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三从四德”等条条框框的束缚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有许多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束缚着高中历史教学。改变以上情况的办法之一就是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发展教材”。发展教材的具体举措有:用研究成果改造、匡正教材,用科学精神开发、创生教材,用史学观念引领、统筹教材,用“史证”意识鉴定、厘定教材,用反思意识价值化、意义化教材。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材;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55-04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方面指出了当今教学评价中的“三从四德”之风。其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也有许多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束缚着高中历史教学。要改变以上情况,其中办法之一就是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最后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来发展教材。
  一、用研究成果改造、匡正教材
  “教教材”的重心是“教材”,一切都是围绕着教材开展,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就是教学的目标。“用教材教”的中心是“教”,教材只是教的一种重要参考,教学的目标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历史教材的编写永远滞后于历史研究的发展水平,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倾向和评价标尺,编写的教材有些内容并不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或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历史研究和教学研究成果来改造、匡正教材。
  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是改造教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最需要考虑的是问题的序列化、由浅入深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化和价值意义化。摆出有争论的不同意见,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史料,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科学方法认识历史是改造教材的好方法。提供多方面生动典型的材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不失为改造教材的好方法。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改造教材的一种好方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标题“蒸汽的力量”、“人类文明的引擎”、“追寻生命的起源”、“向距离挑战”等渗透着诗意般的美,让人有一种急切学习的欲望。“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思维着的悟性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能否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的标题,很值得商榷。在内容呈现方面,教材引用能概括历史本质的、能体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影响的当时人或以后人的原文语句不多,如在叙述中国抗战影响时没有丘吉尔、罗斯福等人对中国战场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在叙述明清专制统治加强时能增加朱元璋的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与清一位军机大臣的诗(“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就会使得教材更有看点,也更具思考性。另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按部就班式的背景、过程、影响等程序化编写模式也使教材缺乏悬念和变化,显得呆板僵硬,毫无灵动和生机。
  教材的编写,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成果、时代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但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有其合理性,因为教材中渗透了编者的动机、目的、意图和当代人的认识水平,其中有些认识明显存在着不合理的倾向,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匡正。如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在内涵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单元中,在“明清专制统治加强”这一内容中,专制统治加强明显是有悖时代潮流和精神的,教材理应突出这一主线。但是,教材却把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量材料放到这一内容中,显得明清专制统治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巨大。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此部分内容应该放在与中央集权有关的地方行政管理内容中加以说明,而教材在讲述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时却忽略了有关明清时期的内容,使得教材不够完整。专制主义应该是封建主义,在明清时期已阻碍社会进步,在今天仍是封建残余,我们不能失去基本的价值判断,把封建主义捧为圭臬。
  二、用科学精神开发、创生教材
  “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教材。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问题答案应与教材“保持一致”。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应把教材看作一个可参照的蓝本,是在此基础上的开发与创生,而不是简单的执行与传递。
  开发和创生教材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发展和他人的成就。科学精神就是人类始终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科学精神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当时特定条件出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全面的、公正的评价。离开了科学精神,历史教学就会剑走偏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在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过程教学中,会延伸出对哥伦布的评价,哥伦布是航海英雄?哥伦布是把美洲带入世界大家庭的功臣,还是给美洲带来灾难的殖民强盗?再如,在进行洋务运动的教学中,会延伸出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功臣?还是中国近代臭名昭著的卖国贼?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把教学建立在科学精神基础之上,笔者所在学校不少研究性学习课题和历史校本选修内容就是在教材基础上对之进行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创生。
  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侧重地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具有新型情景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教学资源,才能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特色化和优质化。与本土有关的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重要资源构成。如在教学孔子思想的时候,插入孔子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与周庄的历史渊源关系,让学生了解周庄镇“宗言村”和与笔者所在学校“宗言文学”名称的由来。教学儒家思想的时候选用《礼记·学记》中的有关“化民成俗”的材料来了解学校“成化高中”校名的由来。在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时,无锡地区和南通地区选用的教学资源肯定各有侧重,前者所用的教学资源肯定以荣氏兄弟等为主,而后者则会以张謇等为主。教学资源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三大类。在社会史观的影响下,搜寻史料的触角已伸向方方面面,要改变千人一面的教学状况,教师就必须登临书山,畅游网海,采撷角度新型的史料。如教学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时,选取江阴籍代表人物刘氏三兄弟之一的刘半农的白话诗《叫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歌首创了“她”字),会起到零距离的亲切感和江阴的特色感。教学资源应该好中求精,增强匹配性,更要避免用而假用、用而无功。如教学洋务运动目的时,教师准备的史料通常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很显然,进行洋务运动目的教学时,后一则材料要好于前一则材料。   只有加强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才能使得国家课程能够适合本校和所教学生的发展实际。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教学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必然要求,同一课程、同一教材、同一种要求怎能面对各个层次、千差万别、特色不同的学校和学生?如在教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时,针对所教学生的情况,笔者就要求学生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面临挑战和相对论提出的影响方面理解和把握,对于相对论的具体内容,不作过高的要求,只是设计一些对基本内容大致理解有帮助性的问题。如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中涉及物体质量和时空发生变化的两个前提条件分别是什么(狭义相对论——物质运动情况;广义相对论——物质运动情况、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物体质量、时间和空间)?同样是教学“理性”,通过校本化研究后,我们确定如下校本教学方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及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都崇尚理性;柏拉图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时“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理性主义时代到来了。省时、省心、明晰、有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在教学功效方面的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也是追求教学个性化的一种表现。
  三、用史学观念引领、统筹教材
  历史的史实可能会改变,但不能无原则地改变。相同的历史史实,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这就是认识的不同,站得高一点说就是史学观的不同。史学观念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发展。如果我们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来观照历史,在新的史观引领和统筹下的教学视角就会发生变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我们对“租界”、“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就会出现新的变化。或者可以说,新的史学观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复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更能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影响。
  史学观念实际上是教材和教学的灵魂,我们有时虽不能直接看到其身,但在教材和教学中却能处处感觉到它的存在,决定着我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态度,决定着我们能否多元地理解历史,也决定着我们用教材教时的侧重和取舍。用新的史观观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我们在肯定它们在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过程的一定意义外,它们的价值应更多侧重于给我们民族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教训等方面。
  四、用“史证”意识鉴定、厘定教材
  历史学讲究“史证”,评价结论的获得凭的是史实。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相同史实基础上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认识,这实际上体现了历史学的丰富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如果缺乏“史证”意识,有意背离基本的史实,历史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俱丧,那么它的生命就会气若游丝。对于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大家普遍认为抗日战争时期那段历史存在着很大缺陷。内容的压缩和简化自不必说,虽然对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部分内容有所增加,但政治偏见导致了史观的偏差、对基本史实的掩盖和情感上的倾向性。抗战史的教学应跳出党派和阶级的成见,以“全民族的抗战”作为基本的历史观,以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为基本的依据,增加国民政府将领(陈诚是抗战时期唯一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将领)、正面战场英勇抗战和社会各阶层抗战的史实。正像有些有识之士所说的,中国的抗战史如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或是共产党军队的“游而不击”的话,那抗战的胜利肯定是某种外部力量了。如果我们缺少应有的尊重历史的诚意,那么国共两党又怎能抛弃成见和面向未来呢?教学首先是一种公民教育,它应挖掘出对今天和未来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借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素材,启发学生的爱国心、民族的上进心,获得丰富多样的有益的历史启示。跳出历史为尊者讳、为一己所用的圈子,才能增强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主观评价的尽量客观性,让历史凭全面、客观的史证来为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服务,让学习者从中悟出历史的慎重、客观、尊严和真正启迪后人的价值。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上也存在类似的倾向,历史因后人的政治倾向和急功近利显得缺乏宽容和温情,仅凭一次实际力量悬殊的战争把它永远钉上了失败和破产的耻辱柱上。
  五、用反思意识价值化、意义化教材
  我们的民族为什么会在近代以来落伍,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反思意识。这是封建主义给我们留下的余毒。一会儿的“左倾”、一会儿的“右倾”让我们这个民族受尽折腾,较多的反思往往是在我们民族面临重大灾难之际,我们不能像世界其他民族一样把反思贯穿发展的始终。中华民族要重新崛起,恒久的反思、深刻的反思意识是腾飞的有力翅膀。读史让人明智,明智的前提就是读史过程中的反思。增强历史反思意识,在挫折、落后之处苦苦寻找差距的原因和上下求索发展的正确道路,在伟大之处理智、冷静地反思不足,在发展之中时时警惕着前进过程中的新危机,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在弥补民族精神严重不足方面功莫大焉。现行教材运用反思意识来价值化、意义化教材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教材中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课,从辉煌中留给我们的反思基本没有。笔者在教学“四大发明”时,按照地域和影响把它分解为“中国四大发明”、“走向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两部分(在原标题的基础上加上“走向世界的”五个字),在此基础上对“四大发明”的评价也就有了东西方两个方面,由此师生会自然地产生出“四大发明”在中西方不同命运的感慨和认识。科学技术要成为生产力有个转化过程,转化要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条件。那么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呢?如果是生产力的话,它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又有哪些?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在教材基础上自然赋予的,且确实是学生需要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和意义的。教材和教师在提供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内容方面应慧眼独具、良知不泯。
  发展教材既是编者、专家、学者的事情,也是教师、学生的事情。编者、专家、学者编写出的教材是供教师、学生使用的,是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的,作为使用者和被服务者的教师和学生对产品最有发言权,对产品作某些适合自己胃口的改造和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施宏.职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抗日战争篇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2]吕秀.美育与历史教学并存,高效与历史教学同在[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3]尤克光.历史教学与反封建思想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8).
  (责任编辑:沈彬)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须重构课程模块、改变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26-03  一、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重构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活的教育学”,先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20世纪70年代末起,他的30多部著作陆续被译成中文出版,深受我国教育工作者喜爱。本文逐部加以简要介绍,旨在展示这部百科全书的恢宏框架,为读者提供进一步搜寻阅读的线索。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文本;梗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今年暑假前,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我早有耳闻,也非常喜欢读他的书,于是,上班的空儿便情不自禁地读起来,白天的时间有限,晚上回家后继续读。读着读着,就很难放下来,每读一章,似乎都有好多话要说,便在每一页的空白处写上几句。  暑假来临了,我可以有足够完整的时间读了,越读越感受到于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不愧为我们的前辈和榜样。他对学生既有和蔼可
摘要:针对高职酒店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性和数字化资源库的实用性要求,当前的数字化资源存在着形式单一、共享性低和效用差等问题。高职酒店专业课程可以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优化数字化资源的品质,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提高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为学习者提供过程性控制提高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
摘要:以《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方案》为依据,结合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获奖作品《制动器拆装与排故》,分析课题选取、教学设计、比赛技巧,总结经验,探讨如何设计开发出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化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制动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C-0048-04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弗氏认为,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数学教育必须以“
摘要:教师发展带有显著的主体性特征,只有当自主发展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教师才能脱去“被发展”的外衣,冲破“高原期”的樊篱,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文化涵育是教师专业自觉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连云港市东港小学以立“港”远“航”主旨文化明晰教师的专业理念,以“港湾”特色环境文化固化教师的专业态度,以“航者”精神内隐文化支撑教师的专业追求,以一“体”两“翼”课程文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以此实现教师从“优秀”走
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从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基于儿童的提问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发现、回答和解决各种问题中不断进步的。在所有的提问中,利用证据提出疑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疑,则可以称得上是创新的种子。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有利于学生增强元认知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迸发更多的创造火花,甚至产生创造性成果。可以说,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及时、给力。紧凑而丰富的学习内容,活泼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每位学员在心底一次次激荡起学习的热情,让心灵经历了一次饱满而愉悦的“旅程”!  一、润心——“观”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名师工作室  参观了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9个名师工作室:阿里云电子发烧友工作室定位于产学研的结合;精勤烹饪名师工作室致力于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有共同“名师”的特质下,每
摘要:职业院校政产学研工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参与和多方协作。如何提高各方积极性、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南京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集团)开展了诸多尝试,形成了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政府是主导、职业院校是主体、行业企业是驱动、科研机构是引领和高等院校是支撑的合作机制,产生了诸多成果,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政产学研;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