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控策略分析

来源 :社科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xhsh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高校群体事件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学生群体性事件呈现突发性强、局部放大效应明显、网上网下联动、不可预见性强等特征。高校应从占领阵地、建立体系、构筑平台和提高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等四方面进行防控和应对。
  【关 键 词】高校 学生群体性事件 网络环境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5亿关口,达到了5.13 亿,而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到96.1%。由此可见,大学生网民呈现出数量大、网络的使用率高、上网时间长等特点,在网络影响下的学生教育与管理问题已成为高校管理中的新的重要课题。尤其在高校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时,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化解矛盾、平息事端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网络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
  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传播中,每秒都有数以亿计的比特信息出现,它可以迅捷地将信息发送给用户,甚至达到即时的水平。许多个性化、反常性、模糊性、神秘性、公共性的信息十分容易成为公众追踪的焦点,也同样可能在学生中间引发蝴蝶效应。在高校,BBS是校园网上的公共广场,像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所说的能够形成公共意见的公共领域,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和辩论的公共空间。在这里,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以及校园的热点问题通常都会以最新最快的速度在这个媒介场所内出现,引发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形成大量的讨论。最初可能只是某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但随着意见的扩散和讨论的深入,各种观点发生广泛的交流、碰撞、退让、融合,个人意见就可能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主题也逐渐趋向特定的焦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有着明确指向的网络舆情。
  (二)主体的虚拟性和交互性
  大学生多为离开父母异地求学,独立生活在半社会化的校园环境中,为寻求慰藉多为群体性存在,一旦涉及到群体或群体内个体的问题状况出现时,极易引起共鸣,产生十分明显的放大化效果;另外,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多元性,使其很容易藏匿其中,“面具”效应严重。加上大学生的盲目从众性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使其易于受鼓动,做出过格的行为,加剧事件的恶化。
  (三)网络与现实的紧密互动性
  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试图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互动关系的真实还原。高校学生的互联网知识和交流能力足以快速完成虚拟与现实的相互映射。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现实与虚拟紧密结合,快速联动,快捷集散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事件的又一特点。
  (四)不可预见性和难控性
  大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在传播中更多的是情绪的发泄,而非对事实理性的阐述。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透不过气来,如父母、同龄人、社会舆论、就业、爱情等,而大学时代处于意志与性格定型的时期,面对压力,大部分学生选择面对,但也有部分人选择消极逃避,把自己的压抑与不满,通过网络宣泄。另外,大学生对虚拟或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求得答案,便往往通过虚拟的互联网排解心中的复杂情绪,同时又受到互联网的非理性情绪感染,这种情绪在他们的内心潜伏下来并逐步聚积,当类似的事件再次被关注时,这种情绪便极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再次激发,进而引爆所有聚积的情绪,形成突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看
  一是社会上各种不良势力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思维活跃,但是不够成熟、易冲动等心理特点,把大学生当做自己的替罪羊,遇到敏感事件便伺机煽动学生闹事,以达到其险恶的政治目的。
  二是国际敌对势力把大学生当做反华的工具。国际敌对势力打着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各种旗号,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大学生宣扬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引发对党和政府的不满。
  (二)从学校层面看
  一是学校内部改革政策、文凭问题、收费、就业、入党、评奖评优、等都很容易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特别是高校的扩招及高校内部改革产生了一系列诸如学费偏高、管理不善、食堂价高质差以及后勤服务低下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引发学生批评和质疑,在高校学生生活普遍网络化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一旦在网上发布、传播,就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进而酿成汹涌的网络舆论,进而引发学生集体上访或者罢课等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是缺乏合理健全的诉求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的高效共享,公众参与网络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高速发展的经济时期,城市的发展壮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就业压力、食品安全问题等一些公众事件的曝光率日趋增加,一些大学生维护切身利益的正当做法得不到合理的疏导,部分行政管理人员采取打压、强硬、漠视的方法处理,导致其通过网络寻求认同,宣泄不满,相互联动,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
  三是高校网络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我国对网络及基于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缺乏有效监管,一直存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放任,缺乏完备的法律、道德和管理机制。网络自律及道德建设严重缺失,使得整个网络缺乏防御,良莠不齐。另一方面,部分从事网络监测的人员缺乏政治敏锐性,对网络论坛的监管缺乏合理掌控以及技术水平不熟练等,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是网络教育缺乏。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基础知识作为教育教学体系中基本的元素,但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并没有哪所高校将“网络道德教育及纪律”纳入日常教学课程。在国外,对此的教育已被纳入日常课程,如美国杜点大学等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教育课程。在教授學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戒律,强化网络道德,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互联网这一时代的产物,达到合理使用,有效规范,自觉遵守,对整个网络空间的规范化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从学生层面看
  一是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敢于追求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意识一方面使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会使他们过度关注自身,重视自身发展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极端一点就变为法律意识淡漠,法制观念淡化,因而在面对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情况时会行为失范,酿成重大事件。
  二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盲目跟风意识,有一部分人他们主观意愿并非如此强烈地参与事件中,只是盲目随众而已。一方面他们认为只有和群体保持行动一致,才不会被孤立;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给其很好的掩护,加之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都促使其抛开理性,参与其中。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控策略
  (一)抓好网络思想阵地建设
  高校必须主动把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视为互联网的道德教育的灵魂,主动占领互联网的思想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各种信息平台,不断建设有影响力的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论坛、贴吧、BBS、博客及网站等,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将视听技术和平面文字相结合,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在网站上设置热点专栏、舆情互动、时势关注版块和手机快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和互动,将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为我所用,掌握主动权。
  (二)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多层次的信息防控体系
  要达到主动控制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难度较大,需要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高校要实现从“被动应对”到“积极监控”的转变,可以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员网络体系,在每个院(系)、班级、宿舍楼等不同层次的架构中,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学生信息员,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和反应机制;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帖吧、BBS论坛管理员的资格审核,培养和提高其组织、管理和应变能力;必须加大对各种渠道信息传播的把关,通过对不良信息实施删除、过滤,对发布不良信息者实施封号,或者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录入防控名单,争取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蔓延。
  (三)构筑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
  网络信息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介,作为“把关人”的管理员,很难对信息进行审核和把关,由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开放性,论坛、贴吧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就正在关注或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进行复制、修改和传播,而作为信息接受对象的成员,大都无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因而,作为有效的公共讨论平台的构建者,以及作为秩序维护者的高校校方,有必要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发布平台,当大学生关注的公众议题出现时,校方能够主动设置议程,夺取网络话语的主导权,进而行之有效地引导舆论。
  (四)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在互联网上收到过各种不良信息,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识,增强信息鉴别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以及要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他们文明上网的自觉性。学校要就网络道德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從而使整个校园的网络环境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道德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人们做有德之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
  6_23667.html.
  [2][德]尤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德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98.
  [3]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34.
  [4]刘利萍.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其他文献
目标跟踪是雷达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对来自目标的量测进行处理,有效抑制雷达测量过程中引入的随机误差,保持对目标状态的实时估计。对于多普勒雷达,传统的目标跟踪方法主要有两类:1)将目标运动在笛卡尔空间建模,利用含多普勒量测的观测直接估计目标运动的笛卡尔空间状态,多普勒量测的强非线性是近十年来这类问题研究的难点和热点;2)将目标运动在观测坐标系中建模,从而使观测方程线性高斯的优势得以保留,但目前这类问题中使用的观测坐标模型都是近似的经验模型,不能准确反映观测分量随时间演化的真实规律。为了解决以上问
无线通信由于广播特性而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物理层安全技术通过探索物理层传输介质的随机特性并使用合适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保证目的节点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获取保密信息,而窃听节点无法解码任何保密信息。随着5G及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主窃信道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情形是不可避免的。主窃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会减小目的节点和窃听节点处接收信号的质量差异,这无疑会造成通信系统保密性能的下降。而现有的波束成形和合作干扰方案几乎都基于主窃信道相互独立的前提,该前提的局限性会导致在相关主窃信道的情形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日趋增加,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风险也日益提高,加强海外投资政治风险防范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借鉴国外防范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成功经验,采取国家和企业共同防范的做法。就国家而言,应当健全海外投资保障立法;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以转移风险;优化海外投资结构并建立政治风险预估系统;强化政府功能,促进国家间谈判协商或高层会晤;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就企业而言
期刊
【内容摘要】在行政主管机关对违章建筑未做出认定及处罚之前,区别程序性违章和实质性违章给予其占有人在占有制度层面上不同程度的保护;以法经济学的方法,结合公租房制度构建程序性违章建筑利用制度,从而节约公租房开发成本并有效配置资源。  【关 键 词】违章建筑 私权保护 合理利用  一、违章建筑的法律定位和分析  (一)违章建筑的界定和类型。由于各地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差异较大,且实务中法规、规章一直
期刊
【内容摘要】复效制度是人身保险合同领域一项特殊的制度。复效制度的立法价值在于,充分满足保险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确保各自利益的充分实现。但复效制度在实践中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拟从我国保险法律对复效制度的规定入手,提出、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务中产生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解决投保人暂时无力交纳保险费的问题,以期达到定争止纷的作用。  【关 键 词】宽限期 复效 小额贷款 小额保险  在各国保险
期刊
【内容摘要】自2006年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结合为一门课程以来,在日益强调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缩减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学难以在大学生这一日益广泛的知识群体中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法律观念的。法律是意识形态的凝练和精华,在可充分展开的法律基础教学中可以尽量发挥法律基础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对道德修养的深度配合作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现实基础和制度说服力。  【关 键 词】法律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北欧国家对同性恋群体婚姻合法化历史进程、基本权益问题及其背后观念变化的考察,梳理同性恋运动(包括LGBT[1])及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后的人类普遍人权、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与人道主义线索,为中国应对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 键 词】同性恋LGBT 同性婚姻 同性民事结合 注册伴侣 同居伴侣  一、基本概念与规范  同性婚姻,又称同性恋婚姻或同志婚姻(homose
期刊
【内容摘要】就私主体参与社会保障任务而言,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为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基于宪法和行政法的法秩序解释为其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参与社会保障任务的私主体可以发挥出突破政府原有供给类目、提供多元化服务、不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迅速反映民众需求的角色功能。为了保障受给付人的合法权益,亦应当对私主体参与社会保障任务进行法律控制。  【关 键 词】私主体参与社会保障任务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 角
期刊
【内容摘要】面对备受考验的国际金融局势,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实行的一直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来为个人债务的清偿“买单”。此种模式不仅给各级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而且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扭曲。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健全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中之重。  【关 键 词】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基金
期刊
【内容摘要】“过渡型社区”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社区形态,由于其特定的过渡性、不稳定性造成了社区治理难题。实现“过渡型社区”善治,除了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包括了协调的管理机制、富有人情味并且信任度强的关系网络,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居民精神层面的有序发展及对社区的认同。本文以徐州市P社区为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布朗的社会资本层次理论,就P社区的社会资本增值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