一系列的慈善演出,为儿童基金会募捐。他接受卡特总统的任命参加“饥饿者工程”,他参加“地球之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在1985年之后江河日下,但他的歌依然在为寻找慰藉的人们传诵。90年代出现在格莱美、名人堂等场合时的他,已成为经典。约翰·丹佛的故事于53岁那年戛然而止:1997年那个秋天,10月12日,空军军官的儿子丹佛驾驶飞机,在加利福尼亚海湾撞向海边的峭壁,飞机在他歌颂多遍的南方天空下坠落。
伴随他一起火葬的是那把产于1910年的、来自他祖母的吉他。热爱他的科罗拉多人将他的骨灰洒在了洛基山脉,葬在了他用以命名自己的心灵故乡。那是他用以命名自己的、认定的故乡。十年之后的如今,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聆听与观看,欣赏这个文秀质朴的人歌唱着山林、乡村、流水、故乡和老奶奶们的歌谣。而他自己则一如他那最著名的曲子里所唱的一样,回到了自己理应的休眠之所:故乡在黄昏之中安然在远处,召唤你回家。
1943年的最后一天,约翰·多伊琴多夫出生于美国南方的新墨西哥州,一个美国空军军官的家庭。这个多年后改姓为丹佛的金发少年,小小年纪便与他的父母开始了军人家庭司空见惯的候鸟般的迁徙。在约翰的少年时期,父亲开车载着全家,哼着电台中的西部牛仔曲子,游历了美国西南的风景——当然,他们也去过科罗拉多州的高原首府丹佛,那个可以领略洛基山风貌的城市。显然,高原之州给小约翰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兰迪·斯帕克斯提醒约翰“多伊琴多夫”这个名字听来过于晦涩时,约翰便让“丹佛”成为了自己的姓氏。
约翰12岁那年,祖母送给他一把1910年出品的爵士吉他。那是1955年,全美国都随猫王扭动腰胯,摇滚乐与乡村音乐已渐次融合,音乐人在田纳西的纳什维尔蔚然成群,随即与那些喝着杜松子酒的飙车族一起横穿北美大陆。60年代的大麻、酗酒、金斯堡的诗、种族运动下面,是涌动的北美自由热血。1964年,披头士首次访美、接过鲍勃·迪伦递上大麻的春天,21岁的约翰与彼时所有向往自由的青年一样,叛逆了父亲、家庭,离开了德州理工大学,去到了西海之滨的洛杉矶。在那里,他加入了“米切尔重奏”三人乐队,开始了音乐之旅。
他始终背着祖母给他的古旧吉他,老老实实地歌颂着洛基山、南方阳光、乡村绿树。1969年,垮掉的一代开始迷途知返,不再声嘶力竭的狂欢,70年代需要新的温柔歌谣。约翰·丹佛唱出了人们的心:《乡村小路,带我回家》。这首如南方阳光般泛滥得不可收拾的曲子,开始了丹佛的黄金年代。
1972年,电视的普及使丹佛可以让观众目睹他的演唱:他的长长金发,他的带刺秀的西部式衬衣,他的古董级吉他和他标志般的、从奶奶那里拿来的老花眼镜——被越战、肯尼迪之死、药物和性解放折磨得眼花缭乱的美国人,找到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神魂清明的乐曲。在他的演唱会中,他19次呼唤观众“去远行!”ABC转播的“洛基山圣诞”演唱会,有超过六千万人观看。
从此他成为了某种象征,有别于其他的乡村乐手——在纳什维尔发展的主流乡村乐,南方摇滚、蓝调、酒馆音乐的歌者,无不在指拨口唱时,流露出冷淡与忧愁。然而,久经旅程的少年、见惯南方晴朗天空的约翰·丹佛,用他明亮畅晓的歌词,用他歌中的风景,绘出美国南方的明亮天空。美国人接纳了丹佛唱出的、有别于传统哀伤乡村乐的欢快调子,视之为心灵家园。科罗拉多人热爱他,将他奉为高原之州的桂冠诗人。
1977年开始,他已经不局限于乡村歌者的身份了。他从34岁开始,举办了一系列的慈善演出,为儿童基金会募捐。他接受卡特总统的任命参加“饥饿者工程”,他参加“地球之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在1985年之后江河日下,但他的歌依然在为寻找慰藉的人们传诵。90年代出现在格莱美、名人堂等场合时的他,已成为经典。约翰·丹佛的故事于53岁那年戛然而止:1997年那个秋天,10月12日,空军军官的儿子丹佛驾驶飞机,在加利福尼亚海湾撞向海边的峭壁,飞机在他歌颂多遍的南方天空下坠落。
伴随他一起火葬的是那把产于1910年的、来自他祖母的吉他。热爱他的科罗拉多人将他的骨灰洒在了洛基山脉,葬在了他用以命名自己的心灵故乡。那是他用以命名自己的、认定的故乡。十年之后的如今,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聆听与观看,欣赏这个文秀质朴的人歌唱着山林、乡村、流水、故乡和老奶奶们的歌谣。而他自己则一如他那最著名的曲子里所唱的一样,回到了自己理应的休眠之所:故乡在黄昏之中安然在远处,召唤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