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探讨教学方法,变革和创新教与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利用机会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 能力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去实施化学教学。
一、不断探讨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论中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一个方面,课程不只是政府和专家关心的事,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上传下达”,教学过程也不只是传授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需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教学,教的内容不断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内容,使教与学的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活动,一切活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情感性,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探索,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休验,使教学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喜悦,也分担双方的挫折和困惑。因此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得“营养”和价值的过程,更是师生在平等交往,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广泛摄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当今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多种学科、多种技能的整合,社会的需求越来越看重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应体现时代的这一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促使教师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方面与时俱进,而不被教材内容所限制,有效的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依据事实:在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一个石油钻井突然发生井喷事故,井下巨大的压力使液体、气流冲出高达数千米,波及面达方圆5km之大。喷射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物。许多人在睡梦中被夺去了生命。这次事故造成了243人死亡,导致大范围的农田、山林、水源、土地、空气受到污染,动植物死亡。据报道,事发生后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大范围内喷洒碳酸钠溶液”。可设置下列问题:
①此措施为什么能起到消毒的目的?
②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喷洒?为什么?
(答案①碳酸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效的将有毒物质硫化氢转化为无毒物质;②不宜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洒,虽可发生2NaOH+H2S=Na2S+2H2O反应,但由于NaOH是强碱会给喷洒处带来新的碱性污染,也不宜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发生Ca(OH)2+H2S=CaS↓+2H2O反应后,会使土地、山林、农作物等喷洒物的表面形成 CaS的表面覆盖层而造成新的灾害。)教学过程中广泛摄取教学资源,才能展示新的化学视角,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才能灵活驾驭教材,而不被教材所禁锢,无疑是符合课改要求的。
三、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学习的需要,它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以课堂内容限制学生,应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去想,去验证。例如,在冬季,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清扫地面上积雪而向马路上撒了一些盐,为什么这样做?遇到这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思考、多做假设,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教材,上网查询,实际观察,学生自己求证等手段解决,也可以设置研究性实验验证:将一些碎冰放在100mL烧杯中,加入一些盐,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使学生明白了,加入少量盐以后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这个实验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寻找答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明白了海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四、开放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体系特别强调探求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其中以实践活动为主。实验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探究性、体验性等学习方式,不仅强调知识结果的表达,而且强调过程的呈现。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问题,设计实验上。
总之,化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信、好学、勇于探索真理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 能力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去实施化学教学。
一、不断探讨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论中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一个方面,课程不只是政府和专家关心的事,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上传下达”,教学过程也不只是传授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需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教学,教的内容不断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内容,使教与学的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活动,一切活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情感性,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探索,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休验,使教学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喜悦,也分担双方的挫折和困惑。因此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得“营养”和价值的过程,更是师生在平等交往,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广泛摄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当今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多种学科、多种技能的整合,社会的需求越来越看重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应体现时代的这一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价值,促使教师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方面与时俱进,而不被教材内容所限制,有效的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的心理距离,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依据事实:在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一个石油钻井突然发生井喷事故,井下巨大的压力使液体、气流冲出高达数千米,波及面达方圆5km之大。喷射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物。许多人在睡梦中被夺去了生命。这次事故造成了243人死亡,导致大范围的农田、山林、水源、土地、空气受到污染,动植物死亡。据报道,事发生后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大范围内喷洒碳酸钠溶液”。可设置下列问题:
①此措施为什么能起到消毒的目的?
②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喷洒?为什么?
(答案①碳酸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效的将有毒物质硫化氢转化为无毒物质;②不宜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洒,虽可发生2NaOH+H2S=Na2S+2H2O反应,但由于NaOH是强碱会给喷洒处带来新的碱性污染,也不宜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发生Ca(OH)2+H2S=CaS↓+2H2O反应后,会使土地、山林、农作物等喷洒物的表面形成 CaS的表面覆盖层而造成新的灾害。)教学过程中广泛摄取教学资源,才能展示新的化学视角,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才能灵活驾驭教材,而不被教材所禁锢,无疑是符合课改要求的。
三、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学习的需要,它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以课堂内容限制学生,应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去想,去验证。例如,在冬季,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清扫地面上积雪而向马路上撒了一些盐,为什么这样做?遇到这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思考、多做假设,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教材,上网查询,实际观察,学生自己求证等手段解决,也可以设置研究性实验验证:将一些碎冰放在100mL烧杯中,加入一些盐,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使学生明白了,加入少量盐以后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这个实验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寻找答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明白了海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四、开放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体系特别强调探求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其中以实践活动为主。实验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探究性、体验性等学习方式,不仅强调知识结果的表达,而且强调过程的呈现。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设计问题,设计实验上。
总之,化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信、好学、勇于探索真理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