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介绍,指出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学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师生互动,突出经典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主编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或精编教材;强化实践教学教材体系;依托学科研究方向优势,重视针灸医籍经典课程教材的建设。介绍了本学科教材建设的成果。指出教材要不断完善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材建设 特色专业 针灸推拿 课程 立体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040-02
近年来,我学科承担的针灸专业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尤其是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有一些探索,自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体会。
1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相关要求开展的,对于针灸推拿专业来说,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加强教材建设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灸专业相关教材是针灸推拿及中医学专业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针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实现针推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当前国内在中医及针灸专业的教材各有特色,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校针灸推拿特色专业的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吸取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形成了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匹配的体系化教材。这也为将来的专业认证打下了较好的教材建设工作基础。
2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的实践
2.1 主要内容
2.1.1 特色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学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师生互动,突出经典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
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新课程体系构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教材体系是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特色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学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师生互动、突出经典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比如参编的《针灸学》教材,根据大纲精选教学内容,以总论、经脉循行、腧穴定位、主治病证为基本内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疑点,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其中的“不寐”的治疗,纳入了学科的科研成果,体现了“调卫健脑”的思想。主编的《针灸医籍选》、《针灸流派概论》教材,依托学科的文献研究优势,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将经典与临床有机结合,努力通过优化教材服务于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发展和市场需求,在稳定目前专业的同时,以针灸为主,拓展与医药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比如在《针灸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增加了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戒烟等内容,优化课程教材结构,配合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目前,已形成了基础、临床、实训结构完整的特色教材体系。
2.1.2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主编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或精编教材
2004年迄今,学科承担的所有课程均成为校级精品课程,《针灸学》正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学科在针灸科研和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为学科教师主编、参编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或精编教材的有力保障,学科的研究成果很多已经客观、合理、科学地反映在教材中,得到专家和学生的肯定。其中,学科教师出版发行的系列影像教材,比如艾灸法、刺络放血法等针灸技术,失眠、痛经、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针灸治疗等,深受好评。
2.1.3 强化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针灸推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针灸推拿的临床优势,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牢固针灸推拿专业思想的关键[1]。针灸推拿临床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使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理论密切结合实践[2~3]。近年来我们在帮助和督促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和临床动手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其中强化实践教学教材体系,有针对性的,结合针灸专业的特点,有目的、系统的进行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完善,努力使实践教学有科学、稳定、规范的教材,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主编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参编的《推拿功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都在实训课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2.1.4 依托学科研究方向优势,重视针灸医籍经典课程教材的建设
包含针灸推拿学在内的中醫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思维,是中医教育中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其临床中医诊治能力的关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些抽象的思维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体体现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4]。而要塑造中医学生的专业思维,首先要强化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只有熟读中医经典古籍,才能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悉人事”基础上体悟中医学的深刻内涵,才能训练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处置能力。[3]而正是基于此,并结合我学科的研究优势,依托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与传承研究”,以我学科教师为主导,联合全国其它中医院校,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院校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上海科技出版社)、《针灸医籍选》(上海科技出版社)、研究生教材《针灸流派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副主编出版研究生教材《针灸甲乙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编教辅用书《中医经典诵读》(河南人民出版社)。
2.2 主要成果
在针灸推拿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学科教师主编教材六部,副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七部,这些教材均由知名出版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较有影响。其中精编教材有《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经络腧穴学》、《推拿治疗学》,创新教材有《针灸甲乙经》、《中医针灸儿科学》、《中医针灸内科学》、《中医针灸妇科学》、《实验针灸学》。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围绕这些针灸专业课程,又精心编写了内容严谨、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观点科学、学术有特色的系列教辅用书,亦均由知名出版社出版,如《巧记针灸学》、《针灸学教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针灸取穴图解》、《针灸取穴图解英文版》、《颈肩腰腿痛自然疗法》、《鲁氏腹部推拿疗法》、《针灸治疗哮喘》、《中医经典诵读》等,与教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针灸特色专业的教材体系。 3 关于特色专业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3.1 教材体系应不断完善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在以往的针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虽然就教材本身而言,质量是非常可靠的,但缺乏特色。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教材体系怎样不断完善以弥补教学的不足,教材不仅要科学、新颖,还要有特色、实用,践行我校“深厚中医功底,突出专业特长,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动手能力”的育人理念。
3.2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教材建设务必要有前瞻性,把握好发展方向。近年来,教育部提倡立体化教材建设,提倡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结合。“立体化”教材,除了包括传统纸介质产品外,它还包括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是一个由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组成的完整体系。[5]可见,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的主角。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立体化教材建设含义还有着更广阔的外延,不仅包含教材和教辅本身,还应当延伸到为课堂、网络等多途径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服务,还应当包括与立体化考核相链接的接点。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3.3 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二者可以紧密结合。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一线的生力军,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青年教师富有创造力,又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特别值得关注。[6]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师技能水平的培训、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丰富。在教材建设中,以高年资教师带领和指导青年教师完成各种工作,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和教学双向提升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万佼,钱伟.对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國医论坛,2007,22(6):40~41.
[2] 王为群.对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培养的若干认识[J].中医教育,2003,22(1):47~48.
[3] 凌昌全,王丽娜.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193~1195.
[4] 谢华民,黄宏兴.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中医研究生[J].管理与教育,2007,17(4):175~176.
[5] 陈元生,刘永贵,裔庆.《设施园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97~298.
[6] 张文光,吴镇聪,张俐.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推进青年教师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9):950~953.
关键词:教材建设 特色专业 针灸推拿 课程 立体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040-02
近年来,我学科承担的针灸专业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尤其是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有一些探索,自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体会。
1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相关要求开展的,对于针灸推拿专业来说,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加强教材建设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灸专业相关教材是针灸推拿及中医学专业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针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实现针推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当前国内在中医及针灸专业的教材各有特色,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校针灸推拿特色专业的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吸取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形成了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匹配的体系化教材。这也为将来的专业认证打下了较好的教材建设工作基础。
2 针灸推拿特色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的实践
2.1 主要内容
2.1.1 特色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学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师生互动,突出经典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
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新课程体系构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教材体系是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特色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学术特色与优势、注重师生互动、突出经典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比如参编的《针灸学》教材,根据大纲精选教学内容,以总论、经脉循行、腧穴定位、主治病证为基本内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疑点,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其中的“不寐”的治疗,纳入了学科的科研成果,体现了“调卫健脑”的思想。主编的《针灸医籍选》、《针灸流派概论》教材,依托学科的文献研究优势,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将经典与临床有机结合,努力通过优化教材服务于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发展和市场需求,在稳定目前专业的同时,以针灸为主,拓展与医药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比如在《针灸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增加了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戒烟等内容,优化课程教材结构,配合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目前,已形成了基础、临床、实训结构完整的特色教材体系。
2.1.2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主编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或精编教材
2004年迄今,学科承担的所有课程均成为校级精品课程,《针灸学》正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学科在针灸科研和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为学科教师主编、参编高质量的全国统编或精编教材的有力保障,学科的研究成果很多已经客观、合理、科学地反映在教材中,得到专家和学生的肯定。其中,学科教师出版发行的系列影像教材,比如艾灸法、刺络放血法等针灸技术,失眠、痛经、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针灸治疗等,深受好评。
2.1.3 强化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针灸推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针灸推拿的临床优势,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牢固针灸推拿专业思想的关键[1]。针灸推拿临床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使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能教育相辅相成,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理论密切结合实践[2~3]。近年来我们在帮助和督促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和临床动手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其中强化实践教学教材体系,有针对性的,结合针灸专业的特点,有目的、系统的进行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完善,努力使实践教学有科学、稳定、规范的教材,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主编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参编的《推拿功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都在实训课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2.1.4 依托学科研究方向优势,重视针灸医籍经典课程教材的建设
包含针灸推拿学在内的中醫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思维,是中医教育中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其临床中医诊治能力的关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些抽象的思维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体体现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4]。而要塑造中医学生的专业思维,首先要强化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只有熟读中医经典古籍,才能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悉人事”基础上体悟中医学的深刻内涵,才能训练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处置能力。[3]而正是基于此,并结合我学科的研究优势,依托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与传承研究”,以我学科教师为主导,联合全国其它中医院校,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院校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上海科技出版社)、《针灸医籍选》(上海科技出版社)、研究生教材《针灸流派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副主编出版研究生教材《针灸甲乙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编教辅用书《中医经典诵读》(河南人民出版社)。
2.2 主要成果
在针灸推拿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学科教师主编教材六部,副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七部,这些教材均由知名出版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较有影响。其中精编教材有《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经络腧穴学》、《推拿治疗学》,创新教材有《针灸甲乙经》、《中医针灸儿科学》、《中医针灸内科学》、《中医针灸妇科学》、《实验针灸学》。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围绕这些针灸专业课程,又精心编写了内容严谨、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观点科学、学术有特色的系列教辅用书,亦均由知名出版社出版,如《巧记针灸学》、《针灸学教案》、《特定穴的临床应用》、《针灸取穴图解》、《针灸取穴图解英文版》、《颈肩腰腿痛自然疗法》、《鲁氏腹部推拿疗法》、《针灸治疗哮喘》、《中医经典诵读》等,与教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针灸特色专业的教材体系。 3 关于特色专业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3.1 教材体系应不断完善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在以往的针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虽然就教材本身而言,质量是非常可靠的,但缺乏特色。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教材体系怎样不断完善以弥补教学的不足,教材不仅要科学、新颖,还要有特色、实用,践行我校“深厚中医功底,突出专业特长,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动手能力”的育人理念。
3.2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教材建设务必要有前瞻性,把握好发展方向。近年来,教育部提倡立体化教材建设,提倡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结合。“立体化”教材,除了包括传统纸介质产品外,它还包括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是一个由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组成的完整体系。[5]可见,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的主角。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立体化教材建设含义还有着更广阔的外延,不仅包含教材和教辅本身,还应当延伸到为课堂、网络等多途径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服务,还应当包括与立体化考核相链接的接点。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3.3 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
在教材建设中要重视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二者可以紧密结合。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一线的生力军,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青年教师富有创造力,又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特别值得关注。[6]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师技能水平的培训、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丰富。在教材建设中,以高年资教师带领和指导青年教师完成各种工作,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和教学双向提升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万佼,钱伟.对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國医论坛,2007,22(6):40~41.
[2] 王为群.对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培养的若干认识[J].中医教育,2003,22(1):47~48.
[3] 凌昌全,王丽娜.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193~1195.
[4] 谢华民,黄宏兴.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中医研究生[J].管理与教育,2007,17(4):175~176.
[5] 陈元生,刘永贵,裔庆.《设施园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97~298.
[6] 张文光,吴镇聪,张俐.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推进青年教师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9):95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