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有许多典范:马篷起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如今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使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靠每个人去充实、赋予和提升,它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无论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追求崇高的理想价值,追求人的精神贡献。
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等,但是其主旨却基本相同——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管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还是《最后一次讲演》中面对枪杀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不管是镇定指挥救出船上所有人后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真正强者哈尔威船长还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保尔?柯察金,都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
二、在写作训练中提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写作中的生命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这样就可以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范仲淹……现代的鲁迅、巴金……国外的安徒生、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办黑板报、办手抄报、开展 “生命的意义”的主题讨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和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如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片、看一些图片展览,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如果希望青少年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让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开得绚烂辉煌!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使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靠每个人去充实、赋予和提升,它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无论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追求崇高的理想价值,追求人的精神贡献。
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等,但是其主旨却基本相同——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管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还是《最后一次讲演》中面对枪杀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不管是镇定指挥救出船上所有人后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真正强者哈尔威船长还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保尔?柯察金,都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
二、在写作训练中提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写作中的生命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这样就可以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范仲淹……现代的鲁迅、巴金……国外的安徒生、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办黑板报、办手抄报、开展 “生命的意义”的主题讨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和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如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片、看一些图片展览,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如果希望青少年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让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开得绚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