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高了,考试自然也就多了。学生在各学科的考试内容中如加足马力的陀螺般不停旋转,旋转出的是备考的焦虑,对考试内容的厌恶,对校园生活的无可奈何。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希望在生活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身心愉悦地成长。然而,由于“唯分数论”依旧高居霸主地位,老师很难不围绕考纲考点授课,虽然这些内容不见得是学生喜欢的;学生们时时想的做的都与“分数”密切相关,虽然那已经让自己身心俱疲。本该旋转出七彩的陀螺,却旋转出的是死灰一般的颜色;本该青春洋溢的脸庞,却挂着空洞茫然的眼神。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将从“问题提出”、“教育现状”、“教学策略”和“学生变化”几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自主阅读;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如雨后吸足水分的春笋,鲜嫩而茁壮,可是我们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笋干”——被书包压到似乎伸不直的身板,没有润泽血色的脸蛋,没有灵光的眼睛。这一切都不该是初中十四五岁的孩子该有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许是因为孩子没有属于自己安放内心的精神小屋,精神一直流浪,疲惫不堪,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了精气神。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去帮助学生,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让心能够休息和歌唱。
二、教育现状
我所教授的班级,每天都有“小测”,不同时段测不同科目。小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需要记背的内容。为了小测能过关,在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学生下课在背,中午吃饭在背,上洗手间也让同伴抽背。背完一页,高兴得跳得老高,但是笑容很快就被紧缩的双眉所代替,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页的内容要背,丝毫不敢懈怠。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考完五十米后,第一个动作是迅速冲到台阶旁,拿起一沓资料就开始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似乎只是一只仅会张口闭口的复读木偶。
考完试后一段时间,你要再问学生,那些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可能他们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费尽心思记背的内容,怎么会在短时间内说忘就忘了呢?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有“用心”吧,所有的记背,只不过在应付差事而已。
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不少学生在考完试后,大笑着把资料撕得粉碎。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积累,丰饶我们的大脑,丰盈我们的生活,本应是一件令人向往和珍惜的愉悦之事。学生们,为何会如此?也许,对于这样的学习他们是厌恶的吧。因为这样的学习,只是为了迎合考试,而并不能与自己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他们的学习里,没有“自己”,精神没有可以栖居的地方,当然不会有愉悦可言。这样的心理状态,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健康的。
如何让学生们既能考出理想的分数,又让精神有栖居的地方?
给精神搭建小屋,让心理重回健康,让精神充满阳光!
三、教学策略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
“人的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轻微的心理失调,如焦虑、自卑、孤独、嫉妒等;第二类,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等;第三类,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83页)目前,不少教学强调的是接受,是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很多学生都会焦虑,不少学生还有了强迫症甚至是抑郁症。17世纪捷克教育家,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因此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科目、由教授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二)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心理学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品行端正、学业优良、身体健康的学生,往往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往往会妨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降低其学习能力,损害其身体健康。”(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83页)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走近自己,触摸自己,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在这个小屋里边,他们是主人,可以通过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尽情地发挥自己,成就自己。当学生在小屋里找到自己,开始和自己对话,精神得到关照和滋养,内心渐渐变得愉悦而强大,慢慢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优秀的行动力和很强的执行力,即便老师所教不尽如人意,即便离开学校,也能很好地进行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三)具体的策略
“在坚持全面发展这一总的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因材施教并使之具体落實”(黄济等编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3版,第312页)如何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且精神愉悦呢?
“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之乐,乐在精神的相遇。”(肖川著:《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新华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第292页)读自己喜欢的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能抚慰心灵,滋养生命。所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让学生们每天都阅读,不限内容,不限字数,只做摘录或者写阅读感受,还给这项作业取了个名字——墨笔生香。
四、学生变化
这项作业从推行开始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在积累素材,锤炼语言,提升思想的同时,终于可以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了。
于是,我的学生们开始搭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一)小木屋
木屋是自然而朴实的,它就像我们舒适而温馨的家。
杨佳璇在读了独善的《谷地半亩》后,摘录了这样一段话:“读书最好的目的就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似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不错,读书的过程就像我们用木头修建房子的过程。阅读材料如随处可见的平凡木头,人人可拾,却因了不同的个性喜好与生活习惯,小木屋的外形与内部构造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它都是建造者心的住所,所以能给建造者“以体恤似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这是罗文静的摘录。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外面如何暴风骤雨,如何令人不安与不堪,家都会给我们以最温柔的包容与最温暖的怀抱,让我们感受到甜蜜的爱意。
“泪会风干,伤会结痂,爱会温暖,梦会开花。路很长,别害怕,我们终将独自长大。”出自《我们终将独自长大》的这句话,是李美琳的摘录。这让我想起了课文《孤独之旅》中的小男孩,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和父亲去到没有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在那里,他在经历一场暴风雨之后,由一个害怕孤独的小男孩成长为了一个能够直面孤独并且战胜孤独的男子汉。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变,我想,除了生活的历练,更重要的还有一直陪着他的爸爸给予的爱的温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自长大是常态,但是因为有了家的爱与温暖,泪终将会风干,伤终将会结痂,梦终将会开花。所以,路再长,我们也不用害怕,我们会勇敢地独自长大。
(二)铁皮屋
铁皮屋是冰冷和坚硬,是勇敢与坚强。
“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够再凌空飞翔。——雪莱”罗登岗摘录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生命就在于拼搏,如果害怕疼痛与伤害,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其实已经不完整,甚至消失了。
朱玉从巫小诗的《那些都是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中摘录的“为什么非得接受那些大家都喜欢的事物?我有权不喜欢啊!”让我陷入了深思。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的呀。但是,对大家觉得好的东西说“不”,做一个和众人不太一样的人,开开心心成为自己,真的需要勇气。
“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李安”看到肖璟燊摘录的这句话时,我是惊讶的。因为很多人担心“韶华转瞬即逝,美人已是迟暮”,这句话告诉我们,经得起岁月摧残的是“才华”而不是“容颜”。而才华的获得,很多人会归结为天赋,也许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知道“才华”的获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很多成年人都不明白的道理,一个初中的孩子却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领悟。
(三)星空屋
星空是广阔而唯美的,所以,这间小屋既浪漫又深邃。
张凤雏在《书香作伴》中摘录的“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这个句子,让我们明白,即使生活一地鸡毛,我们也可以去书里寻找芬芳,让自己成為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在这个标榜“撒谎才是高情商”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情商颇高。事实上,“不计较不代表不知道”,很多人不去计较,只是觉得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已。钟美琳摘录的这个句子真的可以给很多“高情商”人士好好上一课。
张丽娟摘录的雨果的这句话,也许能给咱们自己搭建的精神小屋以最好诠释——“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的上生活。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
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在发展,能力在增强,成就感也在提升。看到自己的学生,眸子里有了亮光,脸上有了笑容,上台分享时有了挺拔的身姿,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想,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无论世事怎样更迭,就算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们也会常想一二,坚定地走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左手播撒希望,右手满是爱的阳光,在自己搭建的精神小屋里茁壮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 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济等编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肖川著,《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自主阅读;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如雨后吸足水分的春笋,鲜嫩而茁壮,可是我们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笋干”——被书包压到似乎伸不直的身板,没有润泽血色的脸蛋,没有灵光的眼睛。这一切都不该是初中十四五岁的孩子该有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许是因为孩子没有属于自己安放内心的精神小屋,精神一直流浪,疲惫不堪,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了精气神。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去帮助学生,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让心能够休息和歌唱。
二、教育现状
我所教授的班级,每天都有“小测”,不同时段测不同科目。小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需要记背的内容。为了小测能过关,在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学生下课在背,中午吃饭在背,上洗手间也让同伴抽背。背完一页,高兴得跳得老高,但是笑容很快就被紧缩的双眉所代替,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页的内容要背,丝毫不敢懈怠。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考完五十米后,第一个动作是迅速冲到台阶旁,拿起一沓资料就开始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似乎只是一只仅会张口闭口的复读木偶。
考完试后一段时间,你要再问学生,那些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可能他们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费尽心思记背的内容,怎么会在短时间内说忘就忘了呢?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有“用心”吧,所有的记背,只不过在应付差事而已。
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不少学生在考完试后,大笑着把资料撕得粉碎。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积累,丰饶我们的大脑,丰盈我们的生活,本应是一件令人向往和珍惜的愉悦之事。学生们,为何会如此?也许,对于这样的学习他们是厌恶的吧。因为这样的学习,只是为了迎合考试,而并不能与自己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他们的学习里,没有“自己”,精神没有可以栖居的地方,当然不会有愉悦可言。这样的心理状态,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健康的。
如何让学生们既能考出理想的分数,又让精神有栖居的地方?
给精神搭建小屋,让心理重回健康,让精神充满阳光!
三、教学策略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
“人的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轻微的心理失调,如焦虑、自卑、孤独、嫉妒等;第二类,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等;第三类,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83页)目前,不少教学强调的是接受,是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很多学生都会焦虑,不少学生还有了强迫症甚至是抑郁症。17世纪捷克教育家,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因此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科目、由教授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二)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心理学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品行端正、学业优良、身体健康的学生,往往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往往会妨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降低其学习能力,损害其身体健康。”(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83页)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走近自己,触摸自己,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在这个小屋里边,他们是主人,可以通过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尽情地发挥自己,成就自己。当学生在小屋里找到自己,开始和自己对话,精神得到关照和滋养,内心渐渐变得愉悦而强大,慢慢就会有明确的目标,有优秀的行动力和很强的执行力,即便老师所教不尽如人意,即便离开学校,也能很好地进行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三)具体的策略
“在坚持全面发展这一总的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因材施教并使之具体落實”(黄济等编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3版,第312页)如何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且精神愉悦呢?
“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之乐,乐在精神的相遇。”(肖川著:《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新华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第292页)读自己喜欢的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能抚慰心灵,滋养生命。所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让学生们每天都阅读,不限内容,不限字数,只做摘录或者写阅读感受,还给这项作业取了个名字——墨笔生香。
四、学生变化
这项作业从推行开始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在积累素材,锤炼语言,提升思想的同时,终于可以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了。
于是,我的学生们开始搭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一)小木屋
木屋是自然而朴实的,它就像我们舒适而温馨的家。
杨佳璇在读了独善的《谷地半亩》后,摘录了这样一段话:“读书最好的目的就在于,你会发现凭借自身阅读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似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不错,读书的过程就像我们用木头修建房子的过程。阅读材料如随处可见的平凡木头,人人可拾,却因了不同的个性喜好与生活习惯,小木屋的外形与内部构造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它都是建造者心的住所,所以能给建造者“以体恤似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这是罗文静的摘录。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外面如何暴风骤雨,如何令人不安与不堪,家都会给我们以最温柔的包容与最温暖的怀抱,让我们感受到甜蜜的爱意。
“泪会风干,伤会结痂,爱会温暖,梦会开花。路很长,别害怕,我们终将独自长大。”出自《我们终将独自长大》的这句话,是李美琳的摘录。这让我想起了课文《孤独之旅》中的小男孩,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和父亲去到没有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在那里,他在经历一场暴风雨之后,由一个害怕孤独的小男孩成长为了一个能够直面孤独并且战胜孤独的男子汉。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变,我想,除了生活的历练,更重要的还有一直陪着他的爸爸给予的爱的温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自长大是常态,但是因为有了家的爱与温暖,泪终将会风干,伤终将会结痂,梦终将会开花。所以,路再长,我们也不用害怕,我们会勇敢地独自长大。
(二)铁皮屋
铁皮屋是冰冷和坚硬,是勇敢与坚强。
“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够再凌空飞翔。——雪莱”罗登岗摘录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生命就在于拼搏,如果害怕疼痛与伤害,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其实已经不完整,甚至消失了。
朱玉从巫小诗的《那些都是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中摘录的“为什么非得接受那些大家都喜欢的事物?我有权不喜欢啊!”让我陷入了深思。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的呀。但是,对大家觉得好的东西说“不”,做一个和众人不太一样的人,开开心心成为自己,真的需要勇气。
“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李安”看到肖璟燊摘录的这句话时,我是惊讶的。因为很多人担心“韶华转瞬即逝,美人已是迟暮”,这句话告诉我们,经得起岁月摧残的是“才华”而不是“容颜”。而才华的获得,很多人会归结为天赋,也许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知道“才华”的获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很多成年人都不明白的道理,一个初中的孩子却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领悟。
(三)星空屋
星空是广阔而唯美的,所以,这间小屋既浪漫又深邃。
张凤雏在《书香作伴》中摘录的“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这个句子,让我们明白,即使生活一地鸡毛,我们也可以去书里寻找芬芳,让自己成為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在这个标榜“撒谎才是高情商”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情商颇高。事实上,“不计较不代表不知道”,很多人不去计较,只是觉得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已。钟美琳摘录的这个句子真的可以给很多“高情商”人士好好上一课。
张丽娟摘录的雨果的这句话,也许能给咱们自己搭建的精神小屋以最好诠释——“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的上生活。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
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在发展,能力在增强,成就感也在提升。看到自己的学生,眸子里有了亮光,脸上有了笑容,上台分享时有了挺拔的身姿,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想,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无论世事怎样更迭,就算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们也会常想一二,坚定地走在自己的成长路上——左手播撒希望,右手满是爱的阳光,在自己搭建的精神小屋里茁壮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编著,《新编教育管理学 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济等编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肖川著,《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