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强调应该让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并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大学教育应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即会学习、会研究、会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梅滋曾说:“大学制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传授研究。”大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和他们的智力水平使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记忆与模仿,研究性教学将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新意和挑战、诱惑和渴望。
理论依据
1、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手段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行为,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思考问题,能动地获取各种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是以接受性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式为内容,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融入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其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自主、探究、合作等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创设出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获得积极的情感、激发起科学研究的欲望。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
2、接受性教学的弊端及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主体常定位在教师的“教”上,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一本往往已经过时、封闭或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教科书,没有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这种对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漠视导致了学生发现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逐渐萎缩,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今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大量涌现而带来的“知识爆炸”以及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促使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所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接受性教学远远不够,教育者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要。
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互相推进。
1、确立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师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探究状态,并在自我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的具体课题、目标和范围。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4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后,讨论这样的话题What are the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列出许多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以下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five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What are the five most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history?
2、接践体验阶段
此阶段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搜集、选择和分析加工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与探索攻关;阶段性实践体验与初步研究结果的交流。经上述步骤确定话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和选择,他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文献资料等搜集到大量与研究话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在小组内集中进行资料筛选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
3、成果交流阶段
经过学习研究,学生们将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做好研究成果展示准备。成果展现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获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也可以是辩论会、展板、演示等方式,学生相互交流,共享其劳动成果。就上述话题而言,学生被要求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他们大多做成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还学到了相关的中外文化和文明史,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应注意的环节
1、问题情景是研究性教学的先导
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是通过老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的理解和反复操练达到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以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理念的英语研究性教学,则是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这种将学习置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助于他们吸收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 能力。”这个过程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有助于激活先前的知识储备,使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当前探究的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同时,讨论可以使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讨论中,学生会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另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创造了一个人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富有内涵的探究课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是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
3、思维过程的展示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点
德国教育学家戈·海纳特说过:“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因此,应对结果和调整迟下定论,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太重,教师应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立足教材,识别各种能依赖的载体,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和阶段性,使英语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实践和体验语言的过程。
4、对研究结果的反思概括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而研究性教学则是立足教材,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最后,为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作出反思。反思概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至关重要。另外,科学的反思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结论
“学会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而研究性教学则是这一思路的突出反映。研究性英语教学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研究性学习方式,能极大地发挥学习者外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态度,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以及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外语学习规律并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现代学习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研究性教学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强调应该让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并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大学教育应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即会学习、会研究、会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梅滋曾说:“大学制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传授研究。”大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和他们的智力水平使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记忆与模仿,研究性教学将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新意和挑战、诱惑和渴望。
理论依据
1、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手段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行为,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思考问题,能动地获取各种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是以接受性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式为内容,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融入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其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自主、探究、合作等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创设出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获得积极的情感、激发起科学研究的欲望。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
2、接受性教学的弊端及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主体常定位在教师的“教”上,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一本往往已经过时、封闭或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教科书,没有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这种对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漠视导致了学生发现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逐渐萎缩,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今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大量涌现而带来的“知识爆炸”以及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促使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所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接受性教学远远不够,教育者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要。
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互相推进。
1、确立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师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探究状态,并在自我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的具体课题、目标和范围。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4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后,讨论这样的话题What are the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列出许多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以下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five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What are the five most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history?
2、接践体验阶段
此阶段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搜集、选择和分析加工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与探索攻关;阶段性实践体验与初步研究结果的交流。经上述步骤确定话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和选择,他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文献资料等搜集到大量与研究话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在小组内集中进行资料筛选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
3、成果交流阶段
经过学习研究,学生们将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做好研究成果展示准备。成果展现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获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也可以是辩论会、展板、演示等方式,学生相互交流,共享其劳动成果。就上述话题而言,学生被要求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他们大多做成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还学到了相关的中外文化和文明史,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应注意的环节
1、问题情景是研究性教学的先导
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是通过老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的理解和反复操练达到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以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理念的英语研究性教学,则是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这种将学习置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助于他们吸收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 能力。”这个过程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有助于激活先前的知识储备,使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当前探究的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同时,讨论可以使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讨论中,学生会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另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创造了一个人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富有内涵的探究课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是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
3、思维过程的展示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点
德国教育学家戈·海纳特说过:“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因此,应对结果和调整迟下定论,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太重,教师应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立足教材,识别各种能依赖的载体,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和阶段性,使英语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实践和体验语言的过程。
4、对研究结果的反思概括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而研究性教学则是立足教材,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最后,为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作出反思。反思概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至关重要。另外,科学的反思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结论
“学会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而研究性教学则是这一思路的突出反映。研究性英语教学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研究性学习方式,能极大地发挥学习者外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态度,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以及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外语学习规律并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现代学习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研究性教学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