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培养青少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职责,现代教育重要标志是重视知识载体作用,德育知识体现知识与道德,任何知识传授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满足其要求,当前教育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育特点。本文解读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结合语文教育理论,从课文选材,教材编写结构等方面解读教材德育资源,归纳总结教材德育资源具有文本形式多样,注重渗透的特色,发现教材德育资源存在选文结构比例不均衡等不足,从阅读教材,活动实践方面对教材德育资源开发进行研究,要想运用好教材德育资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文本;德育资源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情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完成,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没有德育会变成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实施不通过教学成为没有手段的目的。近年来高中生思想道德状况堪忧,高中生由于道德素质问题引发的事件受到社会的关注,高中生处于人生观逐步形成阶段,青少年成长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感情自私冷漠,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其原因有多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学校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道德问题有所忽视,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难以深化到学生内心,高中阶段未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语文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课堂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实施德育十分可行。很多语文教师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目前在课堂中实施德育处于无计划状态,本文研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利用德育资源实施德育的途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进行人格教育。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高中语文教材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呈现方式结合人文性和工具性,教材根据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确立专题,专题结合学生特点设立简明的标题,专题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体现思想文化发展轨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设置问题探讨等呈现方式,专题设置积累应用专栏,保证语文学习要求落实。
现代教育理念是对人主体性的尊重,是师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教育理念,突出对人的主体性尊重。语文课程人文性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课程中的体现。语文教学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教育定位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使得渗透德育成为可能。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1]。
文本是特定媒介固定的符号体系,新课标将教材中的作品称为文本,突出读者的解读意识。高中语文教学文本是通過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文本与文学理论文本不同,语文教学文本有限性,其作用是达到育人目的。读者解读文本时与作者进行交流,读者用知识唤醒文本的生命意义,读者的解读与作者期待可能有偏差,读者的活动是赋予文本生命意义。
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德育资源分析
人类思想史上对道德有很多专门的讨论,至今无统一的定义,道德通常指社会现象,是个人信念系统支持调整人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求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靠人们自觉遵守,靠舆论实现道德力量。学校德育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发展,通过营造宽松人性化环境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青少年应在了解体验中达到道德的提升,德育方式应多种多样,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使德育更好的渗透。高中语文课表德育范畴主要包括正确的三观,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利益,弘扬民族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功德,履行公民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等[2]。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语文学科德育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实现知识遇到的,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高中教育应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确定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集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以热爱家乡为主要内容,专题通过《乡土情结》等文章表达家乡和人类情感主题,通过文本沿袭使学生对家乡情感理解更深刻,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大纲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必修二《我与地坛》为珍爱生命专题,作者史铁生以自身经历叙述地坛公园沉思观察到的人生百态,中心思想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苦难,本文德育内容丰富,身处逆境表现出的勇敢坚强意志力,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困难不要放弃,珍惜生命。
高中课程方案指出要让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我国古代有珍惜生命的传统,目的是让人珍惜生命,针对当前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现实,有必要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不因某些条件不足怨天尤人,积极发奋。必修二生命之歌专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特的著名散文,海伦凯特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真挚,表现作者坚强的精神,海伦对自然的礼赞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精神,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鼓舞其珍惜生命。
三、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运用的德育资源,其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拓展到文本外的写作,对高中语文文本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要表现出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情绪氛围,教师引导时辅助多媒体器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有效提升德育效果[3]。
要想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必须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让学生了解词在毛泽东前往革命中心广州所作,长沙是毛泽东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地方,共产党领导工作运动风起云涌,毛泽东带着政治感情故地重游写下此词,缅怀过往岁月,追昔抚今,流露出豪情壮志,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诗歌,受到熏陶。生动形象的人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使学习美好品格,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分析。在《金岳霖先生》教学中,以咀嚼文本细节描写潜藏内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传达人物形象,通过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身份,体貌特征,圈内好友等方面入手建立人物档案,通过教师引入直观的图片等材料,有助于拉进学生与人物的距离。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多媒体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性强,学生在多媒体创设情境中能更快的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教学中使用背景音乐,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合适的背景音乐对渲染课堂气氛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对乐曲进行解读,乐曲洋溢着抗争命运的激情,本节课学习有关抗争命运的文章《我与地坛》。通过营造情景使学生的情感被音乐激励。
教师可以将文本教育沿袭到作文内容中,高中语文教科书结构新颖,每个版块有结合作文训练,将德育教育拓展开使文本教育更加有效。从写作主题,作文改评对学生德育进行开发。教师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人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道德观,塑造健康人格,成功的作文教学能引发学生进行美的追求,模拟名人的作风,学生在高中阶段构筑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小事中能用爱的眼光捕捉闪光点。作文与德育的同一性,产生最佳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作文训练题目要求学生思考青年应如何选择志向,列举中外名校校训,选择写出议论文,关于理想的作文题目练习使学生感受伟大品质树立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潘娟. 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吕立娟. 高中语文的文本解读与德育资源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王应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德育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元慈(1990.09-),民族:汉,女,学历: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职位:语文教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文本;德育资源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情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完成,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没有德育会变成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实施不通过教学成为没有手段的目的。近年来高中生思想道德状况堪忧,高中生由于道德素质问题引发的事件受到社会的关注,高中生处于人生观逐步形成阶段,青少年成长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感情自私冷漠,沉迷于电子游戏等,其原因有多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学校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道德问题有所忽视,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难以深化到学生内心,高中阶段未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语文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课堂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实施德育十分可行。很多语文教师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目前在课堂中实施德育处于无计划状态,本文研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利用德育资源实施德育的途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进行人格教育。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高中语文教材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呈现方式结合人文性和工具性,教材根据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确立专题,专题结合学生特点设立简明的标题,专题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体现思想文化发展轨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设置问题探讨等呈现方式,专题设置积累应用专栏,保证语文学习要求落实。
现代教育理念是对人主体性的尊重,是师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教育理念,突出对人的主体性尊重。语文课程人文性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课程中的体现。语文教学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教育定位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使得渗透德育成为可能。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1]。
文本是特定媒介固定的符号体系,新课标将教材中的作品称为文本,突出读者的解读意识。高中语文教学文本是通過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文本与文学理论文本不同,语文教学文本有限性,其作用是达到育人目的。读者解读文本时与作者进行交流,读者用知识唤醒文本的生命意义,读者的解读与作者期待可能有偏差,读者的活动是赋予文本生命意义。
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德育资源分析
人类思想史上对道德有很多专门的讨论,至今无统一的定义,道德通常指社会现象,是个人信念系统支持调整人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求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靠人们自觉遵守,靠舆论实现道德力量。学校德育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发展,通过营造宽松人性化环境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青少年应在了解体验中达到道德的提升,德育方式应多种多样,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使德育更好的渗透。高中语文课表德育范畴主要包括正确的三观,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利益,弘扬民族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功德,履行公民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等[2]。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语文学科德育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实现知识遇到的,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高中教育应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确定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集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以热爱家乡为主要内容,专题通过《乡土情结》等文章表达家乡和人类情感主题,通过文本沿袭使学生对家乡情感理解更深刻,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大纲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必修二《我与地坛》为珍爱生命专题,作者史铁生以自身经历叙述地坛公园沉思观察到的人生百态,中心思想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苦难,本文德育内容丰富,身处逆境表现出的勇敢坚强意志力,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困难不要放弃,珍惜生命。
高中课程方案指出要让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我国古代有珍惜生命的传统,目的是让人珍惜生命,针对当前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现实,有必要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不因某些条件不足怨天尤人,积极发奋。必修二生命之歌专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特的著名散文,海伦凯特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真挚,表现作者坚强的精神,海伦对自然的礼赞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精神,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鼓舞其珍惜生命。
三、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运用的德育资源,其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拓展到文本外的写作,对高中语文文本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要表现出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情绪氛围,教师引导时辅助多媒体器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有效提升德育效果[3]。
要想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必须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让学生了解词在毛泽东前往革命中心广州所作,长沙是毛泽东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地方,共产党领导工作运动风起云涌,毛泽东带着政治感情故地重游写下此词,缅怀过往岁月,追昔抚今,流露出豪情壮志,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诗歌,受到熏陶。生动形象的人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使学习美好品格,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分析。在《金岳霖先生》教学中,以咀嚼文本细节描写潜藏内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传达人物形象,通过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从身份,体貌特征,圈内好友等方面入手建立人物档案,通过教师引入直观的图片等材料,有助于拉进学生与人物的距离。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样,多媒体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性强,学生在多媒体创设情境中能更快的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教学中使用背景音乐,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合适的背景音乐对渲染课堂气氛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对乐曲进行解读,乐曲洋溢着抗争命运的激情,本节课学习有关抗争命运的文章《我与地坛》。通过营造情景使学生的情感被音乐激励。
教师可以将文本教育沿袭到作文内容中,高中语文教科书结构新颖,每个版块有结合作文训练,将德育教育拓展开使文本教育更加有效。从写作主题,作文改评对学生德育进行开发。教师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人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道德观,塑造健康人格,成功的作文教学能引发学生进行美的追求,模拟名人的作风,学生在高中阶段构筑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小事中能用爱的眼光捕捉闪光点。作文与德育的同一性,产生最佳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作文训练题目要求学生思考青年应如何选择志向,列举中外名校校训,选择写出议论文,关于理想的作文题目练习使学生感受伟大品质树立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潘娟. 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吕立娟. 高中语文的文本解读与德育资源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王应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德育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元慈(1990.09-),民族:汉,女,学历: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职位: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