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的平台。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新路子,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遵循“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政府、企业、学院多元化投资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校企楔入式深度结合,实训基地成为企业和学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多元化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机制及其模式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实行由辽宁省教育厅和锦州石化公司共同领导,以教育厅为主的体制。校企双方按照2+5模式组建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党委书记担任企业培训中心主任、石化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站长,学院副院长担任企业培训中心副主任,在领导兼任、机构复设,双向兼职、双向培训,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多元化投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楔入式合作机制。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锦州石化公司的企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学校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办学体系。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资主体多元化”,“无培不稳、无培不活”,“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兼顾职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培训优先”等校企合作理念。使学院实训基地既是高职学生开展实训的场所,又是企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锦州石化公司十分重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办学经费拨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将原职工技校场地和建筑整体划拨给学院,建设西区实训基地。基地有双重职能,一是为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培训提供技能训练场所,二是作为学院高职实践教学基地。企业负担西区实训基地的厂房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短时间内就投入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生产型设备,使西区基地初具规模。
学院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数控基地、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基地、辽宁省财政支持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整体搬迁或建在西区实训基地,明显增强了西区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整合了学院实训资源,整体改善了学院实训条件。提高了职工培训质量和水平,节省了企业在培训设施上投入。
学院依据自身的师资、技术及设备等优势,在中石油锦州石化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具有资质的专兼职考评员、质量督导员、审核员,健全规章制度。按鉴定工种要求和考务规则的规定,校企双方共同建设鉴定工种所需要的场所,共同购置技能鉴定使用的设备,由此共同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
目前,鉴定中心拥有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其题库管理系统涵盖石油化工企业共计84个主要工种,题库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开发。题库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自动组卷,极大地提高了鉴定效率和鉴定质量。
政府、企业、学院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布局、规模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投资建设西区实训基地,重点投资建设了石油化工、计算机仿真、乙酸乙酯、机械加工、钳工、铆管、电工、焊工、仪表工、石化安全等10个实训中心。目前,西区实训基地设备总投入5000万元,其中企业投资4180万元,占83.6%;中央财政专项430万元,占8.6%;省财政专项150万元,占3%;学院投入240万元,占4.8%。
学院利用这些条件为职工、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技术等级。自2002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企业员工职业技能鉴定10000多人次;每年为锦州石化公司完成管理人员、技术干部、操作工人三支队伍培训约12000人次。为锦州石化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状元杯”竞赛;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办机泵维修钳工技师培训班2期;2005年成功承办了团中央和中石油总公司青工机泵钳工技能大赛。
在今后三年里,校企合作在西区实训基地计划新建常减压炼油仿真工厂;苯乙烯化工装置仿真工厂;净化脱硫脱水仿真工厂;炼油和煤化工冷模装置,增加16个焊位焊工实训中心;8套化工单元实训装置。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及其管理模式
学院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群为支撑协调发展。按照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满足“职工培训、岗位操作”的需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真实、贴近技术”的思路,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把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建设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训同步、学习与生产并举、学业与培训相通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石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来设计,将成熟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方案、电力配备、设备选型、安全防火等方面,均按企业标准执行。做到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布局按功能分区,用不同色彩区别,标识警示语规范,完全模拟生产情境。
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管理,更好发挥其效能并应用于职工培训与高职教学,学院聘任具有企业工段长或调度经历的企业人员担任实训中心主任,高学历的教师作为实训教师,实训教师既有企业编制身份的教师,又有事业编制身份教师,归属学院和企业培训部门双重管理。相互补充提高,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实施实训计划。
校企合作实施生产性实训,由指导教师按岗位带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一致。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身份是车间主任、工艺员,学生的身份是班组长、操作工。车间主任下达生产任务,管理整个过程,班组长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布置任务。安全员检查安全手续是否齐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是否合理,选择工具是否合适。
以《乙酸乙酯生产》实训为例,教学过程包括工艺准备阶段、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等内容。并把生产过程分出正常生产、应急状态、维检修作业三个类别,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交接班是生产操作中一个班次的结束,另一个班次的开始,是保证生产连续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各班班长上岗前先到装置检查,摸准生产情况,弄清生产问题。每一个班次的学生在开始生产前,也必须了解上一班次生产情况,设备情况及有无遗留问题。由各对口岗位的交接人员来完成。学生对本岗位的生产任务、工艺指标、各种物料的状况及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内操、外操相互配合,观察、预测设备的运行及变化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工艺指标,及时采取调节措施,使各项控制指标满足工艺要求。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除训练基本技能外,还有许多与生产有关的其他规定要遵守,如产品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检修安全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动火规定等等。在着装、环境、卫生、安全、考勤等方面完全按照企业要求管理。这样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形成石化企业“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诚信笃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不同的工作岗位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不同的实训阶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笔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生产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技能的评价,则采用生产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确定。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实现“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具有“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故障模拟化”的功能特点。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的实践教学的优点,又直接与生产岗位对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教学成效初步显现,每个专业均对应3个职业工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获得1个高级工证书和2个中级工证书。2008年被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共有21门立项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或项目化改革探索。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在全国各类技能比赛中佳绩频传。在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11名学生荣获银奖和优秀奖。2008、2009年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的四个专业都荣获了高职组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学院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在于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几年来,学院以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培训为切入点,以西区实训基地为桥梁和纽带,在具体工作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找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交汇点,既兼顾了学校、企业的利益,又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逐步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职工培训的课堂,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机制研究》,课题编号:470,主持人:齐向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申柯娅.关于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2
[3]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 职教论坛 2010, 9
[4]时晓玲.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N] 中国教育报 2010-9-20
(作者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遵循“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政府、企业、学院多元化投资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校企楔入式深度结合,实训基地成为企业和学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多元化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机制及其模式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实行由辽宁省教育厅和锦州石化公司共同领导,以教育厅为主的体制。校企双方按照2+5模式组建学院领导班子,学院党委书记担任企业培训中心主任、石化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站长,学院副院长担任企业培训中心副主任,在领导兼任、机构复设,双向兼职、双向培训,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多元化投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楔入式合作机制。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锦州石化公司的企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学校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办学体系。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资主体多元化”,“无培不稳、无培不活”,“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兼顾职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培训优先”等校企合作理念。使学院实训基地既是高职学生开展实训的场所,又是企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锦州石化公司十分重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办学经费拨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将原职工技校场地和建筑整体划拨给学院,建设西区实训基地。基地有双重职能,一是为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培训提供技能训练场所,二是作为学院高职实践教学基地。企业负担西区实训基地的厂房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短时间内就投入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生产型设备,使西区基地初具规模。
学院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数控基地、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基地、辽宁省财政支持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整体搬迁或建在西区实训基地,明显增强了西区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整合了学院实训资源,整体改善了学院实训条件。提高了职工培训质量和水平,节省了企业在培训设施上投入。
学院依据自身的师资、技术及设备等优势,在中石油锦州石化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具有资质的专兼职考评员、质量督导员、审核员,健全规章制度。按鉴定工种要求和考务规则的规定,校企双方共同建设鉴定工种所需要的场所,共同购置技能鉴定使用的设备,由此共同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
目前,鉴定中心拥有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其题库管理系统涵盖石油化工企业共计84个主要工种,题库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开发。题库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自动组卷,极大地提高了鉴定效率和鉴定质量。
政府、企业、学院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布局、规模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投资建设西区实训基地,重点投资建设了石油化工、计算机仿真、乙酸乙酯、机械加工、钳工、铆管、电工、焊工、仪表工、石化安全等10个实训中心。目前,西区实训基地设备总投入5000万元,其中企业投资4180万元,占83.6%;中央财政专项430万元,占8.6%;省财政专项150万元,占3%;学院投入240万元,占4.8%。
学院利用这些条件为职工、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技术等级。自2002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企业员工职业技能鉴定10000多人次;每年为锦州石化公司完成管理人员、技术干部、操作工人三支队伍培训约12000人次。为锦州石化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状元杯”竞赛;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办机泵维修钳工技师培训班2期;2005年成功承办了团中央和中石油总公司青工机泵钳工技能大赛。
在今后三年里,校企合作在西区实训基地计划新建常减压炼油仿真工厂;苯乙烯化工装置仿真工厂;净化脱硫脱水仿真工厂;炼油和煤化工冷模装置,增加16个焊位焊工实训中心;8套化工单元实训装置。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及其管理模式
学院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群为支撑协调发展。按照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满足“职工培训、岗位操作”的需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真实、贴近技术”的思路,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把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建设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训同步、学习与生产并举、学业与培训相通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石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来设计,将成熟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方案、电力配备、设备选型、安全防火等方面,均按企业标准执行。做到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布局按功能分区,用不同色彩区别,标识警示语规范,完全模拟生产情境。
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管理,更好发挥其效能并应用于职工培训与高职教学,学院聘任具有企业工段长或调度经历的企业人员担任实训中心主任,高学历的教师作为实训教师,实训教师既有企业编制身份的教师,又有事业编制身份教师,归属学院和企业培训部门双重管理。相互补充提高,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实施实训计划。
校企合作实施生产性实训,由指导教师按岗位带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一致。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身份是车间主任、工艺员,学生的身份是班组长、操作工。车间主任下达生产任务,管理整个过程,班组长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布置任务。安全员检查安全手续是否齐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是否合理,选择工具是否合适。
以《乙酸乙酯生产》实训为例,教学过程包括工艺准备阶段、生产组织及实施阶段、检测分析和总结阶段等内容。并把生产过程分出正常生产、应急状态、维检修作业三个类别,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交接班是生产操作中一个班次的结束,另一个班次的开始,是保证生产连续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各班班长上岗前先到装置检查,摸准生产情况,弄清生产问题。每一个班次的学生在开始生产前,也必须了解上一班次生产情况,设备情况及有无遗留问题。由各对口岗位的交接人员来完成。学生对本岗位的生产任务、工艺指标、各种物料的状况及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内操、外操相互配合,观察、预测设备的运行及变化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工艺指标,及时采取调节措施,使各项控制指标满足工艺要求。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除训练基本技能外,还有许多与生产有关的其他规定要遵守,如产品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检修安全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动火规定等等。在着装、环境、卫生、安全、考勤等方面完全按照企业要求管理。这样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形成石化企业“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诚信笃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不同的工作岗位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不同的实训阶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笔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生产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技能的评价,则采用生产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确定。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实现“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具有“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故障模拟化”的功能特点。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的实践教学的优点,又直接与生产岗位对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教学成效初步显现,每个专业均对应3个职业工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获得1个高级工证书和2个中级工证书。2008年被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共有21门立项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或项目化改革探索。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在全国各类技能比赛中佳绩频传。在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11名学生荣获银奖和优秀奖。2008、2009年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的四个专业都荣获了高职组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学院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确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在于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几年来,学院以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培训为切入点,以西区实训基地为桥梁和纽带,在具体工作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找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交汇点,既兼顾了学校、企业的利益,又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逐步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职工培训的课堂,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机制研究》,课题编号:470,主持人:齐向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申柯娅.关于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2
[3]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 职教论坛 2010, 9
[4]时晓玲.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N] 中国教育报 2010-9-20
(作者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