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从家到地铁,或者到公交车站,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十几分钟的路程会不会让你苦恼不堪?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凛冽,打车太贵,乘坐黑摩的又不安全,这“最后一公里”是不是让你最心烦的一公里?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果断出招,用心打造出“便民服务车”,缓解居民到地铁、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打造无缝交通。
电瓶车的新用处
6月24日下午,家住东城区国瑞城的刘女士走出小区南门,看到停在小区大门口的黄色“便民服务车”,几位小区居民陆续上车。
出于好奇,刘女士向司机询问:“这车只有老人才可以乘坐吗?”司机戴师傅拿着抹布,边擦着前挡风玻璃,边告诉刘女士:“任何人都可以,招手即停,免费乘坐。”刘女士随即体验了一下,她告诉记者:“坐在车上凉风习习,比走路舒服多了。”
据记者了解,崇文门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是一项由政府出资、百姓受益的便民工程,乘车完全免费,切实方便了社区居民出行,为居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崇文门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6月1日开始正式“上路”。一共有8辆,主要线路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为“新景东门—五号线磁器口站—花市大街—新景东门”,北线为“国瑞南门—崇文门地铁—羊市口—国瑞南门”,工作时间是上午6点半到10点半,下午3点半到晚上10点半,服务于周边的7个社区,约1万2千多人。
由于是下午的非上下班高峰时段,北线共有4辆车工作,由于南线服务居民相对于北线少很多,这个时段只开通2辆。经记者测算,便民车十分钟左右绕线路一圈,两辆车的时间间隔五分钟左右。从国瑞城小区南门到崇文门地铁站步行需要十分钟,而乘坐便民服务车三分钟即到。戴师傅告诉记者,在上下班高峰期间,8辆车会同时工作,时间间隔相对较短。
戴师傅过去是公交车司机,开了七年的729路公交,如今来到崇外街道开这种便民服务车可谓是得心应手。每次起步、 停车都相当平稳,操作熟练。
便民服务车推出之前,这一带“黑摩的”一直很猖獗,戴师傅说:“便民服务车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黑摩的,使黑摩的逐渐减少。”
绿色能源,困境求解之道
电瓶摆渡车既环保、便民,又小巧轻便,受到居民欢迎,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崇文门外街道宣传部副部长齐健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电瓶车不能上牌照,不能上城市道路行驶。与其他街道的便民车相比,由于崇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完全免费,因此不存在运营的问题。通过与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便民服务车可以走非机动车道,但是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同时,由于车身是半封闭的,招手即停,不像公交车到站才能停,不到站不开门,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崇外街道做足功课,让每位司机技术上接受专门培训,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让每辆车都上有保险,使之有安全保障。
此外,目前8辆免费便民服务车在运力上并不能满足7个社区居民的需求,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明显不够用。并且每辆电瓶车电力耗完之后,要充十多个小时才能把电充满,难以保证车辆的周转。对此,齐健坦言:“由于居民乘坐车辆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的费用包括车辆的购买维护、司机工资、停车场等都需要街道自己出钱,8辆车一年下来至少要投入60万元,目前街道财力不足,想要增加车辆有难度。”
有专家表示,政府下决心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如何实现社区居民与主管部门的共赢,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也在不断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
编辑:刘文婷 美编:阎瑾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果断出招,用心打造出“便民服务车”,缓解居民到地铁、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打造无缝交通。
电瓶车的新用处
6月24日下午,家住东城区国瑞城的刘女士走出小区南门,看到停在小区大门口的黄色“便民服务车”,几位小区居民陆续上车。
出于好奇,刘女士向司机询问:“这车只有老人才可以乘坐吗?”司机戴师傅拿着抹布,边擦着前挡风玻璃,边告诉刘女士:“任何人都可以,招手即停,免费乘坐。”刘女士随即体验了一下,她告诉记者:“坐在车上凉风习习,比走路舒服多了。”
据记者了解,崇文门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是一项由政府出资、百姓受益的便民工程,乘车完全免费,切实方便了社区居民出行,为居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崇文门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6月1日开始正式“上路”。一共有8辆,主要线路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为“新景东门—五号线磁器口站—花市大街—新景东门”,北线为“国瑞南门—崇文门地铁—羊市口—国瑞南门”,工作时间是上午6点半到10点半,下午3点半到晚上10点半,服务于周边的7个社区,约1万2千多人。
由于是下午的非上下班高峰时段,北线共有4辆车工作,由于南线服务居民相对于北线少很多,这个时段只开通2辆。经记者测算,便民车十分钟左右绕线路一圈,两辆车的时间间隔五分钟左右。从国瑞城小区南门到崇文门地铁站步行需要十分钟,而乘坐便民服务车三分钟即到。戴师傅告诉记者,在上下班高峰期间,8辆车会同时工作,时间间隔相对较短。
戴师傅过去是公交车司机,开了七年的729路公交,如今来到崇外街道开这种便民服务车可谓是得心应手。每次起步、 停车都相当平稳,操作熟练。
便民服务车推出之前,这一带“黑摩的”一直很猖獗,戴师傅说:“便民服务车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黑摩的,使黑摩的逐渐减少。”
绿色能源,困境求解之道
电瓶摆渡车既环保、便民,又小巧轻便,受到居民欢迎,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崇文门外街道宣传部副部长齐健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电瓶车不能上牌照,不能上城市道路行驶。与其他街道的便民车相比,由于崇外街道的便民服务车完全免费,因此不存在运营的问题。通过与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便民服务车可以走非机动车道,但是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同时,由于车身是半封闭的,招手即停,不像公交车到站才能停,不到站不开门,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崇外街道做足功课,让每位司机技术上接受专门培训,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让每辆车都上有保险,使之有安全保障。
此外,目前8辆免费便民服务车在运力上并不能满足7个社区居民的需求,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明显不够用。并且每辆电瓶车电力耗完之后,要充十多个小时才能把电充满,难以保证车辆的周转。对此,齐健坦言:“由于居民乘坐车辆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的费用包括车辆的购买维护、司机工资、停车场等都需要街道自己出钱,8辆车一年下来至少要投入60万元,目前街道财力不足,想要增加车辆有难度。”
有专家表示,政府下决心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如何实现社区居民与主管部门的共赢,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也在不断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
编辑:刘文婷 美编: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