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认识到教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把握数学学科特点和强化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的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改意识 教法研究 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强化教改意识。近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在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上孜孜探索,不懈努力,在素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摆脱不了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形成一种思维、行为上的定势,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对教改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教改意识不强,或贯彻力度不够;或虽有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的愿望,但不能落到实处;或缺乏参考模式,无处着手,致使“教改”只是一句空话,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强化教改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激励下学习、实践,逐步过渡和完善,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每个细节中都能透射出素质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认识强化教改意识的必要性
教师大都有教改意识,但该意识的强弱不同,因而导致对教学的认识、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产生较大的差异。当强意识在起作用时,会刺激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贯彻落实;会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会变成一种良性的发展势态,使课堂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而当弱意识起作用时,则少钻研教育理论,更少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或以为变变花样,教学过程中讲解流利,应对自如,信息量大,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意义下的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着实不便,还没有连说带画来得清楚,因而认为还是老一套办法好。这两种认识都不正确,都是老模式、老教法在起作用的表现。即使使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组织形式,加大了信息量,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不能算是素质教育。这是理论学习意识,改革求变意识,贯彻落实意识薄弱的一种表现。可见,强化教改意识,是促进数学改革的主要因素,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原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增强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的意识
数学,因其应用之广泛而显示其重要;因其堪称“思维之体操”而备受人们所喜爱;也因其抽象、难懂、枯燥,而使一部分学生望“数”兴叹。这是一门抽象、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不考虑其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作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本,是灵魂。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思”为主,以讲练辅之,不能把“练”看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练”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突不出“思”这个核心,就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就是记住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的错误认识。教师失去了教学目标,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造成学习的障碍和负担,数学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能力培养功能就无法实现。而突破这一点恰是本学科教学的一个难点,需学习、实践、总结、多次反复,才能把握。
三、强化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的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常常是由教师讲(甚至是紧锣密鼓的)、学生听,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或学生模仿例题、教师讲解方法,或由教师设置一个个狭窄的“隧洞”让学生钻,这样不利于突出数学“思维”的特性,也就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良好数学品质的培养。实际上,是对“主体”与“主导”两个地位的关系,要学生“学会”还是“会学”的关系,“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等少于思考的表现。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动脑等亲身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与获得这些知识的认识活动(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现在教学上,就要求学生寻求理解、经历或重组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与交流,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有机会发散思维,深入研究,使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两个地位的关系,充分展示教师“启”、“导”的才能,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把学法指导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课堂上把握好收、放、点、拨、评的度,真正把自己的“教”变成促进学生思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同时,要考虑给学生回顾、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会,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作出客观评价,使思维从矛盾中达成统一,从辩证、统一中得到升华。
教改,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给学生铺设一条光明大道,既能使学生思维随意驰骋,又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钻研教学理论,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总会有成绩,关键是要有锐意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思想意识,不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教改环境,强化教改意识,互相监督,互相激励,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就会有好的模式、方法出现,教学面貌会随之改观,教学质量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友林.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2]朱昕.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几个方法性问题[J].吉林教育,2009(35).
[3]黄亦婵.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2011(03).
[4]李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 ,2011(08).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改意识 教法研究 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强化教改意识。近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在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上孜孜探索,不懈努力,在素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摆脱不了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形成一种思维、行为上的定势,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对教改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教改意识不强,或贯彻力度不够;或虽有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的愿望,但不能落到实处;或缺乏参考模式,无处着手,致使“教改”只是一句空话,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强化教改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激励下学习、实践,逐步过渡和完善,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每个细节中都能透射出素质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认识强化教改意识的必要性
教师大都有教改意识,但该意识的强弱不同,因而导致对教学的认识、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产生较大的差异。当强意识在起作用时,会刺激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贯彻落实;会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从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会变成一种良性的发展势态,使课堂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而当弱意识起作用时,则少钻研教育理论,更少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或以为变变花样,教学过程中讲解流利,应对自如,信息量大,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意义下的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着实不便,还没有连说带画来得清楚,因而认为还是老一套办法好。这两种认识都不正确,都是老模式、老教法在起作用的表现。即使使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组织形式,加大了信息量,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不能算是素质教育。这是理论学习意识,改革求变意识,贯彻落实意识薄弱的一种表现。可见,强化教改意识,是促进数学改革的主要因素,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原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增强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的意识
数学,因其应用之广泛而显示其重要;因其堪称“思维之体操”而备受人们所喜爱;也因其抽象、难懂、枯燥,而使一部分学生望“数”兴叹。这是一门抽象、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不考虑其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作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本,是灵魂。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思”为主,以讲练辅之,不能把“练”看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练”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突不出“思”这个核心,就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就是记住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的错误认识。教师失去了教学目标,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造成学习的障碍和负担,数学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能力培养功能就无法实现。而突破这一点恰是本学科教学的一个难点,需学习、实践、总结、多次反复,才能把握。
三、强化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的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常常是由教师讲(甚至是紧锣密鼓的)、学生听,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或学生模仿例题、教师讲解方法,或由教师设置一个个狭窄的“隧洞”让学生钻,这样不利于突出数学“思维”的特性,也就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良好数学品质的培养。实际上,是对“主体”与“主导”两个地位的关系,要学生“学会”还是“会学”的关系,“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等少于思考的表现。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动脑等亲身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与获得这些知识的认识活动(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现在教学上,就要求学生寻求理解、经历或重组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与交流,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有机会发散思维,深入研究,使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两个地位的关系,充分展示教师“启”、“导”的才能,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把学法指导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课堂上把握好收、放、点、拨、评的度,真正把自己的“教”变成促进学生思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同时,要考虑给学生回顾、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会,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作出客观评价,使思维从矛盾中达成统一,从辩证、统一中得到升华。
教改,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给学生铺设一条光明大道,既能使学生思维随意驰骋,又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钻研教学理论,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总会有成绩,关键是要有锐意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思想意识,不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教改环境,强化教改意识,互相监督,互相激励,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就会有好的模式、方法出现,教学面貌会随之改观,教学质量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友林.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2]朱昕.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几个方法性问题[J].吉林教育,2009(35).
[3]黄亦婵.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下),2011(03).
[4]李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