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器乐音乐在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发展,在巴洛克时期也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器乐开始脱离了声乐作品,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器乐作曲家同时也是器乐演奏家,为器乐乐曲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1750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去世也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关键词: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
  协奏曲出现于巴洛克晚期(17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巴洛克晚期的合奏曲主要体裁之一,分为独奏协奏曲和大协奏曲。基本上同一时期,悄然兴起了新的音乐风格——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开启了西方音乐承前启后的新的时代,于18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最兴盛的时期。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完成于这一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
  一、生平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与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都是最典型的和最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他出生于奥匈边境上的小镇上的贫穷车匠家庭,但尽管这样,浓郁的家庭音乐氛围是海顿在幼时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他在六岁时离开父母,并开始加入教堂开设的唱诗班学习,1740年正式加入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成为唱诗班歌童。但变声期后不得不退出唱诗班。他打工教书维持生活的同时,自学了作曲所需要的对位法,是从意大利作曲家和声乐教师波尔波拉(Nicola Porpora,1686-1768)学习作曲。
  他在1758年成为莫尔钦伯爵的小教堂唱诗班音乐指导并写出了他的一些早期交响曲。但是后来,莫尔钦伯爵家中出现财政危机,不得不解散了已有乐队。但这也给海顿的事业带来了转机。他于1761年开始为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亲王服务,在理想的环境下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也是在这里,他的音乐风格也逐渐成熟起来。
  他一生中一共创作了104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13首弥撒曲,20部歌剧以及4首清唱剧。
  二、风格
  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带有属于他的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主要来源于海顿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他的生活环境。古典主义产生于巴洛克晚期,对巴洛克音乐的风格有着继承与发展。
  巴洛克音乐主要关注对神灵的崇敬,很少会关注人的感情以及世俗,音乐歌颂神,教会礼拜以及宫廷贵族的欣赏,距离西欧大众化的音乐还是有所不同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创作多,也缺少感情,但是开始关注世俗和人的情感,关注人的生活,作品也开始能从其中找到人在生活中的影子,给予了人想象的空间,尽管这个空间还不是那么开放,但已经不是单纯的让人只会想到神,是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去的。音乐从原来的对神的赞颂逐渐转变为与器乐相关的音乐作品,大量的管弦乐作品,钢琴作品也大量涌入。这是古典主义音乐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区别。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以主调风格为主,亲切、朴素,音乐语言精干明快。海頓的作品其中既有巴洛克的辉煌、严谨、肃穆,也有古典主义时期的机智、轻快,表现人的淳朴感情,而非真正的戏剧性、悲剧性或论理因素,没有过多的雕琢,耐人寻味。他的音乐井然有序,犹如见识广博深谙人生的老者,旋律典雅优美,曲式稳健而轻松愉悦,各个声部都有美妙的均衡。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和大提琴家也开始热衷于大提琴独奏曲的创作,题材和体裁的扩琴的使用音域也进一步扩大,也就开始使用了拇指把位,共涉及五个八度,演奏技巧也更加丰富。《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使用了大量拇指把位,技术大胆,大提琴表现力也十分丰富,技术上具有挑战性。
  三、作品浅析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写作于1765年前后。它不仅仅拥有维也纳乐派的优雅,也有相当难度的技巧。全区共分为三个乐章。使用了古典主义协奏曲样式作成。但总奏与独奏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其中也包括巴洛克时期音乐遗留,因此,这是一首巴洛克与古典维也纳乐派相融合的音乐。第一乐章是典型的例子。
  第一乐章,是大家广为熟悉的,C大调,4/4拍,中板稍快。协奏型奏鸣曲式,开头由管弦乐总奏的轻快的主题,共21 个小节,紧接着以第一小提琴作为旋律中心演奏出来旋律是第二主题,都以C大调给出了提示。弦乐组和双簧管,法国号的合作使音乐具有爆发力和令人激动的情绪,密集又对位准确的音符,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相互配合,描绘出了18世纪宫廷生活的盛大场面。
  从第22小节开始出现大提琴的主旋律,依旧是C大调主和弦,但演奏出来的效果与乐曲开头的管弦齐奏有所不同,更加优雅,没有丝毫慌乱,主题演绎得更加深情,多次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紧凑的旋律织体中,也不乏独属于”海顿爸爸”的幽默诙谐;第41小节转入属调G大调,形成两段相似的旋律,音乐的氛围稍显不同,凸显相对较紧张的气氛;第79小节回到C大调再现,末尾增加了一段装饰性演奏,最后由管弦总奏开始的旋律结束。
  演奏时不要在和弦的音之间产生间断,换弓时要流畅不留痕迹,不要出现音头。音符以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居多,手握弓时手腕应保持放松,握弓不宜太紧否则会在换弓的时候产生不连贯和不协调的情况发生;级进的旋律先看似简单,实际演奏时要使每一个音都能被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却有难度,左右手的配合就很重要,两手要学会相互等待对方,当左手到位后,右手在进行运弓;不能因为快速而囫囵吞枣让音符乱成一团。
  弓法的分配在连弓和分弓的基础上也加入了连断弓和有规律的混合弓法,要合理分配各个音所要使用的弓的长度,跳音多用断弓演奏。这一时期的大提琴音域的使用也开始扩大,左手的技巧也在不断的增加,海顿作曲框架内的音阶进行,换弦和换指,都与大提琴的拇指把位息息相关。双音的使用,以三六度为主,分解八度音程进行级进演奏,使原本单薄简单的旋律线更加有表现力和扩张力。   在这个乐章中也有着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古典主义风格与巴洛克风格在18世纪是交叉并存的,装饰音是巴洛克是起的延续。在海顿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装饰音,并且这些装饰音都是十分具体的,因此在演奏时,要分辨清楚骨干音和装饰音的区别,例如:
  这一句中,三十二分音符的装饰音部分,原本只需要”si,dol,re,mi”以及单音”dol”即可,但是由于巴洛克的装饰风格的影響,海顿在写作时也运用了装饰音,这种华丽不显繁琐累赘,反而使这首曲子显得更加饱满,相当耐听。演奏技术的精致,写作方法的融合,是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第97小节回归主题,并且使用了变奏,海顿模仿了“ABA”形式的返始咏叹调,是对前面主部主题的重复,节奏型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也加入了新的内容和材料,使副部主题依旧和主部主题相呼应,并且是主题的到进一步发展,让开头所描绘出的宏大场景在人们的无限回味中渐渐落下帷幕。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与大提琴相关的作品,同d时期的莫扎特,贝多芬并没有为大提琴写过协奏曲,因此海顿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也是他的早期作品的佳作,为大提琴的音乐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因为一些人为原因,作品一度失传,在他的作品目录中虽然记载了关于大提琴的协奏曲,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原稿,直到200年后的1961年才被捷克的音乐学家奥德吉契·蒲尔克特在布拉格国立博物馆的拉德宁文库中发现的,由当年的演奏家魏格尔亲手抄写的手抄谱,并于1962年在布拉格复活首演,后又经过了其俄罗斯大提琴家M.罗斯托洛波维奇改编,流传于世间至今。
  海顿的一生都是在为宫廷服务,他是“交响乐之父”,他也是古典音乐史中著名的“高贵的奴仆”,在音乐保护人的制度下,他服务宫廷和贵族;在那个时代,赞助商也会花大价钱购买作品,但是能买到的只是作品,他们买不到作曲家的灵魂深处的真正感受与灵感。
  海顿曾说过:”艺术是自由的,不应受到各种机械规则的约束……设想有一个打动我的音乐,它对心灵和耳朵来说都是好的,完全令人满意的,那我绝不会因注意那些在规则上的错误而牺牲对我来说是美好的东西,那只是无聊的卖弄学问罢了。”他在音乐保护人的制度下生活了将30年,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下创作出了我们熟悉的乐曲,虽然晚年它的音乐并没有受到尼古拉儿时的关注,但是他为以后的乐队编制,交响乐四个乐章等等奠定了基础,为交响乐等音乐题材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邵文强.维也纳古典乐曲赏析[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绘本教学对于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教学中应用绘本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良好发展。本文从培养和提升幼儿想象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学绘本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学;绘本教学;应用策略  幼儿绘本由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能够促进幼儿阶段幼儿的发展。近年来,幼儿教学绘本教学逐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这一问题还在不断加剧,已经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这一问题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更不是几日便可见效的。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给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对策  引言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让学龄前儿童过早接触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照搬小学的教育模式,
期刊
摘 要:民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指导民歌创作实践、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广泛地开展乡土音乐教育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乡土民族音乐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宽乡土音乐视野,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弘扬、传承和振兴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蒙山山歌;乡土文化  前 言  民族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手
期刊
摘 要:自然美与艺术美关系的探讨素来都是美学体系的重心之一,本文重点在于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西不同的美学理论体系中寻找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联,得出自然美与艺术美是辩证统一的结论。  关键词:自然美;艺术美;差异;统一  一、自然美本质探究  自然美是一种有别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特殊审美形式,是具有自然属性和多方审美意义的客观存在。西方的自然美学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自然和谐”的关注,勃兴却是在20世
期刊
摘 要:兴趣意识下学习过程变得更为轻松快乐,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更加降低了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几率,反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规律的展开知识的探究,初中地理的信息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很少涉及的地理方位上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地理的差异化较大,地理的混淆知识点校对,让学生在学习中倍感疲累,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教育问题进行深思,创新地理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在愉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课程教学中的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外,还要重视阅读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主要任务。音乐在初中教育阶段,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尚存在很多的教学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教师要加大对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不断
期刊
摘 要:英语类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意义重大。尽管英语类竞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由于当今诸多高校中的竞赛管理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差异,竞赛管理和培训中存在着师资短缺、培训师资没有接续性、培训资料建设零散、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新型的竞赛管理模式以及培训资料库建设方式,给出具体的竞赛社团化运作模式以及资料库建设模式,最终达到完善竞赛管理和培训的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其高峰是宋元时期,在历经北宋、南宋、元这三个时期时,山水画的意境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且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的“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元代的“有我之境”,体现着画家的思想情感与客观山水的结合变化。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意境  中国山水画由来久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和王微是最早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和颁布,藏语文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藏语文教学作为藏民族地区的基础教学内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藏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初中藏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藏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推动藏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