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形成的课程特色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阐述。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实训基地建设欠完善、考核方式欠准确等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工程測量课程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据当前建筑行业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测绘技术人员技能的需求,要求工程测绘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进行测绘并且依据测绘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这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当前测绘行业的技术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迫切要求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 改革设想与实践
2.1 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
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这就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首先要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处理,进一步协调好经典知识和现代知识的关系,进一步扩充现代知识的内容。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三大学习情境为施工现场地面测量、房屋建筑施工放样和建筑物变形观测。按照从易到难的学习特点,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构建课程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施工现场地面测量、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等多项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其次,在教学课时分配上,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室的设计由原来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改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室的一部分为室内教学场所,另外一部分为测量仪器摆放场所,实训环境的选择主要以校内实训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做边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主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内和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知识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经历了从过去理论教学与课内实习到现今理论教学、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的理论、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改变了过去实习教学仅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实训教学环节。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完成必备的验证性实训和操作性实训外,增加探索性和应用性的实训内容。实践教学划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训,通过模拟施工现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实训,分析实训结果,写出实训报告。另外,教师将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同学能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 形成的课程特色
在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院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课程特色。
首先,形成了以授课课件、操作录像、课程网站、开展第二课堂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交叉教学法”,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次,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方向
通过我院几年来的积极努力,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效果明显,学生的测量技能与往届学生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改革与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实训基地建设欠完善。由于目前建工专业学生人数多,因此同一时间开展实训的学生组数也较多,要求校内实训场有一定规模。
此外,由于测量工作任务的操作特点,部分工作任务需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而由于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考虑实训的安全性,此类实训任务如基础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等很难在本课程内落实,部分学生只能在后续顶岗实习中完成。
其次,课程考核方式仍需改进。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不是一项简单的测量操作课,每一项工作任务都需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完成,因此我们的成果考核主要反映小组的团队工作成果,而很难准确的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是我们以后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点,我们将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 ] 杨建光. 道路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0,(21):138-139.
[ 2 ] 王劲松. 高职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31-33.
作者简介:
周群美女 1977.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金华(321017)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工程測量课程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据当前建筑行业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测绘技术人员技能的需求,要求工程测绘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进行测绘并且依据测绘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这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当前测绘行业的技术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迫切要求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 改革设想与实践
2.1 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
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这就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首先要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处理,进一步协调好经典知识和现代知识的关系,进一步扩充现代知识的内容。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三大学习情境为施工现场地面测量、房屋建筑施工放样和建筑物变形观测。按照从易到难的学习特点,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构建课程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施工现场地面测量、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等多项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其次,在教学课时分配上,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室的设计由原来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改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室的一部分为室内教学场所,另外一部分为测量仪器摆放场所,实训环境的选择主要以校内实训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做边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主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内和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知识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经历了从过去理论教学与课内实习到现今理论教学、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的理论、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改变了过去实习教学仅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实训教学环节。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完成必备的验证性实训和操作性实训外,增加探索性和应用性的实训内容。实践教学划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训,通过模拟施工现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实训,分析实训结果,写出实训报告。另外,教师将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同学能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 形成的课程特色
在构建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院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课程特色。
首先,形成了以授课课件、操作录像、课程网站、开展第二课堂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交叉教学法”,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次,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方向
通过我院几年来的积极努力,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效果明显,学生的测量技能与往届学生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改革与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实训基地建设欠完善。由于目前建工专业学生人数多,因此同一时间开展实训的学生组数也较多,要求校内实训场有一定规模。
此外,由于测量工作任务的操作特点,部分工作任务需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而由于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考虑实训的安全性,此类实训任务如基础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等很难在本课程内落实,部分学生只能在后续顶岗实习中完成。
其次,课程考核方式仍需改进。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不是一项简单的测量操作课,每一项工作任务都需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完成,因此我们的成果考核主要反映小组的团队工作成果,而很难准确的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是我们以后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点,我们将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 ] 杨建光. 道路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0,(21):138-139.
[ 2 ] 王劲松. 高职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31-33.
作者简介:
周群美女 1977.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金华(3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