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入手,介绍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学生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互联网+教育”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共公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教育行业和互联网进行了有效推进和深度融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网络热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互联网技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最初应用在学术研究和军事领域,继而延伸覆盖到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凭借其独有的传输方式,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特点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自此,创新创业进入大众视野,也进入了学校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有专门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所。国家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基本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通识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在理论课程之外,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但是,鉴于高职学校的层次较低,学校双创教育资金投入有限,以及高职学生的学历不高,社会和企业难以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机会。很多学生把开网店、创建营销号等作为创新创业的起点。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就业难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压力,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以自主创业为主导的自我聘用就业模式,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指导的新导向。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实践。
(一)高职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
创新创业不是口号,也不止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实践。对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也具有设计与加工等功能,可以很好地將创新、生产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常常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学生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高职创新创业开展的形式
高职创新创业的实践形式有很多,尤其是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平台,为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技能操作和问题解决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扩大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创新设计和创业实践更容易实现。
1.校政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有一定的政策性,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资金优势,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在此平台上,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在专业、政策信息获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法律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的来说,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展示和提高自我的舞台。
2.校企协同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较多。高职院校要全面理清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设备优势,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服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利用外在资源来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通过现代学徒制的生产实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开创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产学互动与产教融合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竞赛引领创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单纯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走共建联办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国家每年都在开展各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创新创业重要部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优选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参加比赛,为学生将理论所学用于实践应用提供了机会。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型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协同政府、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专业操作技能学习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并将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综合实践的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而“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学生实施创业的门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飞胜,张继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下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20,(19):102-103+105.
[2] 李燕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校创业就业指导平台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09):143-147.
[3] 赵悦然,李松涛.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融合探讨[J].长江丛刊,2020,(27):91+93.
[4] 王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挑战分析[J].山西青年,2020,(17):31-32.
[5] 王雁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24):156-157.
[6] 李典.“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08):120-122.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互联网+教育”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共公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教育行业和互联网进行了有效推进和深度融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网络热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互联网技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最初应用在学术研究和军事领域,继而延伸覆盖到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凭借其独有的传输方式,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特点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自此,创新创业进入大众视野,也进入了学校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有专门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所。国家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基本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通识类课程,侧重于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在理论课程之外,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但是,鉴于高职学校的层次较低,学校双创教育资金投入有限,以及高职学生的学历不高,社会和企业难以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机会。很多学生把开网店、创建营销号等作为创新创业的起点。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就业难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压力,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以自主创业为主导的自我聘用就业模式,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指导的新导向。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实践。
(一)高职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
创新创业不是口号,也不止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实践。对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实训基地既是专业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也具有设计与加工等功能,可以很好地將创新、生产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常常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学生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高职创新创业开展的形式
高职创新创业的实践形式有很多,尤其是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平台,为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技能操作和问题解决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扩大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创新设计和创业实践更容易实现。
1.校政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有一定的政策性,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资金优势,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在此平台上,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在专业、政策信息获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法律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的来说,通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展示和提高自我的舞台。
2.校企协同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较多。高职院校要全面理清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设备优势,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服务。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利用外在资源来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通过现代学徒制的生产实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开创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产学互动与产教融合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竞赛引领创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单纯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走共建联办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国家每年都在开展各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创新创业重要部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优选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参加比赛,为学生将理论所学用于实践应用提供了机会。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型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协同政府、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专业操作技能学习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并将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综合实践的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而“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学生实施创业的门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飞胜,张继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下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20,(19):102-103+105.
[2] 李燕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校创业就业指导平台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09):143-147.
[3] 赵悦然,李松涛.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融合探讨[J].长江丛刊,2020,(27):91+93.
[4] 王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挑战分析[J].山西青年,2020,(17):31-32.
[5] 王雁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24):156-157.
[6] 李典.“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0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