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关注德育成果,实现小学生素质养成和综合发展成为了当前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其发展形势与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关键能力养成的理念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一、小学的德育教育发展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各年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共识,且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道德养成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关注。但是,虽然教师群体普遍已经意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就在于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平衡较难掌握,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仍然会更倾向于知识教学。而除了观念方面的问题之外,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在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等还处于学习和实验的阶段,对于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没有保证,所以也难免在教学的模式、内容上出现形式化、不深入、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德育效果。除了学校和教师方面的问题之外,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也对学生德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关注度普遍提升,但是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没有普及,所以不仅缺少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活动,甚至对于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配合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和场所,对于学生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缺少家庭教育配合的情况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实际的效果就更为艰难。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值得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二、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法和途径
1.依托班会课堂,实现学生观念转变
关键能力是新课改过程中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而出现的教学新要求。相比于核心素养和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更倾向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辩证思维等等发展性和拓展性的能力进行关注和培养。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首先也就体现在学生观念和思维的转变上。思维建设是实现行为转变的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前提。所以德育教学的第一步需要聚焦在学生思维和观念的养成上。而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影响和精神建设大多通过两个主要的方法和途径,学科教学课堂和班会课堂。在学科教学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拓展教学;相比之下在班会课上开展德育教育更多表现为专题活动的形式,以一定的德育目标为核心来构建整个教学内容,组织各种活动来促使德育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推广校园内垃圾分类,建立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这一要求之下,教师就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如理论知识讲解、垃圾分类模拟游戏等等。小学生在参与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也就能够自发地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进而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够自觉践行。只有这样落实到学生的行动和实践中,德育教育才能算是产生切实的教育效果,也才能够达成培养和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2.创新拓展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观念的转变之外,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需要教师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增加实践拓展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观念的转变。从实践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德育教育的实践拓展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需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仍然用校园垃圾分类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将实践拓展活动与班会课堂上的活动过程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教学过程。班会课堂上由于场地受到限制,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大多是以理论讲解和思维拓展、讨论等内容和形式为主,而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所以大多会在课下或者是专门的活动课程上来进行。就其形式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垃圾分类的游戏活动,或者是班级内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以校园环境为基础,分析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且完成垃圾分类的行动。同时通过这种游戏式或者是竞赛式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而借助于定期开展的这种主题活动也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从实践出发的德育教学显然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更有效果,所以也就更符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挑战。正因如此,小学的德育教学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从观念养成到行为实践的教育体系,并且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得以应用。这种以关键能力为指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幫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波.小学校园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教育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54-00154.
[2]陈慧慧.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002(020):144-144.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其发展形势与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关键能力养成的理念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一、小学的德育教育发展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各年级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共识,且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道德养成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关注。但是,虽然教师群体普遍已经意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就在于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平衡较难掌握,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仍然会更倾向于知识教学。而除了观念方面的问题之外,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在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等还处于学习和实验的阶段,对于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没有保证,所以也难免在教学的模式、内容上出现形式化、不深入、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德育效果。除了学校和教师方面的问题之外,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也对学生德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关注度普遍提升,但是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没有普及,所以不仅缺少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活动,甚至对于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配合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和场所,对于学生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缺少家庭教育配合的情况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实际的效果就更为艰难。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值得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二、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法和途径
1.依托班会课堂,实现学生观念转变
关键能力是新课改过程中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而出现的教学新要求。相比于核心素养和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更倾向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辩证思维等等发展性和拓展性的能力进行关注和培养。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首先也就体现在学生观念和思维的转变上。思维建设是实现行为转变的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前提。所以德育教学的第一步需要聚焦在学生思维和观念的养成上。而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影响和精神建设大多通过两个主要的方法和途径,学科教学课堂和班会课堂。在学科教学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拓展教学;相比之下在班会课上开展德育教育更多表现为专题活动的形式,以一定的德育目标为核心来构建整个教学内容,组织各种活动来促使德育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推广校园内垃圾分类,建立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这一要求之下,教师就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如理论知识讲解、垃圾分类模拟游戏等等。小学生在参与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也就能够自发地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进而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够自觉践行。只有这样落实到学生的行动和实践中,德育教育才能算是产生切实的教育效果,也才能够达成培养和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2.创新拓展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观念的转变之外,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需要教师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增加实践拓展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观念的转变。从实践活动的过程具体来说,德育教育的实践拓展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需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仍然用校园垃圾分类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将实践拓展活动与班会课堂上的活动过程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教学过程。班会课堂上由于场地受到限制,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大多是以理论讲解和思维拓展、讨论等内容和形式为主,而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所以大多会在课下或者是专门的活动课程上来进行。就其形式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垃圾分类的游戏活动,或者是班级内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以校园环境为基础,分析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且完成垃圾分类的行动。同时通过这种游戏式或者是竞赛式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而借助于定期开展的这种主题活动也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从实践出发的德育教学显然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更有效果,所以也就更符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与挑战。正因如此,小学的德育教学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从观念养成到行为实践的教育体系,并且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得以应用。这种以关键能力为指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幫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波.小学校园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教育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54-00154.
[2]陈慧慧.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002(020):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