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改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才会把课上得充实、灵动、精彩。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优缺互补、缺一不可,若能科学而艺术地把二者融合起来,就能把语文课上好、上活。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我们认识到了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要“弹性”预设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捕捉课堂契机,营造生成课堂,让预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生成中走向完善。
  在教学中,当我们充满信心,拿着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站在讲台上时,往往会被学生的动态生成而打乱,常常会让自己措手不及。面对经常出现的状况,如何去化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让它们能达到和谐统一而撞击出精彩的课堂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预设和生成产生矛盾的时候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才能让这对矛盾体达到和谐统一。
  一、换位思考,让预设为生成鸣锣开道
  我们平时在进行课堂预设时,应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把握学习难点,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预设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动态生成在预设的引导下撞击出精彩的火花。
  如教学二年级的《云房子》,为了解决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发挥想象,说说小鸟们还会造些什么样子的云房子这一拓展说话难点,我就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好玩、好动的特点进行了预设,按照“读、画、说”三个部分来进行。其中“说”为最大的难点,而前面的“读、画”都是为“说”打基础。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都能够根据我的引导一步步学习。“画云房子”这一环节则是我最担心的,假如学生画不出来,那么接下来的“说云房子”这一难点就无法攻克。虽然预设的时候我猜测学生会很喜欢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又担心学生胆怯,不敢到黑板上去画,我就制作了一些小鸟头饰,给敢于上前面绘画的学生戴上。这在给学生创设一种童话意境的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还预设了由教师示范画出课文中的五种云房子。很快,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也能有模有样地在黑板上画出属于自己的云房子。这样,在“画”的基础上,“说”就自然而然了。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没有要求学生说的时候一步到位,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说一种云房子的样子,再说两种云房子的样子,最后一口气说出三种不同形状的云房子。学生在这样逐层深入的练习中,将云房子描绘得多姿多彩,也顺利地攻克了教学难点。
  精彩的生成靠的是课前预设时的换位思考,所以课前的任何预设都应该为学生课堂上的生成而服务,为生成的精彩鸣锣开道。
  二、巧妙化解,让生成为预设推波助澜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将学生的动态生成看成阻碍,认为它阻挡了精心的预设。其实不然,只要教者善于倾听、用心捕捉、巧妙化解,那么有时措手不及的生成也会对预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进行《云房子》的教学时,我预设让学生找出描写云房子的句子。在一班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不能将句子划完整。为此,我在二班上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预设修改,主要是传授划完整句子的方法。谁知,这个班级里有一名学生的语文知识极其扎实,竟然划完整了,而且凑巧我第一个就叫了他。他回答得非常完美,却将我事先预设好的环节打乱了。课件中已经设置了这一环节,无法跳过,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先没有给予评价,而是问道:“有小朋友的句子和他画的句子不一样吗?”马上有学生说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子。我说:“怎么办?出现了两种答案?谁的是正确的呢?”看着学生期盼的目光,我就出示了预设好的环节,把答案展示出来,然后微笑着走向第一位学生并和他握手,大声地说:“你和老师真是心灵相通,那就请你代替老师告诉大家吧,你为什么会这样划呢?”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来补充出示,很好地化解了危机,同时也更自然地引出了事先的预设环节。
  有时课堂上难以预料的生成,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化解,那看似阻碍的生成也会对事先的预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平等交流,让预设与生成扬帆远航
  课堂预设往往忽略了师生之间存在着情感与体验、观察与思维、学识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容易造成课堂中师生间交流的不平等性,势必造成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时,需要教师学会以平等的心态来接纳,在悄无声息中将预设和生成相协调,达到和谐统一。
  在进行《云房子》的教学时,我预设教学第六小节,当云房子消失后,天空中只留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的时候,相机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这种现象的自然知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沉浸在课文所创设的童话意境中,把自己当做一只只造云房子的小鸟,还处在兴奋状态。这时候如果介绍自然知识,定会将此时营造的轻松学习氛围所打破,也显得格格不入。为此,我立刻决定弃用这个预设的环节,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个课堂延伸——小鸟们的云房子不见了,虽然有些可惜,但是在这美丽的蓝天下,在暖暖的阳光下,在太阳公公的注视下,如果你是小鸟,还会去做些什么呢?学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有的说,我会去追云房子。此时,我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出了我要介绍的自然现象,学生在展开想象翅膀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预设和生成达到了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古人说“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充分肯定了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魅力。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无论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
期刊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德曼根据这一教育观点,在上世纪80年代总结并发起了“动手做”项目,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中学”对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做中学”成为新课程推崇的先进理念之一
期刊
随着“三案·六环节”模式的完善与升华,“三案”的设计与使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三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其中的“学案”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模块开展的依托。本文谨从“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学检测、自学反思四个视角,结合笔者一年来设计“学案”的实践,借助《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的学案来谈谈数学“学案”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并不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现
期刊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改的开展,“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仿佛一件过了时的衣服,无人提,无人议,好像从中学语文教材中蒸发了一般。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真的就该从语文教学的历史舞台上谢幕吗?  一、淡化语文语法教学的背景  二十世纪50年代出台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拉开了我国语法教学的序幕,之后四十年,语法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当时语法条条框框多,枯燥乏味,难教难学,考试时还会单独命题考语法,学
期刊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也是探究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引领小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呢?   策略之一:指导
期刊
人们经常涵泳在优秀文学中而获得美的享受,可在现实中,真正运用到语文教学,而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显得面目可憎,于是乎,中学语文课堂也变得令人生厌。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还在于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听课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个人魅力,这包括教师的语言和体态,教师的语言丝毫没有美感,板着脸孔上课,自然而然地学生就拒之心外;二是课堂教学缺乏多样化,没有节奏感,久而久之,
期刊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兴趣,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被剥夺,学习的兴趣丧失了,更重要的是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针对传统的历史课堂效率低、学生厌学的弊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构建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导学案为依托、符
期刊
“兴趣”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起到益智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才能学好数学。学习兴趣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创设情境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有趣,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习知识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