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但高明的作者使用某一手法时,往往不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同时穿插运用其它方法。对比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对比手法,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中心的目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可以说俯拾即是。
一、人物形象的外貌对比
外貌描写是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作者力图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体型、姿态等方面的描摹,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那么,将一个人物外貌的变化进行对照,就可以传达出更多的信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少年时的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段描写勾勒出一个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少年形象。中年时的闰土“脸色灰黄,深深的皱纹如石刻一般,眼睛周围红肿,穿着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根树皮……”,作者有意将两次外貌进行对比,让读者去感受闰土的巨大变化,进而思考其变化的社会原因,揭示作品的主题。
小说《红楼梦》对人物外貌的精雕细刻比比皆是,并有意识地将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让读者感受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其中第三回中是作品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亮相,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见其美貎娇弱;迎春的“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可见其文静善良;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可见其好强聪颖;珠光宝气的凤姐自然与其他姊妹形成鲜明对照,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地位、身份及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人物形象的语言对比
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法。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把握了小说中人物自身的典型语言,也就把握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高明的作者往往通过人物前后语言的对比,来凸显人物性格。在《范进中举》中,当范进因没有参加考试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结果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嘲骂范进“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则称赞女婿范进为“天上的文曲星”、夸范进“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让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嘲弄的境地,丑态百出,显露原形。
优秀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称赞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他们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总要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当他们发现于勒已成为穷光蛋时,于勒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 “流氓”。 在前后矛盾的语言中,可鄙又可怜的势利小人物形象,便让跃然纸上。
三、人物形象的动作对比
动作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许多作品往往不是单一地对人物进行动作的描绘,而是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个性。《陈焕生上城》中,被吴书记安排在宾馆的陈焕生,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住在宾馆后,便“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而当他得知住一夜宾馆要五元钱时,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穿着鞋,再也不怕弄脏地面,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并对着皮凳,“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陈焕生在宾馆前后截然不同的动作行为,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农民狭隘自私的心理。
有时作者还有意将人物与人物做横向的对比。《水浒传》第三回中鲁达为救金翠莲父女,“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又向史进借银两,史进表示根本不用再归还,然后“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然后鲁达向李忠借银两,李忠却只摸出二两银子。鲁达慷慨大方,与李忠的器量狭小,便在这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人物形象的态度对比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巨大反差,在小说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面对一只白毛小猎狗,出尽洋相。当他不知道狗主人是谁时,他要弄死狗,并罚狗主人的款;当他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便宣称狗是无辜的,被狗咬伤的首饰匠赫留金想讹诈;后又听说狗不是将军家的,便称狗为下贱胚子,要教训狗的主人……走狗警官对待不同身份的狗主人而表现出不同态度,前后六次态度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同时揭露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有时,作者还会制造另一种形式的对比,即对于同一事件,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来揭示人物性格。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描写葛朗台夫妇临终的情节时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弥留之际,葛朗台太太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她祝福女儿早日脱离苦海,因为“幸福只有在天上”。而葛朗台呢?他惟一放心不下的是金子,而不是女儿。欧也妮跪在他面前,他非但没有祝福,反而布置任务:“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一个心中只有女儿,一个心中只有金子,通过对比突出了葛朗台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总之,对比是小说中的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恰当运用对比手法,无疑会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一、人物形象的外貌对比
外貌描写是小说在刻画人物时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作者力图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体型、姿态等方面的描摹,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那么,将一个人物外貌的变化进行对照,就可以传达出更多的信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少年时的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段描写勾勒出一个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少年形象。中年时的闰土“脸色灰黄,深深的皱纹如石刻一般,眼睛周围红肿,穿着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根树皮……”,作者有意将两次外貌进行对比,让读者去感受闰土的巨大变化,进而思考其变化的社会原因,揭示作品的主题。
小说《红楼梦》对人物外貌的精雕细刻比比皆是,并有意识地将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让读者感受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其中第三回中是作品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亮相,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见其美貎娇弱;迎春的“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可见其文静善良;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可见其好强聪颖;珠光宝气的凤姐自然与其他姊妹形成鲜明对照,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地位、身份及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人物形象的语言对比
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法。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把握了小说中人物自身的典型语言,也就把握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高明的作者往往通过人物前后语言的对比,来凸显人物性格。在《范进中举》中,当范进因没有参加考试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结果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嘲骂范进“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则称赞女婿范进为“天上的文曲星”、夸范进“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让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嘲弄的境地,丑态百出,显露原形。
优秀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称赞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他们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总要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当他们发现于勒已成为穷光蛋时,于勒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 “流氓”。 在前后矛盾的语言中,可鄙又可怜的势利小人物形象,便让跃然纸上。
三、人物形象的动作对比
动作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许多作品往往不是单一地对人物进行动作的描绘,而是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个性。《陈焕生上城》中,被吴书记安排在宾馆的陈焕生,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住在宾馆后,便“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而当他得知住一夜宾馆要五元钱时,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穿着鞋,再也不怕弄脏地面,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并对着皮凳,“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陈焕生在宾馆前后截然不同的动作行为,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农民狭隘自私的心理。
有时作者还有意将人物与人物做横向的对比。《水浒传》第三回中鲁达为救金翠莲父女,“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又向史进借银两,史进表示根本不用再归还,然后“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然后鲁达向李忠借银两,李忠却只摸出二两银子。鲁达慷慨大方,与李忠的器量狭小,便在这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人物形象的态度对比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巨大反差,在小说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统治的忠实卫道士,面对一只白毛小猎狗,出尽洋相。当他不知道狗主人是谁时,他要弄死狗,并罚狗主人的款;当他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便宣称狗是无辜的,被狗咬伤的首饰匠赫留金想讹诈;后又听说狗不是将军家的,便称狗为下贱胚子,要教训狗的主人……走狗警官对待不同身份的狗主人而表现出不同态度,前后六次态度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同时揭露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有时,作者还会制造另一种形式的对比,即对于同一事件,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来揭示人物性格。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描写葛朗台夫妇临终的情节时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弥留之际,葛朗台太太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她祝福女儿早日脱离苦海,因为“幸福只有在天上”。而葛朗台呢?他惟一放心不下的是金子,而不是女儿。欧也妮跪在他面前,他非但没有祝福,反而布置任务:“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一个心中只有女儿,一个心中只有金子,通过对比突出了葛朗台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总之,对比是小说中的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恰当运用对比手法,无疑会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