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井冈客家文化中,山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井冈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饱含着客家人民质朴的情感。井冈客家山歌以其独有的音调韵律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里享有一席之地。本文就从井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研究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影响以及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表现,以期为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井冈客家 山歌 音调韵律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049-03
一、井冈客家山歌唱腔、唱词的艺术性
(一)唱腔的艺术性
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腔可以分为正本唱腔和小调唱腔两种,它们分别体现了不同的艺术性。
其一,正本唱腔风格。正本唱腔风格包括完整的曲调和节奏,其唱腔主要包括哭调、喜调、骂调等。其中,哭调适用于凄惨悲凉的故事情节,通常以或深沉、或激昂、或浑厚的唱腔来表现哀伤、悲痛、伤感等情感;喜调适用于欢快轻松的故事情节,通常以或明朗、或有力、或欢快的唱腔表现喜悦、欢愉、爽朗等情感;骂调适用于激动恼怒的情绪表达,通常以或激动、或恼怒、或生气的唱腔来表现愤懑、发怒、激动等情感。在节奏上,哭调、骂调、喜调分别对应了慢、中、快三种节奏。
其二,小调唱腔风格。小调唱腔风格大多是建立在本地的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因此这种唱腔完全符合井冈客家方言的用语习惯。整个行腔典型的特点是先扬后抑,旋律上行云流水,到结尾部分唱词呈现往下拖腔的特点,这与音乐上的先扬后抑相一致。
(二)唱词的艺术性
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词特色主要体现在客家独具韵律的方言和如歌如叙的唱词上,如下述《割心记》选段:
吉安府内有个叫做庐陵吉水(哇是)姓刘人,
刘家(喱哇)庐陵吉水刘家有个叫做刘员外(哎),
娶亲(啊)娶到一个金氏小姐跟巨配婚姻(哦)
讨到娶亲娶到一个金氏小姐跟巨来生养,
(巨哇)年纪(呵)年纪小小跟巨生了两个(哎哇哎)小孩童(哎)。
井冈客家山歌完全使用客家方言,因此可以说井冈客家山歌和客家方言是相辅相成的,在客家方言中,习惯加一些诸如“老、公、子、哩、头”等作为前缀或后缀,习惯用一些诸如“也、哇、咧”等助词表示动作时态,在下文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影响中会具体介绍。在井冈客家山歌中,开头通常会使用固定的引场词,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引场词的作用主要在于概括历史变迁和朝代更迭。经历时代变迁后,逐渐发展为将“十八搭”作为序幕(如谱例1所示)。
所谓“十八搭”,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听众、不同的氛围唱一段小曲,以此来吸引听众、引出曲目、揭示主旨等。衬词基本都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虽然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却能够让正词更具有表现力,让情感得以更好的表现。关于衬词,在后文多样化的演唱形式中也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二、井冈客家山歌曲调的艺术特色
(一)调式音阶
井冈客家山歌的曲调音域相对较为狭窄,大多是中音,集中为五声徵调式,表达形式结语说和唱之间。骨干音是“sol la do”,整体的音乐多围绕骨干音进行,以上下二度级进、三级小跳展开,从听感上而言,没有较大的音级跳动,似是在唱词,又似是在说话,做到了说唱相结合。相比于唱词而言,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腔就简单很多,没有过于花哨的拖腔,加上衬字的灵活使用,使得井冈客家山歌的节奏变得更加灵活。井冈客家山歌的前奏和间奏通常都是用二胡进行演奏,使节奏更加紧凑婉转。
(二)曲式结构
井冈客家山歌具有要素统一、风格简练等特点,通常将小鼓作为伴奏的乐器。井冈客家山歌的曲式结构可以分为板式变化体和联曲体两种。其中,板式变化体的基本旋律是上下句,并用同一种音乐材料进行数板性变化重复,最后接上的下句当与首句相呼应,以此来结束整个唱段。联曲体指的是将多个不同的曲调经过间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唱段,由于前后不同曲调的音乐材料有所不同,导致曲调没有过强的关联性,唱段更具有自由发挥空间,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得更为紧密。这二者对比而言,联曲体风格更为灵活,通常用于情绪、人物角色转换较多的情节,这就要求艺人具有更高的艺术天分。
(三)器乐伴奏
井冈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伴奏器乐当属勾筒。勾筒的顶端有个可随意挂在墙上或肩上的钩子,下端则是竹制的琴筒,勾筒也是因此而得名。勾筒本是客家人民劳动使用的一种器具,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改良,将其制作成为给客家山歌伴奏的乐器。勾筒的音域比较窄,通常只有上下十度,因此在高音区的演奏勾筒并不出色。勾筒的形状与二胡相似,但由于构造存在差异,导致音色与二胡相比更为粗犷且浑厚。也正因为此,近几十年来,勾筒逐渐被二胡取代,但勾筒那种粗犷浑厚的音色却是二胡无法替代的。另外,小鼓也是井冈客家山歌的伴奏器乐之一,即通过敲击鼓的不同位置改变音色进行伴奏。
对于井冈客家山歌而言,伴奏主要出现在前奏和间奏,前奏的作用在于调动氛围和情绪,因此前奏的节奏会较为紧凑,弹奏的指法也相对复杂。间奏有时起补充作用,有时起承上启下作用,将各个唱段联系在一起,一气呵成。
三、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影响
(一)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韵的影响
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其歌词的变换而变动。“依字行腔”,又名“以腔从词”,是井冈客家山歌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即是说山歌的旋律是随着方言的调值进行变换的,井冈客家方言的特点对山歌音韵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例如,当客家山歌旋律不变而将其歌词进行变动,则会出现“倒字”的现象,就会影响山歌整体的音韵美。客家山歌的表演者在“依字行腔”的基础上,将山歌曲调和方言进行完美结合,在即兴创作中既保持不“倒字”,又保证曲调旋律的音韵美,这是井冈客家山歌所独有的魅力。第二,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其情感的变换而变动,即“腔随情变”。在井岡客家山歌的表演中,即使使用的方言词语是一样的,但如果情感演绎有所不同,那么整首山歌的旋律走向也将不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客家方言语气词的运用,例如“哎、呀、嘞”等,这些语气词常作为客家山歌中的衬词,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含义,但却可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绪。当语调上扬,则表达了兴奋、开心的情绪,当语调下降,则表达了悲伤、落寞的情绪。因此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着方言表达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不分平舌音和卷舌音的客家方言让客家山歌更为质朴,表达了真情实感。在井冈客家方言中,“zh、ch、sh”的发音与“z、c、s”相同,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卷舌音,这种特别的发音方式体现了客家民族率真、质朴的性格,用客家方言唱出的山歌会更具有韵味,让人听起来感到亲切。
关键词:井冈客家 山歌 音调韵律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049-03
一、井冈客家山歌唱腔、唱词的艺术性
(一)唱腔的艺术性
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腔可以分为正本唱腔和小调唱腔两种,它们分别体现了不同的艺术性。
其一,正本唱腔风格。正本唱腔风格包括完整的曲调和节奏,其唱腔主要包括哭调、喜调、骂调等。其中,哭调适用于凄惨悲凉的故事情节,通常以或深沉、或激昂、或浑厚的唱腔来表现哀伤、悲痛、伤感等情感;喜调适用于欢快轻松的故事情节,通常以或明朗、或有力、或欢快的唱腔表现喜悦、欢愉、爽朗等情感;骂调适用于激动恼怒的情绪表达,通常以或激动、或恼怒、或生气的唱腔来表现愤懑、发怒、激动等情感。在节奏上,哭调、骂调、喜调分别对应了慢、中、快三种节奏。
其二,小调唱腔风格。小调唱腔风格大多是建立在本地的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因此这种唱腔完全符合井冈客家方言的用语习惯。整个行腔典型的特点是先扬后抑,旋律上行云流水,到结尾部分唱词呈现往下拖腔的特点,这与音乐上的先扬后抑相一致。
(二)唱词的艺术性
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词特色主要体现在客家独具韵律的方言和如歌如叙的唱词上,如下述《割心记》选段:
吉安府内有个叫做庐陵吉水(哇是)姓刘人,
刘家(喱哇)庐陵吉水刘家有个叫做刘员外(哎),
娶亲(啊)娶到一个金氏小姐跟巨配婚姻(哦)
讨到娶亲娶到一个金氏小姐跟巨来生养,
(巨哇)年纪(呵)年纪小小跟巨生了两个(哎哇哎)小孩童(哎)。
井冈客家山歌完全使用客家方言,因此可以说井冈客家山歌和客家方言是相辅相成的,在客家方言中,习惯加一些诸如“老、公、子、哩、头”等作为前缀或后缀,习惯用一些诸如“也、哇、咧”等助词表示动作时态,在下文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影响中会具体介绍。在井冈客家山歌中,开头通常会使用固定的引场词,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引场词的作用主要在于概括历史变迁和朝代更迭。经历时代变迁后,逐渐发展为将“十八搭”作为序幕(如谱例1所示)。
所谓“十八搭”,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听众、不同的氛围唱一段小曲,以此来吸引听众、引出曲目、揭示主旨等。衬词基本都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虽然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却能够让正词更具有表现力,让情感得以更好的表现。关于衬词,在后文多样化的演唱形式中也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二、井冈客家山歌曲调的艺术特色
(一)调式音阶
井冈客家山歌的曲调音域相对较为狭窄,大多是中音,集中为五声徵调式,表达形式结语说和唱之间。骨干音是“sol la do”,整体的音乐多围绕骨干音进行,以上下二度级进、三级小跳展开,从听感上而言,没有较大的音级跳动,似是在唱词,又似是在说话,做到了说唱相结合。相比于唱词而言,井冈客家山歌的唱腔就简单很多,没有过于花哨的拖腔,加上衬字的灵活使用,使得井冈客家山歌的节奏变得更加灵活。井冈客家山歌的前奏和间奏通常都是用二胡进行演奏,使节奏更加紧凑婉转。
(二)曲式结构
井冈客家山歌具有要素统一、风格简练等特点,通常将小鼓作为伴奏的乐器。井冈客家山歌的曲式结构可以分为板式变化体和联曲体两种。其中,板式变化体的基本旋律是上下句,并用同一种音乐材料进行数板性变化重复,最后接上的下句当与首句相呼应,以此来结束整个唱段。联曲体指的是将多个不同的曲调经过间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唱段,由于前后不同曲调的音乐材料有所不同,导致曲调没有过强的关联性,唱段更具有自由发挥空间,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得更为紧密。这二者对比而言,联曲体风格更为灵活,通常用于情绪、人物角色转换较多的情节,这就要求艺人具有更高的艺术天分。
(三)器乐伴奏
井冈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伴奏器乐当属勾筒。勾筒的顶端有个可随意挂在墙上或肩上的钩子,下端则是竹制的琴筒,勾筒也是因此而得名。勾筒本是客家人民劳动使用的一种器具,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改良,将其制作成为给客家山歌伴奏的乐器。勾筒的音域比较窄,通常只有上下十度,因此在高音区的演奏勾筒并不出色。勾筒的形状与二胡相似,但由于构造存在差异,导致音色与二胡相比更为粗犷且浑厚。也正因为此,近几十年来,勾筒逐渐被二胡取代,但勾筒那种粗犷浑厚的音色却是二胡无法替代的。另外,小鼓也是井冈客家山歌的伴奏器乐之一,即通过敲击鼓的不同位置改变音色进行伴奏。
对于井冈客家山歌而言,伴奏主要出现在前奏和间奏,前奏的作用在于调动氛围和情绪,因此前奏的节奏会较为紧凑,弹奏的指法也相对复杂。间奏有时起补充作用,有时起承上启下作用,将各个唱段联系在一起,一气呵成。
三、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调韵律的影响
(一)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韵的影响
方言对井冈客家山歌音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其歌词的变换而变动。“依字行腔”,又名“以腔从词”,是井冈客家山歌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即是说山歌的旋律是随着方言的调值进行变换的,井冈客家方言的特点对山歌音韵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例如,当客家山歌旋律不变而将其歌词进行变动,则会出现“倒字”的现象,就会影响山歌整体的音韵美。客家山歌的表演者在“依字行腔”的基础上,将山歌曲调和方言进行完美结合,在即兴创作中既保持不“倒字”,又保证曲调旋律的音韵美,这是井冈客家山歌所独有的魅力。第二,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其情感的变换而变动,即“腔随情变”。在井岡客家山歌的表演中,即使使用的方言词语是一样的,但如果情感演绎有所不同,那么整首山歌的旋律走向也将不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客家方言语气词的运用,例如“哎、呀、嘞”等,这些语气词常作为客家山歌中的衬词,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含义,但却可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绪。当语调上扬,则表达了兴奋、开心的情绪,当语调下降,则表达了悲伤、落寞的情绪。因此井冈客家山歌的音韵会随着方言表达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不分平舌音和卷舌音的客家方言让客家山歌更为质朴,表达了真情实感。在井冈客家方言中,“zh、ch、sh”的发音与“z、c、s”相同,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卷舌音,这种特别的发音方式体现了客家民族率真、质朴的性格,用客家方言唱出的山歌会更具有韵味,让人听起来感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