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初中化学知识点琐碎,记忆的东西多,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试图用课堂教学完全替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研读,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对概念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化学知识的载体是语言,所以化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化学作为理科学科,很少有学生把读化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变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研究些什么”时,我出示一正方形木块,让学生思考,从数学、物理、生物的角度,我们针对小木块可能会进行哪些方面的问题研究?学生回答:体积、表面积、密度、比热、木材的生长年限等.接着我又提出问题:“那么,从化学的角度,我们主要会对小木块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在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非常急迫地想知道化学学科要研究的内容.此时,我让学生在教材上寻找答案,学生求知欲望高涨,阅读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只有在兴趣中阅读课本,才能体会到化学的价值以及化学知识中所渗透的感情,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读”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二、提供阅读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化学教师不注意引导也不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更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而常常是在黑板上讲解概念,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只需要听、记、做就行.课本被当做参考书或习题集,只是在做作业时才用得上.复习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看笔记里的内容,学生学化学几乎可不用课本.这种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失去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要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课本中主动获取新知,获得自我成长的本领.新知识学习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预习,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结束后要通过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阅读的时间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是课本,也可是学习笔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阅读水平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三、丰富阅读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各类示意图、表格、实验装置及文字,内容丰富多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大部分内容可理解吸收.新教材增设了许多新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整理与归纳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的阅读也无所不在,如食品、药品的标签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课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捕捉身边的化学信息,体会化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四、指导阅读方法
化学阅读有别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应从化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有效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促进化学教学等方面予以关注.
1.以“思”诱读.由于化学语言的严密性和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化学阅读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思,对化学教材中表象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问,并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归纳,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
2.以“疑”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化学课本有许多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炼、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以疑导读的阅读方法,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3.以“形”带读.化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实现领会的方法之一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信息.化学教材许多图文、表格、实验装置等,其中所蕴藏的化学哲理、化学知识非常丰富,尤其是实验装置图,认真阅读既可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又可帮助回忆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还有助于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将一些言语信息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来表述,以形释意,形意结合,使化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4.以“记”促读.初中化学知识琐碎,要记的东西多.尤其是化学用语,学生要熟练掌握难度很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记忆性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记忆的方法,提高阅读记忆的效率,同时可通过检查、竞赛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以“记”促读,以“读”助记.
一、激发阅读兴趣
化学知识的载体是语言,所以化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化学作为理科学科,很少有学生把读化学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变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研究些什么”时,我出示一正方形木块,让学生思考,从数学、物理、生物的角度,我们针对小木块可能会进行哪些方面的问题研究?学生回答:体积、表面积、密度、比热、木材的生长年限等.接着我又提出问题:“那么,从化学的角度,我们主要会对小木块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在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非常急迫地想知道化学学科要研究的内容.此时,我让学生在教材上寻找答案,学生求知欲望高涨,阅读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只有在兴趣中阅读课本,才能体会到化学的价值以及化学知识中所渗透的感情,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读”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二、提供阅读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化学教师不注意引导也不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更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给学生阅读,而常常是在黑板上讲解概念,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只需要听、记、做就行.课本被当做参考书或习题集,只是在做作业时才用得上.复习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看笔记里的内容,学生学化学几乎可不用课本.这种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失去了训练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要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课本中主动获取新知,获得自我成长的本领.新知识学习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预习,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结束后要通过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阅读的时间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是课本,也可是学习笔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阅读水平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三、丰富阅读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各类示意图、表格、实验装置及文字,内容丰富多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大部分内容可理解吸收.新教材增设了许多新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整理与归纳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的阅读也无所不在,如食品、药品的标签等.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课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捕捉身边的化学信息,体会化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四、指导阅读方法
化学阅读有别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应从化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有效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促进化学教学等方面予以关注.
1.以“思”诱读.由于化学语言的严密性和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化学阅读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思,对化学教材中表象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问,并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归纳,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
2.以“疑”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化学课本有许多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炼、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以疑导读的阅读方法,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3.以“形”带读.化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实现领会的方法之一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信息.化学教材许多图文、表格、实验装置等,其中所蕴藏的化学哲理、化学知识非常丰富,尤其是实验装置图,认真阅读既可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又可帮助回忆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还有助于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将一些言语信息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来表述,以形释意,形意结合,使化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4.以“记”促读.初中化学知识琐碎,要记的东西多.尤其是化学用语,学生要熟练掌握难度很大,有的学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记忆性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记忆的方法,提高阅读记忆的效率,同时可通过检查、竞赛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以“记”促读,以“读”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