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术型学校”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心目中的“学术型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术型学校”是求真、尚美的学校,以“明明德”为己任,以培养“至善”之人为目标,以单纯、宁静的心态做教育、办学校。这是“学术型学校”的气质特征。
  “学术型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其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追求,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追求组织和个体的自我超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会通过团队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这是“学术型学校”的组织特征。
  “学术型学校”充满浓郁的学术味道,典型特征是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从事教育、教学、学习、管理等事项,师生都常常处在一种琢磨和切磋的状态里,学校到处弥漫着研究的风气。
  “学术型学校”以学术的方式育人,这是他的本质特征。“学术型”指向学校的管理变革,用学术的方式管理学校,用学术引领学校发展;指向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创新的学术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不断研究和反思教的学术与指导学生学的学术;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会学善思,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多种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
  “学术型学校”要以学术的方式培养有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学校要在营造学术环境上下工夫,让师生通过长期的浸润自然养成和习得学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那么,如何走向学术型学校呢?建设学术型学校,我们要做什么?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厘清“学术型学校”的概念界定。我们的目的不是从学术意义上给“学术型学校”下定义,而是描绘出京源人自己心中的“学术型学校”的图景,作为建设“学术型学校”的蓝图。二是明白“学术型学校”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三是全校要形成一个共识,即建设“学术型学校”是京源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必由之路。
  其次,建立机制,营造环境。要建立“学术型学校”建设所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开展有学术探讨特点的听评课活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建立举办学术年会制度等。要有意识地营造有利于建设“学术型学校”的环境氛围。
  第三,制订行动方案。一是做好学术型教师培训。聚焦教师问题研究意识、反思习惯、学术思维的养成,整体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依靠教师建设“学术型学校”;二是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学术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四是开展“学术型学校”文化建設行动;五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行为落地,研制“学术型学校”建设标准和自我评价体系,开展“学术型学校”建设自主评价。
  “以学术的方式育人”是我们建设“学术型学校”的目的与宗旨,“学术型学校”是京源学校始终追求的“精心育人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新时代的一种新表达。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要让学校有活力,教师有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体系。那么,学校如何提升办学活力和办学品质呢?  1.构建涵养生态的治理机构  面对着学生越来越丰富的教育诉求和新高考新中考,以及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学校升级治理结构,重新布局,以扁平化的管理思维,结合项目制的模式,致力于形成全方位、点线面结合的治理体系,强调分工之后再合作,驱动学校整体发展。  2.浸润活力蓬勃的学校文化  什
期刊
继“爱,是满足合理需求、拒绝不合理需求;爱坏人不是纵容坏人干坏事,爱坏人是制止坏人干坏事”之外,在后来的各种对话和交流中,我还悟到:  友善,就是有话好好说。  真诚,是做适当的自我暴露。  勇敢,与眼泪无关,是悲伤之后的行动。  温柔,是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合作,是基于“个性”的“志”同“道”合。  智慧,是一次次正确的“选择”;聪明,很多时候是“快”的代言词。  君子,是慎独的典范。  优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新时代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也点明了改革创新是思政课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大中小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首都医科大
事 件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通知》,规定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然而,在很多学校,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除了喝水、上厕所,不许孩子们下楼。  评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间的目的是让学生放松自己、调节压力,就像一个回车和换行,意味着上一段落的结束和下一段落的开始。适当活动和放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学生
学校针对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专业发展不均衡、创新意识较薄弱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构建机制,全员提升  为提高各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构建“五化一评”机制。“五化”为专业学习常态化、校本教研多元化、研修方式多样化、业务培训经常化、教师培养普适化;“一评”为评选年度“五星教师”的活动,即博爱之星、平实之星
从踏进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我就被“老师”这个神圣的角色吸引住了,也是从那一刻起,梦想的种子开始悄悄萌芽——我要做一名受人爱戴的好老师。1998年师范毕业后,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离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  还记得那时候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充实: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耐心为每一个学生解惑答疑,课下还能和学生们一起愉快地玩耍。我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领导和家长的认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平谷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力。大力开展特色实验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供给,打造精品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发展的质量,进而推动学校优质发展。  1.语文课程校本化——文学素养特色  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通过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挖掘教师特长,开发国家课程的拓展类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