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福添:老骥伏枥 奉献不已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情 重千钧
  宗族亲 胜黄金
  
  谭福添
  祖籍广东开平。在香港白手起家,发展为拥有数十辆车的合昌公共小型巴士专线有限公司。谭先生热心教育事业与宗亲事务,连任六届香港谭氏宗亲会主席,推动成立了世界谭氏宗亲总会,并出任主席;筹款兴建了开平“谭宏帙纪念小学”、“世界谭氏中学”。现任世界谭氏宗亲总会主席、香港开平同乡会副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名誉会长等职。
  
  Tan Fu Tan,
  His ancestral home is Kaping, Guangdong province. Tan started dealing with bus service in Hong Kong and developed into He Chang Bus Limited that owing more than 10 buses. Mr. Tan is enthusiastic in the education and clan’s affair, and has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Tan’s Clan Association in 6 successions. His efforts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ld Tan’s Clan Association and acts as its president, raising money and sets “Tan Hong Zhi Memorial Primary School” and “World Tan’s Middle School” in Kaiping. Currently he serves as the chairman of the World Tan’s Clan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Kai Ping Fellowship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honorary president of Guangdong Society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etc..
  
  谭福添先生已年届八旬,但他却为教育事业和谭氏宗族的事务不遗余力,奔波辗转,精力和年轻人一样充沛。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没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没能告诉后人八十岁该怎么过。但孔子晚年主要做两件事:梳正历史,开坛布教。如果活到八十岁,无疑继续上述事业。前者溯古正源,后者施教育人。从广义上讲,年届八旬的谭先生做的是和古稀孔子一样的事。不同的是,孔子以编篡经史为载体,谭先生则是梳理族务;孔子是亲自传经授道,谭先生是筹建学校。
  
  上篇:敦亲睦族 溯本崇源
  
   六任主席理会务
  
  香港是个社团社会,大大小小社团数以千计,宗亲会无疑就是最有凝聚力的社团之一。香港谭氏宗亲会有自己的特色和宗旨,做得相当成功。正如现任主席谭鹏发先生所言:“我们谭姓,人数在中国百家姓之中排第六十五。但中国姓氏之中,却以齐心、团结而为人称道。”谭鹏发是谭福添先生的公子,是他在香港宗亲事务中的继任者,正是有众多如他们父子一样甘于奉献的热心人,谭氏宗亲会才能做到齐心、团结扬名于世。不要小看了宗亲的团结,这可是整个民族团结的基础;也不要轻视了宗长(族长)的作用,他们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文明没有中断的唯一国家。同时,中国是未被宗教束缚的国度,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信教的。有人在研究中国历史文明时一直心存疑问:“一个不依靠宗教凝聚人心的民族,是什么力量维持了她的文化延续和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没有将诸如基督教、伊斯兰教视为国教,但民族和国家始终屹立不倒,这是让西方人永远都弄不明白的事。一些中外学者对中国历史和民俗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华夏文明的延续,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宗族为基础、以孝为前提、以忠为归宿的宗法制度。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族谱”(家谱)。这些族谱(家谱)脉络分明,所纪录的家族历史少则数百年,多则数千年(如黄氏族谱,追溯到了黄帝)。它们增强了子孙对祖先的认同感和对故土的归宿感,有如一张无形却又强有力的网,把全天下的炎黄子孙“系”在了一起。对故土的归宿为忠,对祖先的认同则为孝。而维系忠孝的基础,则为家族和宗亲。
  《礼记》为宗法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人服从宗法制度的统治。“孝子之志”从感情上把先人当活人看待,形成认同和尊重心理,培养类似宗教信仰的感情。“斋三日,思其居处,思其意志,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君子三日斋,必见其所祭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家的孝道与国家的治道有机地联系起来。“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子之位,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这里忠与孝已交织在一起了。
  《西铭》继承了《孝经》,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孝的原则被说成宇宙的最高原则。反之,一切违反孝的行为都是不忠的。于是忠君成为孝的必要的内容,到后来,这种忠的思想发展为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忠实。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炎黄子孙遍布天下,地缘上的家族已经失去了原先的凝聚力,取而代之的是宗亲会。各个宗亲会以“根”为基础,凝聚和团结着海内外华人,形成一股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力量的核心,就是会长(主席)。
  谭福添先生是香港谭氏宗亲会第二十八届主席,由于成绩卓著连任六届。如今,香港谭氏宗亲会已经拥有六百多宗亲,他们团结在宗亲会周围,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的贡献。而敬祖、爱国、爱港、爱家乡的理念在宗亲间传播,更加增强了谭氏子孙对祖先、对祖国的认同感。香港谭氏宗亲会本着维护社会和谐、支持祖国统一的宗旨,致力于有益家国社会的事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成就的取得,谭先生可谓劳苦功高。
  
  凝聚全球谭氏族裔
  
  2004年4月8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锣鼓喧天、巨龙呈祥、醒狮献瑞,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1000多人济济一堂,享受着节日般的喜庆。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香港、台湾、内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新西兰及其他多个国家等;虽然年龄不同——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五、六岁孩童,但却有同一个祖先——谭公,有同样的姓——谭。他们从全球各地赶来,为的就是参加第二届世界谭氏恳亲大会暨第一届董事就职典礼。2000年11月,由香港谭氏宗亲会主办,在广东省开平市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谭氏恳亲大会,标志着世界谭氏宗亲总会的成立。从此,全世界的谭氏子裔有了团结的核心。
  在第二届世界谭氏恳亲大会上,主席谭福添先生做了重要发言,他说:“多谢世界各地谭氏宗亲们对本人的信任,选出本人为世界谭氏宗亲总会主席,使我感到无尚光荣。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谭氏族人,不论来自何处,能置身在这个隆重的宴会上,都应感到自豪。因为我们身处天南地北,每三年才能相聚一次。大家应抛弃阶级观念,共同欢聚。这几年间,我经常收到国内来信,得知很多地区的兄弟们都在筹建或重修祠堂,重整族谱等事务。大家这样热心、团结将族务发扬光大,使我感到十分高兴,愿我们这种精神,一代代永远地流传下去,谭氏子子孙孙永远昌盛。”谭先生言词恳切、谦逊,对眼前的成就深表快慰,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却不提自己的功劳。但大家都明白,两次恳亲大会东道主都是谭先生率领的香港谭氏宗亲会,作为带头人的谭先生,亲力亲为、出资出力,其付出是可想而知的。大家一致推举他为主席,就是对他工作成绩的承认。“多做点事情,少谈点主义”,谭先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说香港谭氏宗亲会所团结的谭氏子裔只局限在香港的话,那么世界谭氏宗亲总会就是团结全天下谭氏族人;如果说出任香港谭氏宗亲会主席谭先生只是“守业之主”的话,那么推动成立世界谭氏宗亲总会并出任主席就是“创业之主”。把全天下族人团结起来无疑是功在千秋、福泽子孙的大事。进而,对促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也具有积极意义。
  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都深情地热爱着祖国,对祖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统一大业都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但是,由于居住分散,在异国他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另外,随着在当地的繁衍,他们的后代面临着淡化甚至绝弃中华文化的危险。所以,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来团结、支助他们。最好的选择,无疑是以血缘为载体的宗亲会。和大多数宗亲会一样,世界谭氏宗亲总会本着这样的宗旨:沟通族人血脉情感,推动族人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华人最大福祉。基本目标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号召并组织各地族人团结一心,开展各类宗亲事业和慈善公益活动,推动华人社会的科技、经济与文化进步,为提高华人的世界地位不懈奋斗。
  
  寻根问祖访“谭国”
  
  2005年12月4日,谭福添先生以世界谭氏宗亲总会主席的身份,会同世界谭氏宗亲会副主席、香港谭氏宗亲会主席谭鹏发及宗亲会会董一行12人专程赴马来西亚,出席森美兰州谭氏联宗会成立50周年金禧纪念活动。这是团结世界谭氏宗亲的一项重要举措。凡是此类活动,谭先生都一马当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2004年的“谭姓寻根龙山行”活动。当时,谭先生与前开平市委书记谭思哲先生、世界谭氏宗亲会永远荣誉会长谭锦濠先生、谭逢敬先生、谭炳立博士及其子到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寻根。今年还准备携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的谭姓宗亲前往,借此增强对祖先的认同,用心可谓良苦。
  谭姓源自姬姓,为轩辕黄帝之裔。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姬姓。周朝时,伯益之后被封于谭国。公元前684年,谭为齐国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是为谭氏。又有出自姒姓之说,即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见灭于齐桓公,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此两种说法皆认同谭姓出自谭国,而古谭国遗址就在今山东省章丘市西的龙山镇。
  说起龙山镇,知道的人可能寥寥,但言及龙山文化,知之者甚众。龙山镇正是著名的龙山文化的命名地。1928年,我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并于1930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将其定名为“龙山文化”。在发掘中发现,城子崖古代文化遗存分为上中下三层,据各方面考证,其中上层遗址为春秋时代的谭国所存。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先生考证:“城子崖,即古谭国之城,谭建国在殷之末叶。”徐北文在《平陵城上雨丝丝》中也认为,城子崖到了商代,即建立了“谭国”,并由原始社会的居民点发展成为一座城堡,修筑了城池。
  谭城周围20余公里的范围内,远近不同的分布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同时代遗址。他们如灿烂的群星映托着谭国都城。这更说明谭国时期,已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和乡邑、村落分级构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和谭国政权严密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彼时的谭城处于大周王朝通往东方各国的周道上,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绽放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光。
  然而古谭国最终没能避免历史的演变,在前进的车轮中灰飞烟灭了。谭国地处齐、鲁、燕、卫等大国之间,以与大国的政治联姻为一贯国策。齐襄公即位后,齐国内乱一触即发,公子小白流亡路经谭国,谭国国君礼貌不周。十余年后,公子小白战胜公子纠,回国登基,是为齐桓公。当时诸侯皆遣使道贺,惟独谭国毫无表示。桓公二年(前684年)夏,桓公整军伐宋,于乘丘(今兖州境)大败宋军。冬,桓公班师回国,途经谭国,即以当初谭君无礼貌、不朝贺为罪名,趁势占据谭国,谭君逃奔莒国。自此,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谭国遂告灭亡。
  谭国作为历史上的文明古国,自伯益皇覃氏始,历唐虞以迨夏商,自周初再分封于谭后,又历三百八十余年,历史延续时间较长。灿烂的谭文化是谭子的祖先和后裔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东夷文化渊源主干的延续,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丰富、充实了龙山文化的内涵,使之似喷涌不息的源头,注入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独具丰姿,卓而不群。
  谭国灭亡后,谭公(谭子)奔莒,子孙遂以谭为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故国的纪念。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陕西、吉林、安徽、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明、清以来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谭姓大聚集区。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群。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重庆)、广东、湖北、山东、辽宁。在国外,则由东南转向为美洲、欧洲和大洋州。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2700年的历史变革中,已遍全国各地,现为当代第65位大姓。谭福添的先祖谭宏帙于唐宋期间入粤,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广东谭氏成为世界谭姓重要的一支。
  谭先生对于本族的历史相当重视,所谓“无有往者,无以成今朝”、“名不正则言不顺”。寻根问祖、饮水思源,对于团结宗亲无疑有重大意义,这也是谭先生为什么还准备于今年组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台湾、香港的谭姓宗亲前往龙山的原因。
  
  下篇:馈乡报国 捐资教育
  
  筹建谭宏帙纪念小学
  
   开平电台记者报道:26日至28日,开平市谭宏帙纪念小学接受广东省评估专家组的考查评估,顺利通过省一级学校的评审。开平市领导黄佳、黄旭征、黄婉慈、关开宗出席了谭宏帙纪念小学评估报告会。
  开平,是谭福添先生的故乡;谭宏帙,是谭先生的先祖。谭宏帙纪念小学正是谭先生提议并筹资(投资)建立的,一方面是回馈家乡,另一方面则是纪念先祖。谭先生是个有情有义爱国爱港爱家乡的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回报家乡了。五堡小学就是他牵头捐资30多万元重建起来的。2000年,谭先生提出投资1000万在家乡创办一所小学,并率先捐款50万元,在开平市政府的支持和谭先生积极筹款下,谭先生的计划很快得以实施。
  谭宏帙纪念小学是位于开平市中心的全日制小学,由谭福添先生时任主席的香港谭氏宗亲捐资和开平市政府注资,在2000年兴建而成。是一所以乒乓球为特色教学的体育特色学校,又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该校在2004年4月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2005年,广东省评估专家组认为,谭宏帙纪念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效益等各项指针均达到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要求。开平市副市长黄婉慈勉励谭宏帙纪念小学以这次评估达标作为新起点,奋发向上,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短期内取得如此佳绩,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
  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立足之本,是现代化的动力,而科教兴国更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谭先生选择教育为回馈家乡和社会的突破口,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更是个人素质和眼光的体现。谭宏帙纪念小学的成功让谭先生更有信心,于是萌生了筹建中学的念头。
  
  促建世界谭氏中学
  
  2003年,得悉国家要普及高中教育,而家乡的高中学校不足,谭福添先生和太太及儿子谭鹏发又决定在家乡捐资兴建一所中学,取名为世界谭氏中学,并率先捐出150万元,随后又发动其他乡亲筹集了1000万元作建校费。目前,开平市世界谭氏中学即将落成。
  谭先生的义举给家乡带来了福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南方网为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内容如下:“开平旅港乡亲谭福添、谭鹏发父子,父亲谭福添是世界谭氏宗亲总会主席,儿子谭鹏发是香港谭氏宗亲会主席。谭氏父子情系家乡公益事业,多年来在开平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资金超过300万元,负责筹集公益事业善款1300多万元。谭福添先后被江门市和开平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谭鹏发先后被推选为江门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开平市政协常委、开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开平市青年联合会常委等。”
  如今,谭先生的两个儿子已经全面接了父亲的班,而且和父亲一样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当有人问是什么让谭氏父子对宗亲事务和家乡的教育等如此热心时,谭鹏发先生说:“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谭福添先生说:“家乡情要代代相传。”简单的话语,浓缩的是一派家风,是一腔浓浓的奉献情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馨德懿范,堪为人师。
  
   结语
  
  谭福添先生是开平市赤坎镇五堡官巷村人,1946年,年仅16岁的他跟“水客”到了香港,以10多元本钱做起小贩生意,因为真诚守信,加上勤劳肯吃苦,在太太的全力协助下,谭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好,后来改做公共专线小巴,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并越做越红火。生活富裕后,谭先生常常带上家人一起回乡省亲、祭祖和参加公益事业,频繁地回家乡捐款支持家乡修桥、筑路、建学校、敬老和进行扶困助学活动。如今,妻子、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谭先生一样乐善好施,孙子也隐隐有乃祖之风,举家慈善,后继有人。真可谓“德泽桑梓,谊联五洲。纷纭家风,飘香万古”!
其他文献
以诚待人 以心奉献  ——黄枫桦    黄枫桦   1935年出生于广东中山,1946年移居澳门。历任广东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澳门教育界庆祝澳门回归活动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特区推选委员会委员、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顾问。现任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濠江中学校董兼副校长。    Vong Fong Va,  B
期刊
一个生意人,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奋斗,勇于拼搏,才能在事业上不断前进,取得成功。  ——李金松    李金松博士  出生于印尼加里曼丹省,祖籍广东梅县。金心集团、金鑫国际控股集团、钧帝国际集团、七星国际集团等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全国侨联常委、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侨联副主席、河南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世界客属总商会主席、香港中原华商总会会长,开封大学
期刊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王锦彪    王锦彪  1949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978年移居香港。现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常委、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三明机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通澳(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泉州市融建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香港志龙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Wang Jin Biao,  Born in Rangoon of Burma in 194
期刊
诚信为本 兴业济世    徐炳光  现任诚兴行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香港螺丝业协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董、香港金属制造业协会副会长、香港机械金属业联合总会常务副主席、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副主席、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院士、东莞市凤岗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等多个社会职务。    Edward Tsui Ping Kwong,  The social posts he hold ar
期刊
坦坦荡荡做人 磊磊落落做事    吴维欣   祖籍福建晋江,1980年赴澳门,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发展。现任澳门东龙制衣厂董事长,下属多家子公司。先后担任澳门闽台总商会副会长、澳门晋江同乡会副理事长、澳门福建总商会名誉会长、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福建省晋江市政协委员,以及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副会长等职。    Ng Wai Ian,  Whose ancestral home is Jin Jia
期刊
取之社会 用之社会    冯焕文  祖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出生于澳门。现任广东省云浮市及新兴县政协常委、云浮市总商会荣誉会长、新兴县侨联委员会副主席、云浮市新兴县教育基金会会董、亚洲保龄球协会执行委员(A.B.S)、澳门特区第二届特首推选委员会委员、澳门手球总会理事会主席、澳门保龄球总会理事会主席,联乐、黎明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等职。    Fong Wun Man,  Born in Maca
期刊
关心归侨,爱国促统,推动澳门的发展与进步,用实际行动发挥桥梁作用。  ——陈健英    陈健英   1946年出生于越南西贡,祖籍福建晋江。早年曾在北京华侨补校读书并在鞍山钢铁公司任职。现任澳门东亚企业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珠海永隆加林山矿泉水厂董事、澳门归侨总会理事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侨联常委、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委员等职。 
期刊
有志者事竟成    张仁强  1945年8月出生于印尼苏岛亚沙汉埠,祖籍福建龙岩东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现为香港第一海域有限公司、鸿海发展有限公司、澳港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师大“钱瑗教育基金”理事长、北师大香港校友会会长。十余年来,致力于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香港、北京、龙岩等地捐资助学达数百万元。    Chang Jen Chiang,  Born in Asahan, Suma
期刊
修业先修德 利己先利群    杨显中博士  太平绅士。祖籍广东珠海,1946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赴港。1967年进入香港政府移民局入境处工作,曾先后任入境主任、助理处长、副处长。1995年退休后被香港信兴集团聘为总裁,2001年出任港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并任香港交通意外伤亡援助基金委员会主席、香港品质协会名誉主席、香港大律师纪律审裁团成员等职。    H.C. Yeung Ph.d,
期刊
用今天的眼光看淡昨天的成绩  用未来的观念指挥今天的事业  凌世豪    凌世豪博士  1955年出生于澳门。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早年协助父亲发展公司业务,创办好美旅行社、诚兴地产投资贸易有限公司、帝豪珠宝金行等企业。现任珠海市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澳门营业汽车工商联谊会副会长、澳门的士总商会理事长。    Leng Sa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