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库存的低基数效应及地产链条及其盘活的地方资金链,是中国经济保持在7.5%以上的重要支撑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在2014年将减弱,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2014年库存难有明显反弹,其对经济增速的拉动减弱。首先从中长期前景来说,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在偏低的产能率背景下,企业对中长期经济的预期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变。这意味着库存对于经济增速的正贡献将减弱。
债务滚动对于资金的挤占效果日益明显,意味着经济需要更多的信用投放才能够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从2013年前10个月的情况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高速的增长,是经济能够保持在7.5%以上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的资金成本来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ROIC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更低于8%-12%的信托成本。而能够支撑起如此高的非标融资成本的行业,非地产莫属。因此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能够有明显的扩张,除了债务维系导致的刚性融资需求之外,地产及以地产为基础资产的非标产品也是主要贡献。
地产刚性需求入市,拉动地产销售,进一步拉动了投资。2012年至2013年初的一轮地产销量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刚需入市的结果。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高负债率环境,是经济严重依赖于信用扩张、短期经济增速下降两个因素所致。中国整体债务付息成本在GDP的12%-18%之间,如果考虑到近期高利率的非标债务规模扩张,未来付息成本还会继续上升,使得资金趋紧成为主要的矛盾。
实际上,资金价格的上升在2013年体现得非常明显。由于政府在6、7月份“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得全社会的风险偏好不降反升。在资金价格上升的大背景下,全社会追逐高收益资产的情况非常普遍。
2009年释放的贷款在2012-2014年将集中到期,而实业偏低的投资回报率,意味着其中大部分的债务将面临还息、展期的压力。从2013年中报来看,四大行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贷款占比为42.8%,意味着未来贷款滚动到期仍然将是一个持续的压力。
信托的偿付压力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如果说2013年四季度到期的7000亿元信托是一次“小测验”的话,那么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一季度,三个季度中将有2.9万亿信托面临滚动到期的压力,将使得整个资金链面临一场“大考”,债权市场届时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无视信用风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下降到7.2%。其中,投资继续回落,消费则有所回升,而出口会改善。
近期PPI同比的回升显示产能过剩的情况在逐步扭转,企业盈利也逐步改善,这意味着这些对制造业投资的拖累因素可能正在消除。考虑到供需、信托到期、融资压力、政府调控等因素,地产投资在2014年难有明显回升。预计2014年政府会主导基建投资放缓,更多关注民生相关的投资,如环境、公共设施等,2014年整体投资增速为19%。
反腐给2013年的消费带来明显冲击,但2014年力度相比2013年难再有大幅增强。近两年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出口企业可能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国内消费在此推动下体现了对出口的替代。预计2014年消费增速将上升至13.7%。
从中长期角度看,全球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要比过去10年困难不少。
过去20年,占全球人口20%的中国人均产出从全球排名后20%提升至前50%,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是,这是接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产品价格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受益的。而未来中国要进一步增长,意味着进入从供给端冲击中高收入经济体就业市场、从需求端推升可选消费价格的过程,中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将导致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双赢”的格局可能出现潜在的变化。
2014年库存难有明显反弹,其对经济增速的拉动减弱。首先从中长期前景来说,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在偏低的产能率背景下,企业对中长期经济的预期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变。这意味着库存对于经济增速的正贡献将减弱。
债务滚动对于资金的挤占效果日益明显,意味着经济需要更多的信用投放才能够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从2013年前10个月的情况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高速的增长,是经济能够保持在7.5%以上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的资金成本来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ROIC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更低于8%-12%的信托成本。而能够支撑起如此高的非标融资成本的行业,非地产莫属。因此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能够有明显的扩张,除了债务维系导致的刚性融资需求之外,地产及以地产为基础资产的非标产品也是主要贡献。
地产刚性需求入市,拉动地产销售,进一步拉动了投资。2012年至2013年初的一轮地产销量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刚需入市的结果。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高负债率环境,是经济严重依赖于信用扩张、短期经济增速下降两个因素所致。中国整体债务付息成本在GDP的12%-18%之间,如果考虑到近期高利率的非标债务规模扩张,未来付息成本还会继续上升,使得资金趋紧成为主要的矛盾。
实际上,资金价格的上升在2013年体现得非常明显。由于政府在6、7月份“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得全社会的风险偏好不降反升。在资金价格上升的大背景下,全社会追逐高收益资产的情况非常普遍。
2009年释放的贷款在2012-2014年将集中到期,而实业偏低的投资回报率,意味着其中大部分的债务将面临还息、展期的压力。从2013年中报来看,四大行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贷款占比为42.8%,意味着未来贷款滚动到期仍然将是一个持续的压力。
信托的偿付压力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如果说2013年四季度到期的7000亿元信托是一次“小测验”的话,那么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一季度,三个季度中将有2.9万亿信托面临滚动到期的压力,将使得整个资金链面临一场“大考”,债权市场届时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无视信用风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下降到7.2%。其中,投资继续回落,消费则有所回升,而出口会改善。
近期PPI同比的回升显示产能过剩的情况在逐步扭转,企业盈利也逐步改善,这意味着这些对制造业投资的拖累因素可能正在消除。考虑到供需、信托到期、融资压力、政府调控等因素,地产投资在2014年难有明显回升。预计2014年政府会主导基建投资放缓,更多关注民生相关的投资,如环境、公共设施等,2014年整体投资增速为19%。
反腐给2013年的消费带来明显冲击,但2014年力度相比2013年难再有大幅增强。近两年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出口企业可能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国内消费在此推动下体现了对出口的替代。预计2014年消费增速将上升至13.7%。
从中长期角度看,全球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要比过去10年困难不少。
过去20年,占全球人口20%的中国人均产出从全球排名后20%提升至前50%,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是,这是接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产品价格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受益的。而未来中国要进一步增长,意味着进入从供给端冲击中高收入经济体就业市场、从需求端推升可选消费价格的过程,中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将导致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双赢”的格局可能出现潜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