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初时期描绘女子形象的木刻版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柔弱、顾影自怜的艺术风格,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人文因素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那一时期针对女性的贞静娴雅、神韵婉媚、弱柳扶风、风露清愁的审美标准,让笔者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创作兴趣,我汲取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艺术的表现方式,在人物的整体造型上运用了雕塑的语言来表现,并在其中加入自己对形体的认识,以一种意象的形式进行表现。
  关键词:民初丫鬟;意象造型;意境美
  一、 民初时期女性形象的艺术审美特征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一切行为方式都要服从于男性的伦理道德以及审美价值的标准。女性不管是丰腴娇艳也好,甜美娇羞也好,柔弱无骨也好,都是以男性的审美喜好为主,她们的价值是需要通过男性的认可才能有其价值和意义的。①中国传统女性始终处在被封建礼教所压迫的地位。在我的雕塑创作中,想通过雕塑的语言表达出对民国初年传统女性刚从封建牢笼中走出来的那种病态美的特殊感觉,寻求民初民间女子在不知不觉中失落的形象。对此 ,我采用了一种较为意象的雕塑表现手法,通过简单可爱的造型,使得人物形象在观赏者看来更具有现代感。创作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表现上,我经过反复的考证修改使得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更贴切当时的社会。
  二、 雕塑创作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手法
  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痛斥和批判了封建礼教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中国这一时期的女性刚刚逃脱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形成了柔弱无力的病态之美。这一时期欣赏女性的标准——贞静娴雅、神韵婉媚、弱柳扶风、风露清愁,让我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创作兴趣,在汲取了中国传统描述女性形象的艺术特征,同时用雕塑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审美理解,通过稍加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方式达到形神兼备、意象的特殊效果。
  雕塑创作中我选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用豪放不乏细腻、简练中蕴涵精彩、整体而又洒落的雕塑语言来描绘人物的形神,抒发出对那一时期女性病态美形象的特别感觉。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要表达的内容却是不简单的。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我做了几十个小稿,经过反复的琢磨、比较和老师多次的指导,最后运用了概括、夸张的手法,整体造型上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的外形以很少的曲折变化表达出既含蓄有稍透活泼的人物神韵,赋予了民初时期传统女性不同于以往的意境美。
  三、对民初女性形象的重新审美“塑造”
  创作中,为了使人物形象能够体现出摆脱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所导致的那种呆滞、迷茫的生活状态,通过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强调人物的神韵,将传统绘画中那种纤细俊秀的仕女形象(清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卵形脸、细眉凤眼、娇柔俏丽、削肩瘦身、病态的、弱不禁风进行变形,适当调整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头大身小,但依然具备着韵味,这也是中国古代雕塑典型的特点,人物身体仍然保留削肩瘦身的感觉,突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在整体造型上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使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只具有柔弱感,还有朴拙的恬静与可爱。为了更好地表达主观的精神情趣,表现创作中人物的性格、气质、精神以及情感活动,我认为人物的神情姿态是尤其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神”的刻画,把那一时期女性的审美标准大概地表现出来——细眉凤眼、樱桃小嘴,但用丰腴的脸颊代替原有审美中卵形脸的容颜特征,在柔弱中展现丰腴,这样能够使原有的病态美更加具备独特的审美需求。
  在人物发型头饰的刻画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对那一时期的发型了解太少,刚开始表现的时候,能够明显地感觉出它有很多地方不到位。通过收集各种资料中的发型样式,我选择了有点花样变化的造型,避免了三个人物发型上的雷同。使得人物形象有了出彩的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人物恬静可爱的一面。
  为了使雕塑作品更加精彩,着色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件完整雕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选择纹饰过程中:起初,我采用的是中国清末时期的一些传统纹饰,但其内容太过繁琐,与这组雕塑的表现形式上不够统一;其次,我又采用了青花瓷的效果,通过资料我了解到青花瓷纹饰十分规矩,有一气呵成感,其中纹饰较繁密,但规矩繁密的青花瓷纹饰与概括夸张的人物外形有明显的不协调;最后,经过多次的查找资料,并在小稿上实验,终于在敦煌壁画中发现了一种适合作品的着色方法——晕染法,于是结合此种方法一遍一遍的反复染涤完成了作品的着色,其中局部地方采用隐透底色以此来丰富作品的颜色。最终让人物形象、色彩效果、环境气氛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作品中的内容、形式、情趣与意境和谐地展现在这组雕塑创作中。
  四、结语
  “展现出精神的仍然是外形状再与质的充分地域化相融,更能展现出巨大的精神力度,这就是那种‘气’……”
  这样的精神是不是就是清末民初时期文人的思想、审美的观念呢?如果是这样,“外形状”不就是我们所谓的形式,是雕塑的语言。我思考着将这样的精神凭靠自己的感觉,用雕塑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种精神的感觉构成了物质形式的空间,就是在那样的感觉下,产生了创作这组雕塑作品的强烈兴趣。创作的过程中,将文人对女性的审美与我的审美理解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赋予她时代的意义,也使“形式与精神同时出现时”的形式上更具有现代感。虽然采用了传统的题材,传统意象的表现手法,然而夸张的造型、素雅的色彩、特色的器具却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仕女形象塑造的更具现代感与轻松意味。
  注释:
  ①[摘自 :http://www。studa。net/yishu/081113/11075534。html]
  参考文献:
  [1] 张大勇.中国雕塑的故事[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南京森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孙胜银, 苏立群)
其他文献
摘要:姓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对英语姓氏产生的时间、原因、分类及含义进行探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民族历史、文化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诺曼征服;血缘关系姓氏;地名姓氏;职业姓氏;绰号姓氏  和中国人先有姓,继而有氏,最后才有名的历史刚好相反,英国人的祖先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过着只有名而无姓的生活。这一点在现存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作品《贝奥武甫》中可见一斑。在这
期刊
被公认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然而仔细研读这部世界一流的作品后,发现它在塑造和刻画人物尤其是典型人物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实际效果往往不能完全吻合;越是想抬高或贬抑某一人物,留给读者的却常常适得其反。这就形成了《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的矛盾,给分析作者的创作本意与人物性格、典型意义等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尴尬。这些矛盾和尴尬在《三国演义》中是比较普遍的,而归根到底
期刊
摘要:宫泽贤治是日本著名的农民诗人,童话作家。他的作品独具风格,被翻译成数种语言,广被传播。如今,贤治的作品已不是简单的童话,还可以延伸到更深远的意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耐人寻味且寓意深刻。同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很多事物现象频繁地出现。比如“星”“星座”和“烧身”幻想等现象。文章就此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宫泽贤治;星和星座;烧身自杀  一、星和星座  在宫泽贤治的作
期刊
摘要:这部由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的《鸟人》在上映之初几乎场场爆满,身为‘闲人三部曲’之一的《鸟人》延续了过士行一贯的创作理念——以悖论的眼光看待人类生存困境,揭露了一种人类自我封闭的生存状态和种种冲突,使其作品性质、作品意象和内涵拥有诸多有待挖掘之处。  关键词:过士行;闲人;意象  一、《鸟人》的定位  纵观过士行比较早期的戏剧,如闲人三部曲的《鱼人》、《鸟人》、《棋人》以及《坏话一条街》,在这
期刊
摘要:通过对汉魏至东晋十六国关陇士人玄学化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认为以皇甫谧为代表的关陇士人群体,在汉魏时期迁徙聚居于洛阳及其西郊。起先皇甫谧主攻礼学,之后深受正始玄学代表何晏、竹林名士嵇康思想的影响,由原来文武兼修的儒家事功传统,转变为崇尚自然、儒道兼修的玄学思想。  关键词:皇甫谧;玄学化;洛阳  魏晋时期,玄学仅限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作为当时关陇地区最为著名高士之一的皇甫谧,从地缘和演变
期刊
摘要:互文是指所指称的两个事物的语义关系可以互相交换。从结构和语义上可以分成不同种类,文章对互文及其特点进行一些考量。  关键词:互文;分析  一、互文的定义  互文是指为了避免行文的平板单调或适应字数的限制,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给出这样的定义
期刊
摘要:江西书法,传统悠久,自唐代以来,江西书坛便代有人出。从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出发,了解各个地市书法家的概况,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对于书法家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并对资料进行发掘、整理和分析,研究当代江西书法家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江西;书法家;地市;分布  江西的书法艺术渊源久远,人才辈出,而且不乏开启流派的大家,唐代江西赣州的钟绍京,继承家学渊源,他的《灵飞经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
期刊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但高明的作者使用某一手法时,往往不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同时穿插运用其它方法。对比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对比手法,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达到突出人物形象,
期刊
摘要:模因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模因论角度,阐述了“屌丝”这一网络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模因论;屌丝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并体现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总会衍生出特定的流行语,折射出各种社会现象。从文革时期的“贫下中农”到改革初期的“万元户”再到时下最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屌丝”,这些语言的更替变迁勾勒出了社会发展的轨迹。2012
期刊
摘要:通过因果范畴作为主体的先天认知形式和因果原理作为经验对象的先天构成法则来解读康德的因果观。其因果律是从纯粹知性范畴的先验观念性到经验对象因果律的经验实在性的统一。  关键词:因果律;因果范畴;时间图型;泛在性;齐一性  康德认为因果关系是一种先天的认识形式,我们必然以这种认识形式去认知客观对象。并且因果原理作为一种先天的法则参与到经验的构成中去,使经验成为可能。这就是因果规律普遍存在的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