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两种现象,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都不丰富,对字词的识别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正确率。笔者在教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采用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效果比较好。
一、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及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写字“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的现象,大多是因为对词语的理解模糊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容易理解,而“缺胳膊少腿”现象引发了我对七八岁孩子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思考。我由此进行了设想: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观察能力还不强,在书写笔画较多的生字时含糊不清,不能准确地照样子写出来?中国汉字有个别字笔画较多,有个别字很相像,还有孩子们对生字细微差别的观察能力还不行,这些都会导致“缺胳膊少腿”字的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把基础知识牢牢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这个“基础知识”当然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如果是错误的,同样也会“牢牢保持”在记忆中。我们成年人都有这种经验,小时候学过的字如果记错了,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写错,直到有人指出为止。我自己就曾经把“燕”字上边的部首错写为“草字头”,直到有一次教学生时被学生指出我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正确的“基础知识”牢牢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否则,很可能会让学生始终背着错误而不自知。
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纠正“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学生明确要求:自己确定会写的字可以写,一旦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就必须用拼音代替,待事后再去查对。不能想当然,觉得好像是这个字,就随手写出。要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绝不能似是而非。
另外,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辨析办法,就会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我在平时的授课中采用了形象识记生字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
比如在讲识字二的第一课《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时,一开始我分别出示了两个错字和别字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出错的地方。我告诉学生这两种错误情况就是“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他们听后觉得很好玩儿。这是先给他们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什么是错别字。随后的教学中,在区分“爪—瓜,人—入,哪—那,欢—吹,外—处”等几对形近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挑选任意一对形近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的。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看到这种方法很有效果,我在设计识字二第二课《猫和老鼠》的教学时,就打算再用这种形象的识记方法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选择了“河、拍、吹、篮、草、说”这几个会意字,并打算挑几个孩子上台表演动作,让其余的孩子猜。等到这些字做过游戏后再拿出本课所学的“米、咪、眯、迷、谜”这五个字让学生辨析。
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我就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开始学习,先板书了这几个字,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上讲台来做动作。一个学生上来了,用手朝一个方向晃动,下面的学生很快喊出:“河!”另一个学生上台,嘟起嘴做吹气的动作,学生们喊:“吹!”又一个学生上台,双手向下拍,学生们喊:“拍!”到了“篮”字,有些难了,一个学生上台,用双手画了一个圈,教室里一阵沉默,我提示说:“看,他做的这个像什么?”同时又做了一遍,有的学生知道了,说:“篮!”一个孩子说:“蓝天的蓝!”我马上问:“是蓝天的蓝吗?”班里的一个学生反应很快,说:“不是,是篮子的篮。蓝天的蓝是草字头!”
我把“蓝”写在“篮”的下面,给他们讲了“蓝”为什么是草字头。因为古代的蓝色颜料是用植物做成的,所以是草字头。轮到“草”字,一个学生上台用手做了个花的动作,我给她改编了一下,让双手晃动着,告诉他们这是动态的小草,他们都笑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了,她看着我叫了一声:“老师!”就不再出声了。下面学生迷惑了一会儿,很快清醒了,争着说:“是‘说’字。”
看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在这些字的下面写了本课的“米、咪、眯、迷、谜”,开始让他们来做动作。孩子们在游戏和玩乐中,加深了对这几个字的记忆。
的确,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鲜明的印象会造成强烈的大脑刺激,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这种形象的辨析方法不但可以让他们牢记字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科学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多讲常讲,多举出实际的例子促进孩子的理解。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责 编 木 子)
一、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及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写字“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的现象,大多是因为对词语的理解模糊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容易理解,而“缺胳膊少腿”现象引发了我对七八岁孩子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思考。我由此进行了设想: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观察能力还不强,在书写笔画较多的生字时含糊不清,不能准确地照样子写出来?中国汉字有个别字笔画较多,有个别字很相像,还有孩子们对生字细微差别的观察能力还不行,这些都会导致“缺胳膊少腿”字的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把基础知识牢牢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这个“基础知识”当然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如果是错误的,同样也会“牢牢保持”在记忆中。我们成年人都有这种经验,小时候学过的字如果记错了,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写错,直到有人指出为止。我自己就曾经把“燕”字上边的部首错写为“草字头”,直到有一次教学生时被学生指出我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正确的“基础知识”牢牢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否则,很可能会让学生始终背着错误而不自知。
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纠正“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学生明确要求:自己确定会写的字可以写,一旦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就必须用拼音代替,待事后再去查对。不能想当然,觉得好像是这个字,就随手写出。要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绝不能似是而非。
另外,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辨析办法,就会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我在平时的授课中采用了形象识记生字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
比如在讲识字二的第一课《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时,一开始我分别出示了两个错字和别字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出错的地方。我告诉学生这两种错误情况就是“缺胳膊少腿”和“张冠李戴”,他们听后觉得很好玩儿。这是先给他们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什么是错别字。随后的教学中,在区分“爪—瓜,人—入,哪—那,欢—吹,外—处”等几对形近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挑选任意一对形近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的。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看到这种方法很有效果,我在设计识字二第二课《猫和老鼠》的教学时,就打算再用这种形象的识记方法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选择了“河、拍、吹、篮、草、说”这几个会意字,并打算挑几个孩子上台表演动作,让其余的孩子猜。等到这些字做过游戏后再拿出本课所学的“米、咪、眯、迷、谜”这五个字让学生辨析。
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我就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开始学习,先板书了这几个字,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上讲台来做动作。一个学生上来了,用手朝一个方向晃动,下面的学生很快喊出:“河!”另一个学生上台,嘟起嘴做吹气的动作,学生们喊:“吹!”又一个学生上台,双手向下拍,学生们喊:“拍!”到了“篮”字,有些难了,一个学生上台,用双手画了一个圈,教室里一阵沉默,我提示说:“看,他做的这个像什么?”同时又做了一遍,有的学生知道了,说:“篮!”一个孩子说:“蓝天的蓝!”我马上问:“是蓝天的蓝吗?”班里的一个学生反应很快,说:“不是,是篮子的篮。蓝天的蓝是草字头!”
我把“蓝”写在“篮”的下面,给他们讲了“蓝”为什么是草字头。因为古代的蓝色颜料是用植物做成的,所以是草字头。轮到“草”字,一个学生上台用手做了个花的动作,我给她改编了一下,让双手晃动着,告诉他们这是动态的小草,他们都笑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了,她看着我叫了一声:“老师!”就不再出声了。下面学生迷惑了一会儿,很快清醒了,争着说:“是‘说’字。”
看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在这些字的下面写了本课的“米、咪、眯、迷、谜”,开始让他们来做动作。孩子们在游戏和玩乐中,加深了对这几个字的记忆。
的确,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鲜明的印象会造成强烈的大脑刺激,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这种形象的辨析方法不但可以让他们牢记字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科学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多讲常讲,多举出实际的例子促进孩子的理解。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