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盲目滥用评价语,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也会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形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实践,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课堂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课堂语言的要具有亲和力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识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在每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有突出表现后,老师都给予不同的激励:“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你们真了不起呀!这么难读的长句子都读通了。”“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读书的水平,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读得非常流利!你们个个都是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就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课堂语言要具有风趣性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幽默而不失高雅,风趣而不至落俗;要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粗。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语言要具有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促其主动发展。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探求的过程,师生不仅交流知识,也交流经验。如识记生字字形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识记方法,老师要帮助孩子推广他的学习经验,要有意点拨,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五、课堂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作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课堂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二、课堂语言的要具有亲和力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识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在每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有突出表现后,老师都给予不同的激励:“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你们真了不起呀!这么难读的长句子都读通了。”“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读书的水平,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读得非常流利!你们个个都是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就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课堂语言要具有风趣性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幽默而不失高雅,风趣而不至落俗;要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粗。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语言要具有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促其主动发展。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探求的过程,师生不仅交流知识,也交流经验。如识记生字字形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识记方法,老师要帮助孩子推广他的学习经验,要有意点拨,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五、课堂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作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