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来说,核工业行业特征明显,专业程度高,业外人士对这一行业了解甚微。进入2017年,核工业进入到了“由大变强”的新阶段,核工业信息化也从原本人们印象中的“保守”开始逐步实现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安全依然是第一要务,依然是核工业信息化,甚至是核工业整体发展的前提保证。
今年2月8日,国防科工局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并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做出解读。指出,2017年是“十三五”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6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将不断完善核安全与核应急体系、提升核安保整体能力、保障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加强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确保“核安全有保证、铀资源有保障、核安保有能力、核废料有去处”。
2017年6月22日,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筑牢安全”为宗旨的第五届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从会议宗旨不难分析出:安全依然是鼓励创新的前提。会上来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各主任委员单位:中核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华能集团的代表和来自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核安保中心、中国核电发展中心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张廷克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根据我国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核能信息化涉及到其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习主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各集团企业“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为核电走出去提供信息化的坚实保障,为促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交流了各集团(企业)信息化“十三五”整体推进情况。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分别介绍了核燃料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及推进情况、CAP1400示范工程数字化技术支持系统、数据中心项目群建设等。大会还学习了工信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咨询设计标准等。
作为行业重点之一,核电信息安全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做了题为《用可信计算守护核电安全》的专题报告。沈昌祥院士结合当前形势指出,如今已经到了应该重启可信革命的时刻,网络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应该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观。由于人们对IT的认知逻辑的局限性,不能穷尽所有组合,只能局限于完成计算任务去设计IT系统,必定存在逻辑不完全的缺陷,从而难以应对人为利用缺陷进行攻击。因此为了安全,必须从逻辑上对计算体系结构和计算模式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以解决逻辑缺陷不被攻击者所利用的问题,形成攻防矛盾的统一体。确保为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实现正确计算,建立主动免疫防御。
沈昌祥院士特别解释,当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由传统的三大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组成,这种封堵查杀的办法难以解决利用计算机逻辑缺陷进行的攻击,因此必须采用主动免疫防御技术。可信计算是指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只讲求计算效率,而不讲安全防护的片面计算模式。同时,这还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份,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网络化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物联网等新型计算环境必须进行可信度量、识别和控制,确保体系结构可信、资源配置可信、操作行为可信、数据存储可信和策略管理可信。结合创新的时代要求,对于涉密行业要做到对最终的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及其安全。坚持核心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推进市场化。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品牌。
此外,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冰就信息安全形势做出了分析。会议还公布了2016年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其中,2016年4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腾讯公司在深圳签署了《互联网+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互联网+清洁能源”项目全面落地。2016年7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的“世界微堆低浓化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了数字微堆,微堆低浓铀堆芯成功实现零功率首次临界等重大事件入选。
时值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我们收获了更多行业突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核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盲目向新技术靠拢,而是以结合行业需求,确保安全为前提的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创新,是解决行业问题的思路创新。在核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始终与安全并进。
今年2月8日,国防科工局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并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做出解读。指出,2017年是“十三五”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6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将不断完善核安全与核应急体系、提升核安保整体能力、保障铀资源和核燃料供应、加强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确保“核安全有保证、铀资源有保障、核安保有能力、核废料有去处”。
2017年6月22日,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筑牢安全”为宗旨的第五届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从会议宗旨不难分析出:安全依然是鼓励创新的前提。会上来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各主任委员单位:中核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华能集团的代表和来自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核安保中心、中国核电发展中心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张廷克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根据我国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核能信息化涉及到其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习主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各集团企业“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为核电走出去提供信息化的坚实保障,为促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交流了各集团(企业)信息化“十三五”整体推进情况。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分别介绍了核燃料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及推进情况、CAP1400示范工程数字化技术支持系统、数据中心项目群建设等。大会还学习了工信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咨询设计标准等。
作为行业重点之一,核电信息安全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做了题为《用可信计算守护核电安全》的专题报告。沈昌祥院士结合当前形势指出,如今已经到了应该重启可信革命的时刻,网络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应该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观。由于人们对IT的认知逻辑的局限性,不能穷尽所有组合,只能局限于完成计算任务去设计IT系统,必定存在逻辑不完全的缺陷,从而难以应对人为利用缺陷进行攻击。因此为了安全,必须从逻辑上对计算体系结构和计算模式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以解决逻辑缺陷不被攻击者所利用的问题,形成攻防矛盾的统一体。确保为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实现正确计算,建立主动免疫防御。
沈昌祥院士特别解释,当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由传统的三大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组成,这种封堵查杀的办法难以解决利用计算机逻辑缺陷进行的攻击,因此必须采用主动免疫防御技术。可信计算是指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计算全程可测可控,不被干扰,使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只讲求计算效率,而不讲安全防护的片面计算模式。同时,这还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份,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网络化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物联网等新型计算环境必须进行可信度量、识别和控制,确保体系结构可信、资源配置可信、操作行为可信、数据存储可信和策略管理可信。结合创新的时代要求,对于涉密行业要做到对最终的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及其安全。坚持核心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推进市场化。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品牌。
此外,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冰就信息安全形势做出了分析。会议还公布了2016年中国核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其中,2016年4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腾讯公司在深圳签署了《互联网+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互联网+清洁能源”项目全面落地。2016年7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的“世界微堆低浓化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了数字微堆,微堆低浓铀堆芯成功实现零功率首次临界等重大事件入选。
时值核工业规划实施全面发力之年,我们收获了更多行业突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核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盲目向新技术靠拢,而是以结合行业需求,确保安全为前提的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创新,是解决行业问题的思路创新。在核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始终与安全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