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案·六环节”模式的完善与升华,“三案”的设计与使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三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其中的“学案”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模块开展的依托。本文谨从“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学检测、自学反思四个视角,结合笔者一年来设计“学案”的实践,借助《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的学案来谈谈数学“学案”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要有一定的准确度
数学“学案”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所以确定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学情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内容应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可检测性。目标的内容不宜太多,要体现学生自学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结合学生已经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①能记住二次根式的一般形式;②能说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③会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 a)2=a”。
这个学案的三个学习目标的定位分别采用了“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便于让学生检测、反馈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目标定位不准,往往会造成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不便于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达成情况进行有效反馈。
二、学习内容的预设要有一定的效度
学案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预设问题的效度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层次性,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内容:请自主学习课本P58-P59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举例:说明满足怎样条件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②思考:当a<0时, a有意义吗?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实例说说你的依据。根据这一问题你认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③探索: a(a≥0)与0的大小关系。由此你发现 a(a≥0)具有什么特性? 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④猜想、验证:当a≥0时,( a)2=?和同学们交流你是如何验证其正确性的。
上述案例中四个问题的设计,笔者力求知识点的导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而没采用单一的填空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简单地对号入座,一味地对照课本填空;并且大量使用了“举例”、“思考”、“探索”、“猜想”、“验证”等引导性极强的用语,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导学性极强,层次特别分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极大地提高了学案预设的效度。
三、自学检测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梯度
《自学检测》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反馈、进行自我肯定的最直接的形式,选题时应注意控制梯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反馈自主学习成效,暴露自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交流的素材、质疑的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的精讲点拨提供着力点。因而题量要适中,紧扣学习目标,注重基础性,体现反馈功能。
如在《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的《自学检测》部分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1、说一说,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 32(2)6(3) -12(4) -m(m≤0)
(5) 5(6) a2+1(7) 4(8)xy(x、y异号)
2、自主学习例1后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1(此题是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检测,共6小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3题,注意参照例1的解题格式)。
3、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2(此题是对性质当a≥0时的应用,共4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2题,注意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
四、自学反思的感悟要有一定的高度
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结合日常教学感受,反思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二是反思所学内容与其它知识和本身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三是反思某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反思的基础上要对某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引申与拓展,把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后,提高感悟的高度。
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可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总之,数学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教案和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要突出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只有对学案进行精心预设,才能做到导学目标有准确度、导学内容有效度、导学检测有梯度、反思感悟有高度。只有这样,数学学案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要有一定的准确度
数学“学案”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所以确定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学情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内容应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可检测性。目标的内容不宜太多,要体现学生自学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结合学生已经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①能记住二次根式的一般形式;②能说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③会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 a)2=a”。
这个学案的三个学习目标的定位分别采用了“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便于让学生检测、反馈自主学习的效果。如果目标定位不准,往往会造成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不便于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达成情况进行有效反馈。
二、学习内容的预设要有一定的效度
学案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预设问题的效度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层次性,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内容:请自主学习课本P58-P59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举例:说明满足怎样条件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②思考:当a<0时, a有意义吗?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实例说说你的依据。根据这一问题你认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③探索: a(a≥0)与0的大小关系。由此你发现 a(a≥0)具有什么特性? 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④猜想、验证:当a≥0时,( a)2=?和同学们交流你是如何验证其正确性的。
上述案例中四个问题的设计,笔者力求知识点的导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而没采用单一的填空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简单地对号入座,一味地对照课本填空;并且大量使用了“举例”、“思考”、“探索”、“猜想”、“验证”等引导性极强的用语,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导学性极强,层次特别分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极大地提高了学案预设的效度。
三、自学检测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梯度
《自学检测》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反馈、进行自我肯定的最直接的形式,选题时应注意控制梯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反馈自主学习成效,暴露自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交流的素材、质疑的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的精讲点拨提供着力点。因而题量要适中,紧扣学习目标,注重基础性,体现反馈功能。
如在《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的《自学检测》部分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1、说一说,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 32(2)6(3) -12(4) -m(m≤0)
(5) 5(6) a2+1(7) 4(8)xy(x、y异号)
2、自主学习例1后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1(此题是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检测,共6小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3题,注意参照例1的解题格式)。
3、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2(此题是对性质当a≥0时的应用,共4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2题,注意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
四、自学反思的感悟要有一定的高度
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结合日常教学感受,反思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二是反思所学内容与其它知识和本身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三是反思某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反思的基础上要对某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引申与拓展,把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后,提高感悟的高度。
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可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总之,数学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教案和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要突出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只有对学案进行精心预设,才能做到导学目标有准确度、导学内容有效度、导学检测有梯度、反思感悟有高度。只有这样,数学学案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