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是摆在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因势利导,从学生的阶段发展出发,科学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利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如:图表、学生口述、竞猜、游戏等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
【关键词】 数学语言;口述;数学思维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深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基本数理、计算方法的理解. 从一年级开始,数学课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口述规范化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口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和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刚入校园的儿童,生活经验极少,语言表达往往有困难,上课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句话都不能说完整.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有很多插图,怎样充分运用这些插图的直观形象作用是训练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领悟图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学生敢说多说的情境,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用身体语言示范:小红右手拿着2个苹果,左手拿着1个苹果,故意做了一个两手合并的动作让学生看,再指着插图问:“现在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2个苹果和1个苹果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苹果. ”接着让学生连起来再说一说.
二、利用教具演示,培养学生口述演示过程的能力
教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在直观教学过程中,教具的运用、演示的过程隐蔽着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算理和算法.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仔细记忆,再让学生口述教具的演示过程,使知识进一步内化.
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自制一个有10个小格的长方形盒子,里面放入9个乒乓球,外面放2个乒乓球. 我演示以下几个过程:1.把盒子里的9个乒乓球凑成10个,需要放进几个?2.盒子外的2个可以分成几个?3.把几个放进盒子里,就能把盒子装满?4.装满后盒子外还有几个?再和盒外的一个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个?演示时,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怎样将老师的演示过程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把盒子收起来让学生口述:刚才盒子里有9个乒乓球,盒外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这样,学生对凑十加法的情境表象就很深刻了,会很快算出:“9 2 = 11. ”
三、在学具操作中,培养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手脑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求知生活中获得思维过程和情境的表现,以及对于抽象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具,让学生先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画一画,然后再要求学生口述这些过程. 这样,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便加深了.
例如,在教学“13减5等于多少”时,我要求学生照学具进行操作,并提出问题:要想从13根木棒里拿出5 根,应该怎么拿呢?个位上的3不够减5,怎么办呢?当学生通过操作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这样,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不仅学会了退位减法,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了培养.
四、在式题教学时,引导学生口述式题的意义
在式题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只学会进行试题计算,还重视学生学会读式题,会讲出式题各部分数、各部分名称、运算符号以及式题的意义. 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6 7 = ?”时,我要求学生会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7加6等于多少,理解7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13减7又等于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一说“7加6与13减7”有什么不同点,这是为什么. 我还引导学生根据式题进行口述训练,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
五、在应用题教学时,培养学生口述题意和解答方法
学生从图画式的应用题到表格式的应用题,再到图文结合的应用题,直至文字式应用题的各种阶段,都离不开口述的培养和训练,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数学语言最有利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小红做了4朵红花,又做了3朵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学生绝大多数都会说:7朵花. 这时,我引导学生说完整一些,懂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问什么,让我们计算什么,合起来是几朵花,让学生懂得应用题除了有已知的条件外,还有一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懂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其次,在学生了解题目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口述题中的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有利于学生懂得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上述几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巩固了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语言;口述;数学思维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深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基本数理、计算方法的理解. 从一年级开始,数学课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数学语言口述规范化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口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和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刚入校园的儿童,生活经验极少,语言表达往往有困难,上课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句话都不能说完整.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有很多插图,怎样充分运用这些插图的直观形象作用是训练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领悟图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学生敢说多说的情境,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用身体语言示范:小红右手拿着2个苹果,左手拿着1个苹果,故意做了一个两手合并的动作让学生看,再指着插图问:“现在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2个苹果和1个苹果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苹果. ”接着让学生连起来再说一说.
二、利用教具演示,培养学生口述演示过程的能力
教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在直观教学过程中,教具的运用、演示的过程隐蔽着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算理和算法.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仔细记忆,再让学生口述教具的演示过程,使知识进一步内化.
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自制一个有10个小格的长方形盒子,里面放入9个乒乓球,外面放2个乒乓球. 我演示以下几个过程:1.把盒子里的9个乒乓球凑成10个,需要放进几个?2.盒子外的2个可以分成几个?3.把几个放进盒子里,就能把盒子装满?4.装满后盒子外还有几个?再和盒外的一个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个?演示时,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怎样将老师的演示过程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把盒子收起来让学生口述:刚才盒子里有9个乒乓球,盒外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这样,学生对凑十加法的情境表象就很深刻了,会很快算出:“9 2 = 11. ”
三、在学具操作中,培养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手脑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求知生活中获得思维过程和情境的表现,以及对于抽象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具,让学生先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画一画,然后再要求学生口述这些过程. 这样,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便加深了.
例如,在教学“13减5等于多少”时,我要求学生照学具进行操作,并提出问题:要想从13根木棒里拿出5 根,应该怎么拿呢?个位上的3不够减5,怎么办呢?当学生通过操作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这样,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不仅学会了退位减法,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了培养.
四、在式题教学时,引导学生口述式题的意义
在式题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满足于学生只学会进行试题计算,还重视学生学会读式题,会讲出式题各部分数、各部分名称、运算符号以及式题的意义. 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6 7 = ?”时,我要求学生会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7加6等于多少,理解7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13减7又等于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一说“7加6与13减7”有什么不同点,这是为什么. 我还引导学生根据式题进行口述训练,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
五、在应用题教学时,培养学生口述题意和解答方法
学生从图画式的应用题到表格式的应用题,再到图文结合的应用题,直至文字式应用题的各种阶段,都离不开口述的培养和训练,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数学语言最有利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小红做了4朵红花,又做了3朵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学生绝大多数都会说:7朵花. 这时,我引导学生说完整一些,懂得题目告诉我们什么,问什么,让我们计算什么,合起来是几朵花,让学生懂得应用题除了有已知的条件外,还有一个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懂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其次,在学生了解题目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口述题中的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有利于学生懂得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上述几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巩固了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