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味性教学是一种充满信任、创造力以及积极性和快乐性的教学模式。“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建立有利于构建活力十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变得更积极主动,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热情的同时还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7-01
引言
“趣味性教学法”可以附加于所有教学方法中,它是一种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趣味性课堂模式的建立首先就要建立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设问,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让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味”。有效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研讨。
一、课前导入,引入趣味
“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入作为一课堂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起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因此,要想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对导入的设计加以精心的布置。
1.采取多种导入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接下来要讲解的知识点打好基础。新课导入要具有启发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例如我们在学习《台阶》一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用《写给父亲》这首诗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可以播放歌曲《望乡》来进行有效地导入。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关于父亲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进行有效地导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导入方法,真正地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也更容易建立起来。
2.联系旧知识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们在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之前学过的课文《行道树》进行导入,让他们去温习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该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无私奉献者崇高的精神。接着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篇文言文,在写作手法上和《行道树》是一样的,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心志。这样学生明白了文章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及时地温故了之前的知识点。接着教师还可以在继续问道:在《陋室铭》、《爱莲说》一文中,作者借陋室和莲想表达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让他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很容易地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通俗深刻的教学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上的“波澜”,有效地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学习效果。此外,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还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通过有效的提问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1.抓住契机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站在更高处,从文章的整体来进行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提问才会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在《枣核》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海外华人思乡的心态和对民族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并且还要有效地去领悟文章中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我专门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一系列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去寻找同窗后花园中哪些景色富有家乡的特色?同窗还想增加哪个景色?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他们怎样的浓厚的思乡情感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时而进行积极的思考,继而竞相发言,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断深入的探求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巧设疑问,提高趣味性。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来说主要是从疑问教学开始的,之后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春》一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其他作者描写“春”的角度或者诗句来进行导入本节要学习的知识:贺知章笔下的春是这样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的春是这样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的春是这样说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同的作者或者诗人描写的春都是各种各样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的呢?下面在我们将进入新课学习伊始,你们合理想象一下朱先生是怎样进行描写春天的呢?通过前面的铺垫,在进行这样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让他们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引入小组合作机制,让探究过程更具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将会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1.课前合作,为活力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让小组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在课前将课堂中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究交流,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时的氛围,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前,语文教师让小组成员在预习的基础上去整理和归纳各种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的资料等,通过课前三分钟进行发言报告活动,每个报告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内容,让每个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演讲,教师在指定发言或者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具体的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各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营造了课前学习的良好氛围,这种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组内合作自由展示。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合作课题或者是每单元后的综合学习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采取自由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我们学习了《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等课文知识,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合作交流后,通过各组的讨论结果以课题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他们都愿意积极地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及时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趣味点和学生间的情感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还要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直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去感受趣味性的课堂带给他们的享受,并在课堂学习中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让语文课堂更有“味”。
参考文献:
[1]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宋宏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7).
[3]刘明达创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与灵动《语文天地》2010年10期
[4]梁天强.以趣入境,例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36~37
[5]张承明,赵宗昆.中学语文教育比较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03.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7-01
引言
“趣味性教学法”可以附加于所有教学方法中,它是一种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趣味性课堂模式的建立首先就要建立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设问,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让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味”。有效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研讨。
一、课前导入,引入趣味
“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入作为一课堂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起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因此,要想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对导入的设计加以精心的布置。
1.采取多种导入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接下来要讲解的知识点打好基础。新课导入要具有启发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例如我们在学习《台阶》一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用《写给父亲》这首诗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可以播放歌曲《望乡》来进行有效地导入。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关于父亲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进行有效地导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导入方法,真正地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也更容易建立起来。
2.联系旧知识进行新课的导入。例如我们在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之前学过的课文《行道树》进行导入,让他们去温习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该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无私奉献者崇高的精神。接着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篇文言文,在写作手法上和《行道树》是一样的,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心志。这样学生明白了文章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及时地温故了之前的知识点。接着教师还可以在继续问道:在《陋室铭》、《爱莲说》一文中,作者借陋室和莲想表达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让他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很容易地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通俗深刻的教学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上的“波澜”,有效地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学习效果。此外,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还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通过有效的提问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1.抓住契机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站在更高处,从文章的整体来进行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提问才会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在《枣核》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海外华人思乡的心态和对民族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并且还要有效地去领悟文章中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我专门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一系列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去寻找同窗后花园中哪些景色富有家乡的特色?同窗还想增加哪个景色?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他们怎样的浓厚的思乡情感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时而进行积极的思考,继而竞相发言,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断深入的探求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巧设疑问,提高趣味性。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来说主要是从疑问教学开始的,之后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春》一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其他作者描写“春”的角度或者诗句来进行导入本节要学习的知识:贺知章笔下的春是这样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的春是这样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的春是这样说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同的作者或者诗人描写的春都是各种各样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的呢?下面在我们将进入新课学习伊始,你们合理想象一下朱先生是怎样进行描写春天的呢?通过前面的铺垫,在进行这样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让他们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引入小组合作机制,让探究过程更具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将会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1.课前合作,为活力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让小组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在课前将课堂中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究交流,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时的氛围,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前,语文教师让小组成员在预习的基础上去整理和归纳各种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的资料等,通过课前三分钟进行发言报告活动,每个报告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内容,让每个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演讲,教师在指定发言或者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具体的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各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营造了课前学习的良好氛围,这种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组内合作自由展示。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合作课题或者是每单元后的综合学习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采取自由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我们学习了《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等课文知识,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合作交流后,通过各组的讨论结果以课题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他们都愿意积极地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及时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趣味点和学生间的情感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还要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直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去感受趣味性的课堂带给他们的享受,并在课堂学习中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让语文课堂更有“味”。
参考文献:
[1]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宋宏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7).
[3]刘明达创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与灵动《语文天地》2010年10期
[4]梁天强.以趣入境,例谈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36~37
[5]张承明,赵宗昆.中学语文教育比较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