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上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孩子们的成长不可无书!阅读可以为孩子们打开探究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奥秘的大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需要吮吸知识的甘露,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教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那么,我们的小学生阅读现状又是如何呢?
最近《少年日报》对上海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这样一组数字:只有不到48.6%的被调查者在课余时间会阅读课外书籍,其中阅读作文书、教辅书的比例高达51.4%以上,课余时间里,各种和学习有关的书籍“唱主角”,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仍然没有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主流。
北京地区曾经进行过一项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首先是阅读兴趣,小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依次是幽默故事、童话、侦探故事、科幻故事和儿童小说;而家长推荐的读物排名为作文辅导、历史故事、科普文章、名人传记,孩子们并不热衷。
从上述现象中不难看出,当前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其一,应试教育作祟,功利主义色彩浓烈,在读书选择上辅导性的书籍看得多,科普类的书看得少;其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少协调;其三,读书的有效性不高,走马观花,随意性大;其四,阅读方法缺乏,相当一些学生不会看,单调,未养成习惯;其五,读书氛围不够,缺少活动跟进。
针对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对的策略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是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可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圈点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1、背诵法。通过背诵,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2、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3、卡片笔记法。要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三、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创设参与情境策略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1、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教学有效的最好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即:对平时不爱参与的学生要多鼓励诱导,不要强迫点将;对参与不顺的学生要期待盼望,不要粗暴呵斥;对参与有误的学生要积极激励引导,不要批评指责。
2、创设乐学的情境——使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时空。高明的画家作画时,常常在画面上煞费苦心地留下一处或几处空白,以显示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
4、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
柳斌同志说过,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让生命在阅读中闪光,中国才会真正步入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6月。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张必稳《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3版。
4、刘宏武《学生学习新策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5、周德藩 陈树民《自主阅读的实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那么,我们的小学生阅读现状又是如何呢?
最近《少年日报》对上海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这样一组数字:只有不到48.6%的被调查者在课余时间会阅读课外书籍,其中阅读作文书、教辅书的比例高达51.4%以上,课余时间里,各种和学习有关的书籍“唱主角”,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仍然没有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主流。
北京地区曾经进行过一项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首先是阅读兴趣,小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依次是幽默故事、童话、侦探故事、科幻故事和儿童小说;而家长推荐的读物排名为作文辅导、历史故事、科普文章、名人传记,孩子们并不热衷。
从上述现象中不难看出,当前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其一,应试教育作祟,功利主义色彩浓烈,在读书选择上辅导性的书籍看得多,科普类的书看得少;其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少协调;其三,读书的有效性不高,走马观花,随意性大;其四,阅读方法缺乏,相当一些学生不会看,单调,未养成习惯;其五,读书氛围不够,缺少活动跟进。
针对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对的策略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是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可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圈点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1、背诵法。通过背诵,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2、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3、卡片笔记法。要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三、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创设参与情境策略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1、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教学有效的最好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即:对平时不爱参与的学生要多鼓励诱导,不要强迫点将;对参与不顺的学生要期待盼望,不要粗暴呵斥;对参与有误的学生要积极激励引导,不要批评指责。
2、创设乐学的情境——使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时空。高明的画家作画时,常常在画面上煞费苦心地留下一处或几处空白,以显示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
4、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
柳斌同志说过,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让生命在阅读中闪光,中国才会真正步入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6月。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张必稳《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3版。
4、刘宏武《学生学习新策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5、周德藩 陈树民《自主阅读的实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