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陶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自然美,求真、求善、求美。透过这些诗中,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还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艺术特色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是一个分割裂据的乱世,他不满现实,视官场为陷阱。诗人早年虽有“性本爱丘山”和“猛志逸四海”的两面思想感情,经过实践后,不免对后一面心灰意冷,他把感情的表达隐藏在司空见惯的事件与事物的平直描述之中,草争迷茫中远人的村落,依稀可辨的缕缕炊烟,阵阵传来的深巷的犬吠和树头的鸡鸣,这种安谧淳朴的环境成了他对生活的向往的追求。东坡曾说:“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确是会心之言。人们常说渊明诗是绚烂归于平淡,其实,要从平淡自然之中,见出其奇趣精采,尤其是一段绚烂之精神,读渊明诗方是不枉。
从其众多作品中,我们可看到陶诗其中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求真、求善、求美,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他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中,虽然写过一些直接关系时政的诗,如《述酒》、《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等,表现了“金刚怒目式”一面,但更多的是以隐逸田园的诗人的面貌出现。因此,诗中表现对现实的态度不能不别具一些特色。如多歌咏人格的清高,赛场不移,表现不与腐朽现实同流合污的对抗精神;多以田园生活的经天纬地对比现实的污浊,表现对丑恶现实的鄙薄。所以田园隐逸气氛较浓。体现了一种纯朴之美。
第二,陶渊明对人格和生活、社会理想的歌咏,渗透到田园生活之中,通过田园景物体现出来,极富有意境美,如《归园田居》其一,在诗的后半部分是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十多亩宅地,八九间茅屋,堂前载有桃李,房后种有榆柳,方宅草屋,绿荫环护,一所农家院已活现纸上了,让读者意蕴尤存。
第三,诗人在意境的创造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自然、率真的意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宁静和修养,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第四,平淡自然的风格,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陶渊明诗歌的崇尚自然,求真、求善、求美,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一致的。他的诗作不存在沽名钓誉之心,无阿谀奉承之嫌,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无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直率而又自然,在《五柳先生传》中,作者就明确了创作的态度“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在《饮酒》诗前小序中亦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后人,可以说他的诗都是赤志之作,不为时政所拘,没有得失考虑,这正是他的诗能真敢真的内在动力。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是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情愿,便自然付之于笔端,就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一切是顺其自然。他的诗纯以自然来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的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无云”,全都是明白如话,好象绘画中的白描,平淡如水,却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陶渊明所描写的也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菊花,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一经陶渊明之手,便有了盎然的兴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跃然纸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陶渊明的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他的诗歌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崇尚自然,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不仅影响了之后中国整个诗云文坛,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都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人“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而且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有着现实的意义,今天我們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造和谐社会,不也是崇尚自然之美吗?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概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
[2]邓安生.陶渊明年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萧统.陶渊明序(卷四).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
[5]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265.
[6]宋代惠.冷斋夜话.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艺术特色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是一个分割裂据的乱世,他不满现实,视官场为陷阱。诗人早年虽有“性本爱丘山”和“猛志逸四海”的两面思想感情,经过实践后,不免对后一面心灰意冷,他把感情的表达隐藏在司空见惯的事件与事物的平直描述之中,草争迷茫中远人的村落,依稀可辨的缕缕炊烟,阵阵传来的深巷的犬吠和树头的鸡鸣,这种安谧淳朴的环境成了他对生活的向往的追求。东坡曾说:“渊明诗初读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确是会心之言。人们常说渊明诗是绚烂归于平淡,其实,要从平淡自然之中,见出其奇趣精采,尤其是一段绚烂之精神,读渊明诗方是不枉。
从其众多作品中,我们可看到陶诗其中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求真、求善、求美,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他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中,虽然写过一些直接关系时政的诗,如《述酒》、《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等,表现了“金刚怒目式”一面,但更多的是以隐逸田园的诗人的面貌出现。因此,诗中表现对现实的态度不能不别具一些特色。如多歌咏人格的清高,赛场不移,表现不与腐朽现实同流合污的对抗精神;多以田园生活的经天纬地对比现实的污浊,表现对丑恶现实的鄙薄。所以田园隐逸气氛较浓。体现了一种纯朴之美。
第二,陶渊明对人格和生活、社会理想的歌咏,渗透到田园生活之中,通过田园景物体现出来,极富有意境美,如《归园田居》其一,在诗的后半部分是描写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十多亩宅地,八九间茅屋,堂前载有桃李,房后种有榆柳,方宅草屋,绿荫环护,一所农家院已活现纸上了,让读者意蕴尤存。
第三,诗人在意境的创造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自然、率真的意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宁静和修养,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第四,平淡自然的风格,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陶渊明诗歌的崇尚自然,求真、求善、求美,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一致的。他的诗作不存在沽名钓誉之心,无阿谀奉承之嫌,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无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直率而又自然,在《五柳先生传》中,作者就明确了创作的态度“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在《饮酒》诗前小序中亦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后人,可以说他的诗都是赤志之作,不为时政所拘,没有得失考虑,这正是他的诗能真敢真的内在动力。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是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情愿,便自然付之于笔端,就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一切是顺其自然。他的诗纯以自然来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的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无云”,全都是明白如话,好象绘画中的白描,平淡如水,却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陶渊明所描写的也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菊花,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一经陶渊明之手,便有了盎然的兴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跃然纸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陶渊明的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他的诗歌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崇尚自然,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不仅影响了之后中国整个诗云文坛,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都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人“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而且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有着现实的意义,今天我們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造和谐社会,不也是崇尚自然之美吗?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概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
[2]邓安生.陶渊明年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萧统.陶渊明序(卷四).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
[5]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265.
[6]宋代惠.冷斋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