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辽宁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随着族际交往的增多,人们的交际语言趋向一体,满族人民出现了语言转用现象。选取满族聚居地辽宁省岫岩县进行概率抽样调查,调查当下四个年龄段的满族人民使用满语的情况以及对本民族语言发展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新时代社会生产环境和人们交际方式发生了改变,满人后代交际语言多为普通话和方言,本民族语言的发展面临危机。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为保护和发展满族语言作出贡献。
关键词:满族 语言 使用现状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一个族群能称之为“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民族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民族语言逐渐流失和消亡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交通体系的完善,全国各地人民来往密切,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在全国普通话普及活动中,社会和学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普通话。部分少数民族人民忽视对后代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授和培养,这种现象给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笔者以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调查满语的使用现状。
本次调查针对满族聚居地辽宁省岫岩县,对不同年龄段的满族人对满族语言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日常用语情况、对学习满语和其他语言的态度、对满语的传承和发展的态度展开调查。岫岩满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18个镇、3个乡,人口52万,全县人口的90%以上是满族。采用概率抽样方法,以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四个年龄阶段的满族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60份网络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4.6%。
一.满族人对满族语言的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收集到了246个满族人对满语掌握程度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熟练听说满语的满族人有131人,占53.25%,仅有一半多一点,且70后和80后的调查群体基本都选择了这一项;会一些简单的语句、能够听懂满语的满人有66人,占26.82%;不会说,能听懂的和不会的共49人,占了19.67%,而且在不会说满语的这一群人中,有28名是00后,占00后调查对象总人数的46.66%。这些数据表明,能熟练听说的满族人中,长辈占绝大部分,而后代年轻人掌握满语的人数在逐渐减少,满语的使用情况令人堪忧。在习得满语的时间上,会讲满语的满族人几乎是在上学前就已经习得满族语言,这意味着满语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家庭内部、家族群里,极少数满族人在上学或工作以后还去学习满语,或者说样本调查对象里没有工作以后为了传承语言而去学习满语。
调查问卷中,在“学习讲满语的途径”这一问题中设置了多选项,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选择“长辈传授”的有224人,占91.05%,选择“与本族人交往时学习”的有211人,占85.77%,选择“日常生活中谈话”的有146人,占59.34%,选择“在学校系统学习满语”和“其他”的没有。由此可见,在满族人学习本民族语言过程中,没有正规的满语课堂或其他渠道进行满语学习,家庭教育和长辈传授为后辈学习满语的主要途径。
二.满族人的日常用语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满族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满语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在“与长辈沟通使用满语的频率”这一选项中,选择只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115人(46.74%);经常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47人(17.47%);偶尔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为39人(15.85%);從不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49人(19.91%)。从与同辈使用满语沟通的频率到与晚辈沟通的频率选题中,选择只使用满语沟通的满族人越来越少,从不使用满语的人数增多。调查结果显示,四个使用满语频率最高的场合选项中,180人(73.17%)选择了家庭,极少部分人选择了学校、单位和其他选项。这证明了以满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满族人多为家庭长辈,年纪在80后以前的满人是满语的主要使用者,90后也有一半的人能熟练使用满语与长辈交流。家庭是习得满语和使用满语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在家庭内部,年轻一代的满族人尤其是从00后开始,使用满语交流沟通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从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来看,交流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尤其是手机电脑等互联网新媒体应用的普及,新媒体在弱化民族语言地位,影响少数民族语言长期发展。[1]由于新时代人们交流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聊天交友软件来进行交流,网络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汉语和汉字来交换信息,这使得家庭中的满语环境越来越弱,互联网在无形中降低了满语的使用能力。一方面小孩进入校园后,就会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为了响应全国普通话普及政策,基本上小学校园内要求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学习交流,也建议家长同孩子的沟通也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本地区的小学也不会开设与满族语言教育的相关课程。据采访了解,调查地区属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落后,生产方式转型缓慢,部分80后满人外出打工谋生,把小孩也带在身边,这样使得后一代更加远离满语环境,接触满语的机会变少,使得满族语言在口耳相传中慢慢流失,这也是年轻一代会使用满语人数减少的部分原因。
三.满语的发展前景
为了掌握满族人对满语现状的了解以及对满语未来发展的期待,笔者调查了满族人对满语目前所处状态的看法和满族人对满语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结果可见,有超过一半的满族人认为满语的发展现状处于正常状态,认为满语保存现状良好,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满语出弱化或者处于濒危状态,调查结果证明满语现状暂时处于良性状态和弱化状态之间,意味着满语即将弱化,朝着流失消亡方向发展,少部分满族人危机意识强烈,为满语未来发展情况感到担忧。在调查保存和发展满语的方法时,笔者采取多选项。结果显示,更多满族人愿意通过打造家庭满语环境和培养后代满语使用能力来保护和发展满语,少部分满族人选择学校开课培训,这说明满族人更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法来传承满语。而且满族人自己对保护满语的主要贡献也是培养后代使用满语交流能力。据了解选择其他的少部分满族人会通过满族的民族节日以及满族文化活动来传承保护满族文化、推广满族语言,这是满语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传承和保护满语的对策
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关系到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现状更好地保持中华语言体系的丰富多样性。满语是我国满族人民的重要信息和思想交流工具,是满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体现,承载着特有的满族文化,蕴含着满族深厚的历史底蕴。[2]满族的语言文化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满族的一员,保护优秀的满族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建设,促进满族地区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
1.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化保护政策,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各级地方制定具体保护规定,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投入。我国各个民族地位平等,意味着满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也是平等的,国家和政府要鼓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该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族文化活动中使用民族语言。
2.在学校设立满语课程。据了解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设立了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但是这些学校大部分主要重视推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极少数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语言课程,在满族聚居地的学校也是如此。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培养,当地教育相关部门培养满语教师,开展民族双语教学,促进满族语言发展,提高满族民族青少年传承和保护本民族语言的意识。
3.鼓励满族人打造家庭满语环境,长辈主动培养孩子使用满语交流能力,积极使用满语沟通。据调查结果显示,满族人也更愿意在家中培养孩子满语能力,愿意言传身教。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影响重大,人类主要是在孩童时期习得母语,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教授满语,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
4.自己本身要主动积极投入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在满族聚居地,和同族親友主动积极使用满语交流,对于不会满语的族人可以耐心教授,促进满族人之间的民族感情。加强对自己本民族认同感,经常使用满语与同胞交流,多参与民族活动,积极在互联网上宣传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情,养成热爱满族语言的好习惯。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赖语言传承。本文研究满族语言的使用现状以及发展,促进人们对满族语言文化的理解,同时触发满族人民对自己本民族语言发展与保护的思考。新中国新时代,走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同时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发展,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持中华语言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黄宇鸿,黄秋丽.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J].2019,(9):34—39.
[2]杨玉聪.白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136.
[3]贺萧含.满族民间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001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满族 语言 使用现状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一个族群能称之为“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民族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民族语言逐渐流失和消亡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交通体系的完善,全国各地人民来往密切,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在全国普通话普及活动中,社会和学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普通话。部分少数民族人民忽视对后代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授和培养,这种现象给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笔者以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调查满语的使用现状。
本次调查针对满族聚居地辽宁省岫岩县,对不同年龄段的满族人对满族语言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日常用语情况、对学习满语和其他语言的态度、对满语的传承和发展的态度展开调查。岫岩满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18个镇、3个乡,人口52万,全县人口的90%以上是满族。采用概率抽样方法,以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四个年龄阶段的满族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60份网络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4.6%。
一.满族人对满族语言的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收集到了246个满族人对满语掌握程度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熟练听说满语的满族人有131人,占53.25%,仅有一半多一点,且70后和80后的调查群体基本都选择了这一项;会一些简单的语句、能够听懂满语的满人有66人,占26.82%;不会说,能听懂的和不会的共49人,占了19.67%,而且在不会说满语的这一群人中,有28名是00后,占00后调查对象总人数的46.66%。这些数据表明,能熟练听说的满族人中,长辈占绝大部分,而后代年轻人掌握满语的人数在逐渐减少,满语的使用情况令人堪忧。在习得满语的时间上,会讲满语的满族人几乎是在上学前就已经习得满族语言,这意味着满语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家庭内部、家族群里,极少数满族人在上学或工作以后还去学习满语,或者说样本调查对象里没有工作以后为了传承语言而去学习满语。
调查问卷中,在“学习讲满语的途径”这一问题中设置了多选项,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选择“长辈传授”的有224人,占91.05%,选择“与本族人交往时学习”的有211人,占85.77%,选择“日常生活中谈话”的有146人,占59.34%,选择“在学校系统学习满语”和“其他”的没有。由此可见,在满族人学习本民族语言过程中,没有正规的满语课堂或其他渠道进行满语学习,家庭教育和长辈传授为后辈学习满语的主要途径。
二.满族人的日常用语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满族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满语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在“与长辈沟通使用满语的频率”这一选项中,选择只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115人(46.74%);经常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47人(17.47%);偶尔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为39人(15.85%);從不使用满语与长辈沟通的有49人(19.91%)。从与同辈使用满语沟通的频率到与晚辈沟通的频率选题中,选择只使用满语沟通的满族人越来越少,从不使用满语的人数增多。调查结果显示,四个使用满语频率最高的场合选项中,180人(73.17%)选择了家庭,极少部分人选择了学校、单位和其他选项。这证明了以满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满族人多为家庭长辈,年纪在80后以前的满人是满语的主要使用者,90后也有一半的人能熟练使用满语与长辈交流。家庭是习得满语和使用满语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在家庭内部,年轻一代的满族人尤其是从00后开始,使用满语交流沟通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从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来看,交流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尤其是手机电脑等互联网新媒体应用的普及,新媒体在弱化民族语言地位,影响少数民族语言长期发展。[1]由于新时代人们交流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聊天交友软件来进行交流,网络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汉语和汉字来交换信息,这使得家庭中的满语环境越来越弱,互联网在无形中降低了满语的使用能力。一方面小孩进入校园后,就会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为了响应全国普通话普及政策,基本上小学校园内要求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学习交流,也建议家长同孩子的沟通也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本地区的小学也不会开设与满族语言教育的相关课程。据采访了解,调查地区属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落后,生产方式转型缓慢,部分80后满人外出打工谋生,把小孩也带在身边,这样使得后一代更加远离满语环境,接触满语的机会变少,使得满族语言在口耳相传中慢慢流失,这也是年轻一代会使用满语人数减少的部分原因。
三.满语的发展前景
为了掌握满族人对满语现状的了解以及对满语未来发展的期待,笔者调查了满族人对满语目前所处状态的看法和满族人对满语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结果可见,有超过一半的满族人认为满语的发展现状处于正常状态,认为满语保存现状良好,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满语出弱化或者处于濒危状态,调查结果证明满语现状暂时处于良性状态和弱化状态之间,意味着满语即将弱化,朝着流失消亡方向发展,少部分满族人危机意识强烈,为满语未来发展情况感到担忧。在调查保存和发展满语的方法时,笔者采取多选项。结果显示,更多满族人愿意通过打造家庭满语环境和培养后代满语使用能力来保护和发展满语,少部分满族人选择学校开课培训,这说明满族人更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法来传承满语。而且满族人自己对保护满语的主要贡献也是培养后代使用满语交流能力。据了解选择其他的少部分满族人会通过满族的民族节日以及满族文化活动来传承保护满族文化、推广满族语言,这是满语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传承和保护满语的对策
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关系到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现状更好地保持中华语言体系的丰富多样性。满语是我国满族人民的重要信息和思想交流工具,是满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体现,承载着特有的满族文化,蕴含着满族深厚的历史底蕴。[2]满族的语言文化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满族的一员,保护优秀的满族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建设,促进满族地区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
1.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化保护政策,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各级地方制定具体保护规定,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投入。我国各个民族地位平等,意味着满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也是平等的,国家和政府要鼓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该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族文化活动中使用民族语言。
2.在学校设立满语课程。据了解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设立了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但是这些学校大部分主要重视推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极少数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语言课程,在满族聚居地的学校也是如此。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培养,当地教育相关部门培养满语教师,开展民族双语教学,促进满族语言发展,提高满族民族青少年传承和保护本民族语言的意识。
3.鼓励满族人打造家庭满语环境,长辈主动培养孩子使用满语交流能力,积极使用满语沟通。据调查结果显示,满族人也更愿意在家中培养孩子满语能力,愿意言传身教。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影响重大,人类主要是在孩童时期习得母语,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教授满语,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
4.自己本身要主动积极投入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在满族聚居地,和同族親友主动积极使用满语交流,对于不会满语的族人可以耐心教授,促进满族人之间的民族感情。加强对自己本民族认同感,经常使用满语与同胞交流,多参与民族活动,积极在互联网上宣传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情,养成热爱满族语言的好习惯。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赖语言传承。本文研究满族语言的使用现状以及发展,促进人们对满族语言文化的理解,同时触发满族人民对自己本民族语言发展与保护的思考。新中国新时代,走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同时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发展,传承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持中华语言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黄宇鸿,黄秋丽.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以广西百色地区为例[J].2019,(9):34—39.
[2]杨玉聪.白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136.
[3]贺萧含.满族民间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00101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