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振兴的探索史,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民族自强的过程、不断探寻中国道路的过程,更是不断实现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过程。推进晚清史研究,以史资治,对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熊月之在“第六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如是说。
7月17日至20日,这场以“清末新政·边疆新政与清末民族关系”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在兰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及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麦金农等90余位中外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
“清末新政”在晚清改革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均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潘振平认为,这次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及封建体制,推动了经济自由发展,促进建立政权机构现代化和现代新型教育、法律、军队模式,这些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雏形,具有进步意义。麦金农也认为,“清末新政”为中国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启蒙作用,并为此后现代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与会者同时表示,“清末新政”归根结底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且改革措施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清末新政”的历史价值不应被过分夸大。
与会者表示,用历史意义与现实关怀来研究历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晚清史研究应该视为探索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崔志海认为,“清末新政”研究在既往研究中被依附于辛亥革命史中,并未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相关学者可推进晚清新政史的系统研究,争取推出更多综合性强、能够揭示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术专著,这应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朱羿)
7月17日至20日,这场以“清末新政·边疆新政与清末民族关系”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在兰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及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麦金农等90余位中外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
“清末新政”在晚清改革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均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潘振平认为,这次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及封建体制,推动了经济自由发展,促进建立政权机构现代化和现代新型教育、法律、军队模式,这些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雏形,具有进步意义。麦金农也认为,“清末新政”为中国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启蒙作用,并为此后现代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与会者同时表示,“清末新政”归根结底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且改革措施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清末新政”的历史价值不应被过分夸大。
与会者表示,用历史意义与现实关怀来研究历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晚清史研究应该视为探索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崔志海认为,“清末新政”研究在既往研究中被依附于辛亥革命史中,并未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相关学者可推进晚清新政史的系统研究,争取推出更多综合性强、能够揭示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术专著,这应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朱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