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形式,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知识和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共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劳动,促使自身逐渐趋于文明和完美。因此,教学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也可以产生美。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美育教育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信息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下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美育教育 语文 教学
  
  一、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美育教育有其客观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语文学科自身就蕴含着审美属性,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它的。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系列,其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阅读、写作等都有审美可言。从形式上看,它们包含了单纯齐一律、节奏韵律、比例、和谐、调和对比等形式美的规则;从内容上看,它们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看,它们包含了美、丑、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美学所涉及的基本形态、范畴在课文中均有所体现,即使看起来有很少审美价值的课文,也可进行美学处理,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教师运用美育教育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信息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有效地吸收知识。像老师这样建立美的形式的实践过程,可称为“立美”,而像学生这样认识美之所在或对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则可称为“审美”。实际教学中,立美和审美是交叉的,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教师完成审美任务的同时,在教师的激发和调动下,学生也成为立美主体,让老师在创造美的同时,欣赏自己创造的美。由此可见,若从审美视野来看语文,“语文”便是美学载体。其中包含有知识之美,文化之美,包含着各种既在的美学形态的显现,也包含着即时的教学美学形态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美育教育营造出美的气氛,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下发展语文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大可以在教学中大展拳脚。
  
  二、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教材要尽量选美文。对于中学语文教材更应注重美文的质量,使学生在繁重的多学科学习中读到质量上乘的美文。美文往往具有语言的韵律美、结构的构思美、文章的意蕴美等多层审美层次要求,所以在我们分析字词的同时,还要重视文章的文体美、技巧美和意蕴美,让学生在赏心悦目、怡情冶性的文章赏析过程中获得最直观的美的体验。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抛弃旧观念——即过于注意文章的思想教育意义,而忽视了文章的外在美(语言美、构思美、格式美等)。同时,提倡一种“说文”的课堂训练,即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文章”。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综合表达能力,而且,在说文过程中,学生便能把美文的韵律、美的情感及作者的人生姿态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说文”中得到赏析及个人独特的体味。
  2.明确创造意识,把作文当作美的创造。语文课中作文训练较少,因此,我们必须把作文训练扩至应用文写作训练,珍惜这一特有的美育途径。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当然包括丑的揭露),用真话、真情、美的语言去表现它;同时对学生的字迹、语言、构思上要严要求、勤鼓励、多表扬。对应用文写作训练,则应偏重于语言、形式、规范诸方面的美育要求及训练,使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实现平时所接受的美育观念。
  3.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美育思想。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授课的文章内容进行着装,教室环境布置、教具设计、板书色彩形式配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特地改在晚自习授课,并选择月明星稀之夜,在营造特有情调的氛围中,学生感受深、兴趣浓,从美的环境中很快地入了文境,并深刻地感悟到了美文的意蕴,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
  4.开辟、开阔第二课堂。美育的第一特点就是实践性。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种特殊形式——第二课堂,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因此,搞好语文教育中的第二课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辟第二课堂必须根据已有的条件,在老师倡导、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去开展活动,否则就违背了诱导性原则,会事倍功半。像开展诗诵会、讲故事、辩论赛、书画展等活动,能使学生在众多艺术美的氛围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如我在不同班组、年级搞的辩论对抗赛,学生参加踊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论是辩手或是观众都感到了语言的雄辩美、辩手的机智美,懂得了(平日训练)劳动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
  5.回归自然,训练学生对美的直觉性。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有着无限丰富的物质及精神财富。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是训练其直觉性的最佳途径,而直觉性则又是发展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力量。因而,怎样摆脱旧的教学框框、敢于把学生带出是关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不应更重视自然沐浴教育吗?在课余,我曾多次带学生到野外观景怡情:中秋之夜去竹林赏月,桃红杏绿之时爬山探春,秋菊香溢之秋登高一望……谈笑在群生之间,言及风土掌故及自身的人生体验……师生间颇有一种情浓意满之感。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无意识地就帮助学生确立了审美对象,学生也就更容易地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无意识地创造美。这里我们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硬性给学生摊派什么任务或作业,以免压抑学生的情绪,不能真正回归到自然中去,以免冲淡了审美气氛。
其他文献
小莉是一位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她考上重点大学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在临近高考的几次模拟测试中小莉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这可让周围关心她的人,包括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和校长急坏了,大家猜想着种种可能:她是不是谈恋爱了?是不是有什么病了?于是纷纷找她谈话,大讲特讲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恋爱的“罪恶”;班主任还与家长协商准备带她去医院作检查。然而,小莉不仅否认自己坠入“爱河”也不承认自己
期刊
当前,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学生缺乏充分的感知基础:二是揣摩感悟品味不足,结论给出太快,学生很难联系生活和知识实际来进行品味和吸收,更没有情感介入;三是讨论交流不足,分歧消除太快。这种“缺乏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失去了意义建构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老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呼唤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诸多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培养方向。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这方面的一点心得。    一、抛弃应试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
期刊
摘 要: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就成为数学课程重要的目标。随着新课标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数感的建立面临严峻考验。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培养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恰当实施,适时调整三方面论述数感建立和培养的教学策略,增强学、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生 数感 建立 培养    一、意义与背景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
期刊
摘 要: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对中学生作文教学,特别是中作文命题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我省在2004年再次起用材料作文作为中考的考察点。由于材料作文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据专家推测:在今后的几年中材料作文将继续强占其他题型的“地盘”,成为中试卷的“宠儿”。但是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针对性更强,难度更
期刊
经典的力量的确让人震撼,它们能穿越沧桑历史,散发出永恒的耀眼光芒。谈教育不能不谈孔子,谈教育方法不可忘记孔子那些饱哲理的连珠妙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美术从欣赏、绘画和工艺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 绘画 工艺    初中美术教材上,内容基本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欣赏部分,其中有很多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自1996年踏上教坛至今,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 下面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持之以恒偏爱后进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
期刊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颇有兴趣,也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普遍存在着对教学反思理解上的不足,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 “反思的目的是
期刊
摘 要:时代呼唤着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 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全面打好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学习潜能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其重点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