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连历史知识的网络。掌握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兹就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述。
1 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这是因为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2 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①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②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3 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①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②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③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4 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①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②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③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④民国纪元。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
上述各条,都是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问题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历史时间,还需科学地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还需探究记忆的方法,更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1 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这是因为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2 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①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②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3 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①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②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③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4 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①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②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③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④民国纪元。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
上述各条,都是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问题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历史时间,还需科学地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还需探究记忆的方法,更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