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当前三大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思考和探索
  
  合作学习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它”、触摸“它”时,就会发现很多隐藏在“美丽”背后的一些问题。如果对合作学习方式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必然会使这一学习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以下是我对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很快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有许多优点,如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过去课堂“一潭死水”的状况。但是反思课改以来的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又存在着摆空架子、缺乏实效性等现象。教师在操作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导致合作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仔细一看,这“空前的热烈”背后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阵”。有的搞“一言堂”,小组中优秀者滔滔不绝,后进生却成了陪衬,甚至整节课一言不发,充当听众,即使有不同见解,也不会受到重视,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目前,合作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状态,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构建不够合理、不够均衡;2、合作目标不够明确;3、合作时机不成熟;4、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调控能力。5、教师评价激励肤浅片面。
  二、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对策
  为了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灵活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等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每小组7—8人,其中每个层次的学生1—2人;同时,每个小组要设立正、负小组长两名,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明确提出合作课题。问题是合作、讨论的中心,要讨论的问题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此,问题一定要围绕教材中心内容并选取重难点、关键点、疑点、热点、易混点,注重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一个有价值的合作课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问题难易程度的适中性。合作问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难度,肤浅、简单的问题不值得合作、讨论,但是,问题又不能难到学生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要做到难易适中,不要漫无边际地四面撒网,否则就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情境的启发性。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善于捕捉合作时机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合作时机,以便充分调动小群体的智慧,使合作学习水到渠成见实效。学生遇到问题有一定难度时。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会深入反复思考,力求解决,而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应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从而找到新的答案。这样的“柳暗花明”更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当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答案,而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面临问题需要相互交流时。学生渴望合作交流,相互启发,这样的合作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四、适时调控合作进程
  要使小组合作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取得实效,教师就要适时地调控合作进程。调控合作中教师的“导演”角色。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当好“导演”,不能放弃自己的指导地位,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冲突,出现过激的行为,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这时,教师不能为强调友好与合作而一味指责任何冲突,而应鼓励他们去协调合作中的认知冲突。它是学生智慧的碰撞,是切磋学习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五、注重合作学习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增加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失去了它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也就难以落到实处。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挖掘潜能创造了条件,其学习结果是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合作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已成为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合理分组,选准合作学习课题并能巧妙引导,合作学习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自
期刊
【摘要】 在当前课改大潮中,课堂教学呼唤师生和谐。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没有任何压力获取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领其抵达乐学境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学习之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就
期刊
小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为了应付就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这是小学阶段作文的通病。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摘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听话
期刊
【摘要】 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汲取别人的生活体现,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优秀报刊、范文,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因人而异,精心设计评语,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观察;汲取;阅读;评语    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恐怕都有一种感受,即作文难教,其操作性较语文知识的教学弱得多。我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我的切身体会是: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
期刊
语文老师的尴尬——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   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教学题材十分鲜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形的课堂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无异于让巧妇去为无米之炊。况且,还有高考的大旗依然飘荡在语文老师眼前,如果过分地强调挖掘语文课的生活外延,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必将受到冲击,因为
期刊
【摘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低年级完成足够量的识字教学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读书,大量地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施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期刊
掌握运用快速阅读方法,广泛获取知识,迅速更新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快速阅读法,提高阅读效率。  快速阅读法是指从书面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相对于逐字逐句的传统阅读方法来说,快速阅读主要强调阅读速度快,但它同时也要求达到相应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方法能够使读者在极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主
期刊
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期刊
【摘要】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关键词】 语文才情;个性优化;创新    一、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