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喜欢上作文,让写话、习作教学不再困扰我们呢?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提出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笔者本着降低学生起始阶段写作难度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力求为以后更好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以说促写;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教育部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组提出了“说话写话”的教育理论。说话写话,主要指针对6-8岁儿童所进行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训练,主要由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共同组成,目的在于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小学初始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尽量减少对学生束缚,上规矩不早,也不严,放低门槛,循序渐进。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训练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多途径地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开启写话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好一件事兴趣是最关键的。然而我们发现不少的学生见到作文就感到“头疼”,叫苦连天,小小年纪就谈作文色变,更谈不上兴趣了。一方面是记了不少流水账:放学以后就看到谁来接,然后我吃了什么,到家里写作业,后来……另一方面写出来的作文尽是毛病,结结巴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渐渐就没有了。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话,不宜提过高的要求。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让他们关注自己的生活,为他们的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是关键所在。教师的指导就应围绕生活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在生活中产生“想写”的意识和欲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所闻,有所思所感,产生作文的念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比方说学校与家庭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老师、同学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学校活动和家庭活动也都是他们喜爱和热衷的,写话写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感兴趣。例如,刚刚过去了新年,可以问他们“过年有什么新鲜事?”“过年你家放鞭炮了吗,放鞭炮对雾霾有影响吗?”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比较乐意地表达,也易于表达,而且还受到了教育。
努力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同时,也要做到重激励,呵护写话兴趣。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够收获大人们的赞许、同学们的羡慕,自己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够像对待高年级学生那样,把优秀的作品經常张贴在“小作家”的展示栏中,不能认真审视学生萌芽时期的写话,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尽量使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一次,我都在班级举行“佳作赏析”,期末时,编印了“班级优秀写话选”,使大多数学生的文章有发表的机会,这样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就大大提升了,再加上老师激励性的话语,欢欣鼓舞的情景不言而喻。由此,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更加高涨了,“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
二、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叶圣陶先生就说话与作文的联系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他认为: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
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那么能说,有些学生说话过于简单,胆小的甚至语无伦次……这就需要老师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地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发言,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发挥带头引导的作用。无论内容如何,多表扬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表扬的滋味,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一方面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话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说和写是两个不同阶段,说的时候想什么说什么,可是一转化成文字就必须注重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是否顺达,是否全面,因此引导学生把“说”和“写”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进一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喜闻乐见,善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好作文离不开细致准确的观察。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从他们身边的事物、所处的环境、人的特点着手。比如:教室里摆设有无变化,班上来了个新同学长什么样,有同学家里养花的,可以按照茎叶花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也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描写花的叶子、花的特点。另外在观察的同时,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这样使观察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
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观察是否有条理、有次序,直接影响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顺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讲求顺序。例如我们在观察校园时,或先观察远处飘扬的国旗、威严的教学楼,再观察近处的树木花草、弯曲的石子路;或先观察近处的树木花草、弯曲的石子路,再观察远处飘扬的国旗、威严的教学楼。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把观察对象有条理地记在脑子中,才能把作文的条理写清,另外还能描述全面,避免造成遗漏的现象。
观察不能只靠眼睛来看,要喜“闻”乐“见”。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力。对于什么事物,都会习惯性地去观察。这是一种练好写话的好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鼓舞和推动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内在动力,而喜“闻”乐“见”善于观察更像是一种自觉动机,兴趣的动力加自觉观察的动机,让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编辑:陈岑)
【关键词】兴趣;以说促写;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教育部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组提出了“说话写话”的教育理论。说话写话,主要指针对6-8岁儿童所进行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训练,主要由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共同组成,目的在于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小学初始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尽量减少对学生束缚,上规矩不早,也不严,放低门槛,循序渐进。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训练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多途径地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开启写话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好一件事兴趣是最关键的。然而我们发现不少的学生见到作文就感到“头疼”,叫苦连天,小小年纪就谈作文色变,更谈不上兴趣了。一方面是记了不少流水账:放学以后就看到谁来接,然后我吃了什么,到家里写作业,后来……另一方面写出来的作文尽是毛病,结结巴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渐渐就没有了。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话,不宜提过高的要求。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让他们关注自己的生活,为他们的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是关键所在。教师的指导就应围绕生活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在生活中产生“想写”的意识和欲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所闻,有所思所感,产生作文的念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比方说学校与家庭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老师、同学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学校活动和家庭活动也都是他们喜爱和热衷的,写话写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感兴趣。例如,刚刚过去了新年,可以问他们“过年有什么新鲜事?”“过年你家放鞭炮了吗,放鞭炮对雾霾有影响吗?”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比较乐意地表达,也易于表达,而且还受到了教育。
努力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同时,也要做到重激励,呵护写话兴趣。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够收获大人们的赞许、同学们的羡慕,自己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够像对待高年级学生那样,把优秀的作品經常张贴在“小作家”的展示栏中,不能认真审视学生萌芽时期的写话,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尽量使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一次,我都在班级举行“佳作赏析”,期末时,编印了“班级优秀写话选”,使大多数学生的文章有发表的机会,这样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就大大提升了,再加上老师激励性的话语,欢欣鼓舞的情景不言而喻。由此,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更加高涨了,“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
二、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叶圣陶先生就说话与作文的联系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他认为: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
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那么能说,有些学生说话过于简单,胆小的甚至语无伦次……这就需要老师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地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发言,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发挥带头引导的作用。无论内容如何,多表扬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表扬的滋味,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一方面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话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说和写是两个不同阶段,说的时候想什么说什么,可是一转化成文字就必须注重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是否顺达,是否全面,因此引导学生把“说”和“写”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进一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喜闻乐见,善于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好作文离不开细致准确的观察。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从他们身边的事物、所处的环境、人的特点着手。比如:教室里摆设有无变化,班上来了个新同学长什么样,有同学家里养花的,可以按照茎叶花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也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描写花的叶子、花的特点。另外在观察的同时,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这样使观察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
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观察是否有条理、有次序,直接影响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顺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讲求顺序。例如我们在观察校园时,或先观察远处飘扬的国旗、威严的教学楼,再观察近处的树木花草、弯曲的石子路;或先观察近处的树木花草、弯曲的石子路,再观察远处飘扬的国旗、威严的教学楼。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把观察对象有条理地记在脑子中,才能把作文的条理写清,另外还能描述全面,避免造成遗漏的现象。
观察不能只靠眼睛来看,要喜“闻”乐“见”。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力。对于什么事物,都会习惯性地去观察。这是一种练好写话的好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鼓舞和推动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内在动力,而喜“闻”乐“见”善于观察更像是一种自觉动机,兴趣的动力加自觉观察的动机,让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