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JC学校学生为例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提出几点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价值观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加爵事件、药家鑫肇事杀人案、校内情变杀人案、学生失恋自杀案等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问题,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格和情绪调节、学业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广,尤其是90后大学生受改革开放、社会媒介等影响,要求活出自我,面临许多新问题。
目前90后大学生,从小家庭环境都较优越,是真正含着蜜罐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和过高期望,孩子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是通过虚拟网络,导致他们对外界渴望,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强,这种矛盾使得孩子过早出现早恋、叛逆。步入大学后,孩子认为终于摆脱父母的管束,自身很多问题暴露的淋漓尽致。90后大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目标明确,每天忙碌在教室和图书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本不进教室上课;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被寝室孤立或者班级孤立;恋爱问题则体现为情感不稳定、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不知如何应对失恋。
JC学校同样具备以上这些通病,又有着民办院校特有的一些问题。JC学校是第二批本科统招的民办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但贫富差距较大,当然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优越,班级上只有极个别的贫困生,他们会更加自卑、心理负担更重。本人在学生访谈中发现,来自农村、尤其是留守儿童长大的孩子特别敏感,不敢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就怕同学们对其品头论足。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在高考指挥棒、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和家长方面接受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步入大学后,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导致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不足,为心理问题产生埋下隐患。
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性格、意志力、认知和情感方面不同于高中生和社会成人,他们拥有着更多的空闲时间,对人际关系、爱情等许多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解,但还是不完善,不成熟。大学生对个人自我价值有了初步觉醒,但由于自制力较差,缺乏长期的目标,不善于规划,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使得他们迷茫、沮丧、甚至逃避。由于心理知识的缺乏,他们的迷茫沮丧不及时释放,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在学校里能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和依靠,但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学的方式很不习惯,由于自身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法,自律性又差,最终导致学业落后,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上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会引起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三、促进大学生塑造积极心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入学教育,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的入学教育是让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一般新生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性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文明修养与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才教育等。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随着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当代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复杂多变,心理健康测评变得尤为重要。例如JC学校从本年度起向每一位大一新生进行了网上测评,通过测评可以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和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融会贯通。现在很多高校将社交礼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和老师对这些课程都不够重视。然而,往往学生就业面试时,招聘单位的第一印象就是学生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个人觉得这些选修课更应该像大学英语、大学数学一样形成系统学习。例如,大一进行人际交往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二系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三重点学习社交礼仪课程,为大四的毕业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结合内外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
内部环境就是指个体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相对稳定、不易改变,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可以培养的。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大学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要求新入校的大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学生家长要对孩子更过的关心和鼓励,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积极、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和逃避,持积极的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
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亦是如此。恋爱观教育在步入大学前大学生根本没学习过,
平日里高校可以通过张贴海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完善恋爱观的教育内容,例如普及健康性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爱情的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恋爱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恋爱观,例如尊重人格平等、互尊互爱、文明恋爱、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等等。总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用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和解决恋爱中的问题。
改革教学创新,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扩招后毕业人数连年增长,预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加之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从高校教学方面改革创新,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目前JC学校在此方面走在众多高校的前面,JC学校和专业对口单位长期合作,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在大二下期就对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分方向授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二,帮助学生及早实施职业生涯设计,在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大二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学习,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
进行职业规划。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率,众多高校做到了邀请一些单位来学校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我们更应该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形成合作,让企业走进课堂,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定制培养学生,JC学校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企业为每个年级量身打造行业类比赛,让学生今早感受到就业的紧张感,从而有序开展大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生.2011(02).
[2] 胡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 科学大众.2012(10).
[3] 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价值观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加爵事件、药家鑫肇事杀人案、校内情变杀人案、学生失恋自杀案等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问题,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格和情绪调节、学业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广,尤其是90后大学生受改革开放、社会媒介等影响,要求活出自我,面临许多新问题。
目前90后大学生,从小家庭环境都较优越,是真正含着蜜罐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和过高期望,孩子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是通过虚拟网络,导致他们对外界渴望,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强,这种矛盾使得孩子过早出现早恋、叛逆。步入大学后,孩子认为终于摆脱父母的管束,自身很多问题暴露的淋漓尽致。90后大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目标明确,每天忙碌在教室和图书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本不进教室上课;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被寝室孤立或者班级孤立;恋爱问题则体现为情感不稳定、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不知如何应对失恋。
JC学校同样具备以上这些通病,又有着民办院校特有的一些问题。JC学校是第二批本科统招的民办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但贫富差距较大,当然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优越,班级上只有极个别的贫困生,他们会更加自卑、心理负担更重。本人在学生访谈中发现,来自农村、尤其是留守儿童长大的孩子特别敏感,不敢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就怕同学们对其品头论足。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在高考指挥棒、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和家长方面接受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步入大学后,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导致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不足,为心理问题产生埋下隐患。
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性格、意志力、认知和情感方面不同于高中生和社会成人,他们拥有着更多的空闲时间,对人际关系、爱情等许多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解,但还是不完善,不成熟。大学生对个人自我价值有了初步觉醒,但由于自制力较差,缺乏长期的目标,不善于规划,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使得他们迷茫、沮丧、甚至逃避。由于心理知识的缺乏,他们的迷茫沮丧不及时释放,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在学校里能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和依靠,但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学的方式很不习惯,由于自身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法,自律性又差,最终导致学业落后,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上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会引起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三、促进大学生塑造积极心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入学教育,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的入学教育是让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一般新生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性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文明修养与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才教育等。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随着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当代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复杂多变,心理健康测评变得尤为重要。例如JC学校从本年度起向每一位大一新生进行了网上测评,通过测评可以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和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融会贯通。现在很多高校将社交礼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和老师对这些课程都不够重视。然而,往往学生就业面试时,招聘单位的第一印象就是学生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个人觉得这些选修课更应该像大学英语、大学数学一样形成系统学习。例如,大一进行人际交往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二系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三重点学习社交礼仪课程,为大四的毕业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结合内外环境,树立正确价值观
内部环境就是指个体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相对稳定、不易改变,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可以培养的。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大学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要求新入校的大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学生家长要对孩子更过的关心和鼓励,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积极、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和逃避,持积极的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
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亦是如此。恋爱观教育在步入大学前大学生根本没学习过,
平日里高校可以通过张贴海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完善恋爱观的教育内容,例如普及健康性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爱情的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恋爱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恋爱观,例如尊重人格平等、互尊互爱、文明恋爱、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等等。总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用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和解决恋爱中的问题。
改革教学创新,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扩招后毕业人数连年增长,预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加之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从高校教学方面改革创新,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目前JC学校在此方面走在众多高校的前面,JC学校和专业对口单位长期合作,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在大二下期就对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分方向授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二,帮助学生及早实施职业生涯设计,在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大二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学习,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
进行职业规划。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率,众多高校做到了邀请一些单位来学校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我们更应该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形成合作,让企业走进课堂,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定制培养学生,JC学校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企业为每个年级量身打造行业类比赛,让学生今早感受到就业的紧张感,从而有序开展大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生.2011(02).
[2] 胡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 科学大众.2012(10).
[3] 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