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最突出的发展前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和信念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手,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在目前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想。
[关键词]:网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构想
一、网络时代的特征
20世纪最大的科技成果,莫过于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独立存在于现实空间之外的新的行动场所——网络数字空间。在这里,人类的活动没有了地域距离,并且几乎不会受到任何限制。飞速发展的网络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卷入其中,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化已不仅仅是信息社会在技术上的一种特征,更成为人类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网络化必然会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供了可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加强。再次,网络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而且,网络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居高临下”的“填鸭式”说教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
2.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快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的辐射领域与不很完备的网络管理和制度建设的矛盾,以及网络和网络信息自身的许多特性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网络中的信息“垃圾”,极易腐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意志,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异化现象。另外,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们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其次,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方法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严峻挑战,只靠教师站在讲台做报告、读文件的传统教育己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了。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这将对高校传统的以权威性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十分突出的冲撞。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1.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内虽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教育技术和网络管理落后。要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素质,即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然而,当前的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运用能手的教师实在太少,而且这种“复合型”教师不可能在短期内充实和提高。
(2)认识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尤其需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参与。
(3)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育”的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单调刻板,几乎是将“人灌”变为“网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尽管缺少了传统课堂上的束缚,但单向“网灌”的教育效果并不尽人意。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队伍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一切先进的科技和各种有利的条件,积极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或转变,它的实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1.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实践活动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和现实实践经验做出新的理性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四信教育;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网络法纪法规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
2.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在新环境下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变传统的变单向教育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变单纯灌输教育为主动灌输和正确引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呆板为灵活多样;采取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方法等。
3.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教育过程基本要素的重组和置换,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而使得教育者的角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这一转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网络信息素质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能力素质。
4.探索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教师应把握网络信息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特点(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等),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构建与网络相适应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机制、加强“两课”教学的网络载体建设和增补“两课”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立明,张育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难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4]杨立英.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发展论坛,2002,(10).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网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构想
一、网络时代的特征
20世纪最大的科技成果,莫过于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独立存在于现实空间之外的新的行动场所——网络数字空间。在这里,人类的活动没有了地域距离,并且几乎不会受到任何限制。飞速发展的网络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卷入其中,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化已不仅仅是信息社会在技术上的一种特征,更成为人类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网络化必然会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供了可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加强。再次,网络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而且,网络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居高临下”的“填鸭式”说教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
2.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快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的辐射领域与不很完备的网络管理和制度建设的矛盾,以及网络和网络信息自身的许多特性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网络中的信息“垃圾”,极易腐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意志,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异化现象。另外,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们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其次,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方法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严峻挑战,只靠教师站在讲台做报告、读文件的传统教育己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了。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这将对高校传统的以权威性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十分突出的冲撞。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1.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内虽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教育技术和网络管理落后。要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素质,即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然而,当前的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运用能手的教师实在太少,而且这种“复合型”教师不可能在短期内充实和提高。
(2)认识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尤其需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参与。
(3)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育”的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单调刻板,几乎是将“人灌”变为“网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尽管缺少了传统课堂上的束缚,但单向“网灌”的教育效果并不尽人意。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队伍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一切先进的科技和各种有利的条件,积极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或转变,它的实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1.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实践活动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和现实实践经验做出新的理性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四信教育;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网络法纪法规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
2.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在新环境下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变传统的变单向教育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变单纯灌输教育为主动灌输和正确引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呆板为灵活多样;采取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方法等。
3.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教育过程基本要素的重组和置换,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而使得教育者的角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这一转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网络信息素质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能力素质。
4.探索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教师应把握网络信息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特点(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等),积极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构建与网络相适应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机制、加强“两课”教学的网络载体建设和增补“两课”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立明,张育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难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4]杨立英.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发展论坛,2002,(10).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