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思想,首先对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所生成的环境境条件,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体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历史、民风民俗、交通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揭示了榆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点特点,主要从榆林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级别分析,最后提出提高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的建议。
关键词:榆林市;生态旅游:资源;环境
1.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条件
1.1自然环境
在地貌上:榆林市地区位于“北山”以北,海拔800~1300m,总面积92521.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由于黄土性质疏松,易溶解于水,具有湿陷性,在长期流水切割侵蚀下,形成了黄土塬、梁、沟等基本地貌类型,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在氣候上:榆林市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延伸较长,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其中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
在水文特征上:榆林市地区没有大江大河分布,水系较贫乏,但陕西境内的天然湖泊大多分布在陕北,主要集中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在毛乌素风蚀风积凹地形成的“海子”有300多个,水面近90km2。
1.2人文环境
榆林市位于陕北的北部,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资源。红石峡的石窟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刻遍布。多彩的民风民俗资源,如石窟石刻艺术在全国享有盛名。榆林以煤矿、石油气、盐、重化工、治理沙漠等生态工程为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总之,正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得榆林红石峡的生态旅游资源有着与陕南不一样的独特风采。
2.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2.1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
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可分为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三大系列。人文旅游资源中即有雄浑、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如万里长城北边最大的峰火台镇北台、大厦国都统万城、六楼骑街榆林卫城、建于后唐五代十国的府州城、永乐大战见证地永乐城;又有充满神秘色彩,各具特色的宗教圣地,如西北最大的道教胜地佳县的白云山道观、神木县的二郎山、黑龙潭等;还有红色旅游资源50余处,如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旧址杨家沟、神泉堡、天赐湾、袁家沟等。此外榆林石窟、石刻、汉画像石,剪纸、石雕,民歌、酒曲、秧歌也久负盛名。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神木县红碱淖、靖边县天赐大峡谷、吴堡县的水平梯田、绥德县的淤地坝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榆林被称为能源新都,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全球一流水平的大柳塔煤矿、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亚洲最大的天然净化厂。神府经济开发区建成的循环经济的典范:锦界工业园。这些经济建设新成就也造就了一种新兴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这些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很强的观光、学习价值,也是榆林发展旅游业雄厚的物质基础。
2.2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等级
根据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收集到的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新的国家标准,分析统计得出优良级旅游资源占榆林旅游资源总数的13.23%,普通级占百分之41.2%。优量级旅游资源所占比例较小,但资源价值高,这部分资源可以支撑起榆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关于提高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的建议
3.1明确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着重开发四大产品体系
榆林应首先明确资源市场定位。榆林既是多种文化历史发展中在此汇聚成的多元文化,又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种自然景观。因此,榆林不是某种单一文化和风光的代表,它是多种自然、人文资源融合汇聚的结果。这是榆林旅游资源形象在市场上最大的特色。根据资源特色,榆林旅游资源可以整合成四区一带三长廊,分别是古城文化旅游区、塞上风情旅游区、大漠风情旅游区、黄土风情旅游区、黄河风情休闲观光带,长城边塞风情文化长廊、晋陕黄河峡谷文化长廊、无定河生态湿地文化长廊。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有个性、有针对性、能占领市场的特色产品。榆林应重点开发四大产品体系:一是古代军事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充分开发利用榆林拥有的榆林古城、统万城、府州古城、佳县古城、吴堡石城、杨家城、波罗堡、高家堡、秦隋明长城、秦直道等一大批古代军事建筑资源;二是边塞风情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大漠、草原、绿州,结合红石峡、镇北台、红碱淖等已有景点进行开发;三是黄土风情文化体验旅游产品。陕北特有的黄土风貌和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以及传统的手工艺都可以开展民俗风情游,特别是夏秋的黄金季节开展乡村闲度假旅游。
3.2实行区域协作,共同打造强势旅游市场
榆林在旅游线路的编排上要借周边知名景区景点的影响力来进入市场,借用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源来推出景点,并逐步培育一批新的旅游亮点。一是借沙湖和成吉思汗陵的知名度把红石峡、镇北台、红碱淖、二朗山、统万城、牛玉琴的树等编入沙湖、成陵的旅游线路中;二是借陕北文化的名把高西沟、杨家沟、白云山、姜氏庄园、绥德三十里铺等编进云,并开发晚间旅游产品。三是借山西平遥古城的影响力把榆林古城纳入其旅游线路中;四是充分利用西安旅游资源强势效应与区位效应,积极加强与西安的合作。
3.3进行产品创新,强化旅游目的性
榆林不仅要开发全新旅游产品,更应在成熟产品上下功夫,使传统的点线式旅游产品转化成点线+特殊目的方式。即在旅游过程中弱化旅游路线,强化旅游的目的性,增添旅游产品附加值。例如观光、生态旅游线路:长城、大漠风光游、榆溪河沿岸的塞上江南游、米脂高西沟的农业生态游、北部风沙区的生态治沙游等景点,在线路编排上除了常规性地组织旅游者欣赏自然景观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旅游使人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也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旺兵.榆林市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2-3.
(作者单位:榆林市红石峡文管所)
关键词:榆林市;生态旅游:资源;环境
1.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条件
1.1自然环境
在地貌上:榆林市地区位于“北山”以北,海拔800~1300m,总面积92521.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由于黄土性质疏松,易溶解于水,具有湿陷性,在长期流水切割侵蚀下,形成了黄土塬、梁、沟等基本地貌类型,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在氣候上:榆林市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延伸较长,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其中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
在水文特征上:榆林市地区没有大江大河分布,水系较贫乏,但陕西境内的天然湖泊大多分布在陕北,主要集中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在毛乌素风蚀风积凹地形成的“海子”有300多个,水面近90km2。
1.2人文环境
榆林市位于陕北的北部,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资源。红石峡的石窟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刻遍布。多彩的民风民俗资源,如石窟石刻艺术在全国享有盛名。榆林以煤矿、石油气、盐、重化工、治理沙漠等生态工程为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总之,正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得榆林红石峡的生态旅游资源有着与陕南不一样的独特风采。
2.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2.1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
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可分为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三大系列。人文旅游资源中即有雄浑、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如万里长城北边最大的峰火台镇北台、大厦国都统万城、六楼骑街榆林卫城、建于后唐五代十国的府州城、永乐大战见证地永乐城;又有充满神秘色彩,各具特色的宗教圣地,如西北最大的道教胜地佳县的白云山道观、神木县的二郎山、黑龙潭等;还有红色旅游资源50余处,如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旧址杨家沟、神泉堡、天赐湾、袁家沟等。此外榆林石窟、石刻、汉画像石,剪纸、石雕,民歌、酒曲、秧歌也久负盛名。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神木县红碱淖、靖边县天赐大峡谷、吴堡县的水平梯田、绥德县的淤地坝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榆林被称为能源新都,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全球一流水平的大柳塔煤矿、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亚洲最大的天然净化厂。神府经济开发区建成的循环经济的典范:锦界工业园。这些经济建设新成就也造就了一种新兴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这些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很强的观光、学习价值,也是榆林发展旅游业雄厚的物质基础。
2.2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等级
根据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收集到的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新的国家标准,分析统计得出优良级旅游资源占榆林旅游资源总数的13.23%,普通级占百分之41.2%。优量级旅游资源所占比例较小,但资源价值高,这部分资源可以支撑起榆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关于提高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力的建议
3.1明确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着重开发四大产品体系
榆林应首先明确资源市场定位。榆林既是多种文化历史发展中在此汇聚成的多元文化,又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种自然景观。因此,榆林不是某种单一文化和风光的代表,它是多种自然、人文资源融合汇聚的结果。这是榆林旅游资源形象在市场上最大的特色。根据资源特色,榆林旅游资源可以整合成四区一带三长廊,分别是古城文化旅游区、塞上风情旅游区、大漠风情旅游区、黄土风情旅游区、黄河风情休闲观光带,长城边塞风情文化长廊、晋陕黄河峡谷文化长廊、无定河生态湿地文化长廊。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有个性、有针对性、能占领市场的特色产品。榆林应重点开发四大产品体系:一是古代军事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充分开发利用榆林拥有的榆林古城、统万城、府州古城、佳县古城、吴堡石城、杨家城、波罗堡、高家堡、秦隋明长城、秦直道等一大批古代军事建筑资源;二是边塞风情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大漠、草原、绿州,结合红石峡、镇北台、红碱淖等已有景点进行开发;三是黄土风情文化体验旅游产品。陕北特有的黄土风貌和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以及传统的手工艺都可以开展民俗风情游,特别是夏秋的黄金季节开展乡村闲度假旅游。
3.2实行区域协作,共同打造强势旅游市场
榆林在旅游线路的编排上要借周边知名景区景点的影响力来进入市场,借用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源来推出景点,并逐步培育一批新的旅游亮点。一是借沙湖和成吉思汗陵的知名度把红石峡、镇北台、红碱淖、二朗山、统万城、牛玉琴的树等编入沙湖、成陵的旅游线路中;二是借陕北文化的名把高西沟、杨家沟、白云山、姜氏庄园、绥德三十里铺等编进云,并开发晚间旅游产品。三是借山西平遥古城的影响力把榆林古城纳入其旅游线路中;四是充分利用西安旅游资源强势效应与区位效应,积极加强与西安的合作。
3.3进行产品创新,强化旅游目的性
榆林不仅要开发全新旅游产品,更应在成熟产品上下功夫,使传统的点线式旅游产品转化成点线+特殊目的方式。即在旅游过程中弱化旅游路线,强化旅游的目的性,增添旅游产品附加值。例如观光、生态旅游线路:长城、大漠风光游、榆溪河沿岸的塞上江南游、米脂高西沟的农业生态游、北部风沙区的生态治沙游等景点,在线路编排上除了常规性地组织旅游者欣赏自然景观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旅游使人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也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旺兵.榆林市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2-3.
(作者单位:榆林市红石峡文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