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误区及对自己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的研究,提出了进行有效教学反思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反思误区 反思案例 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许多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但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新授知识学生有没有理解,哪些题目学生还不大会做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
二、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1.教学内容求全而导致重点不突出。这节课是倒装新授课,分为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两大板块。听课老师普遍反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致课堂上让学生消化和练习的机会少了。大家的意见是既然是新课,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分课时,先学一般规律,再研究特殊情况,关键是要把它讲透,练透,悟透。课前设计学案时我自己也觉得内容多了一点,但觉得倒装的好多条件在刚学过的语法“否定”和“省略”中已经涉及到,也重点探讨过,这次主要是把平时分散学到的进行系统学习,构建一下倒装语法体系。再加上我认为这个语法比较“死”,只要学生照着金榜预习,先记住倒装条件,然后课堂上再对重难点进行点拨,效果会不错。
2.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不彻底。课前在教学方式的思考上我是尝试让学生说出倒装条件而不是我讲,这一点的确做到了。但课后发现自己在最关键的地方没做到位,那就是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发现倒装条件然后再对此进行讨论、归纳而不是先一股脑儿死背。从中也反映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是没有彻底更新,在语法教学时还是想着让学生先把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记住,然后在练习中套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发现、起疑的过程,做到练习时自然就犯错了。简单地说,我们在教学时应采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另外,学案的设计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把学案与默写卷区分开来。
3.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尽管学生能把倒装条件背出来,但具体运用时还是会混淆适用范围。例如,王凯同学在做下面这个题目时就认为不要倒装因为主语是人称代词:Not only does he like reading books but also he likes swimming.当时我急着赶课,只是很疑惑地重复了一下他的答案,其他同学从我的语调中发现了端倪,在并不很明白原因的情况下就立马否定了他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好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回顾一下倒装的适用情况,然后通过比较和思考学生会发现主语是人称代词时不倒装这个规则只适用于全部倒装而不用于部分倒装。即使是在部分倒装情况下,也要是以下情况才适用:here,there,away,off,in,out等副词放在句首时句子用全部倒装,但主语是人称代词时不倒装。这样的话,学生会深刻领悟到必须先把倒装类型辨别好,才能有的放矢。
4.部分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太合理。课前,我设计教学流程时对学生板书“倒装条件”这一环节就比较纠结:是导入后就让学生写还是作为结课时用?最终决定放在前是因为这算学生活动,而且能在后来的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操作时就很不方便,因为要把投影幕布卷起来,而且学生板书时费时较多,幸亏我临时安排下面同学做一些练习,要不然好像显得无事可干。其实,到后来一直用电脑,学生的板书在练习时没发挥任何作用,因为被幕布遮住了。因此,对于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要精心设计,一定要合理科学。
三、有效反思的标准
1.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2.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丁华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反思误区 反思案例 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许多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但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新授知识学生有没有理解,哪些题目学生还不大会做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
二、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1.教学内容求全而导致重点不突出。这节课是倒装新授课,分为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两大板块。听课老师普遍反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致课堂上让学生消化和练习的机会少了。大家的意见是既然是新课,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分课时,先学一般规律,再研究特殊情况,关键是要把它讲透,练透,悟透。课前设计学案时我自己也觉得内容多了一点,但觉得倒装的好多条件在刚学过的语法“否定”和“省略”中已经涉及到,也重点探讨过,这次主要是把平时分散学到的进行系统学习,构建一下倒装语法体系。再加上我认为这个语法比较“死”,只要学生照着金榜预习,先记住倒装条件,然后课堂上再对重难点进行点拨,效果会不错。
2.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不彻底。课前在教学方式的思考上我是尝试让学生说出倒装条件而不是我讲,这一点的确做到了。但课后发现自己在最关键的地方没做到位,那就是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发现倒装条件然后再对此进行讨论、归纳而不是先一股脑儿死背。从中也反映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是没有彻底更新,在语法教学时还是想着让学生先把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记住,然后在练习中套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发现、起疑的过程,做到练习时自然就犯错了。简单地说,我们在教学时应采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另外,学案的设计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把学案与默写卷区分开来。
3.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尽管学生能把倒装条件背出来,但具体运用时还是会混淆适用范围。例如,王凯同学在做下面这个题目时就认为不要倒装因为主语是人称代词:Not only does he like reading books but also he likes swimming.当时我急着赶课,只是很疑惑地重复了一下他的答案,其他同学从我的语调中发现了端倪,在并不很明白原因的情况下就立马否定了他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好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回顾一下倒装的适用情况,然后通过比较和思考学生会发现主语是人称代词时不倒装这个规则只适用于全部倒装而不用于部分倒装。即使是在部分倒装情况下,也要是以下情况才适用:here,there,away,off,in,out等副词放在句首时句子用全部倒装,但主语是人称代词时不倒装。这样的话,学生会深刻领悟到必须先把倒装类型辨别好,才能有的放矢。
4.部分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太合理。课前,我设计教学流程时对学生板书“倒装条件”这一环节就比较纠结:是导入后就让学生写还是作为结课时用?最终决定放在前是因为这算学生活动,而且能在后来的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操作时就很不方便,因为要把投影幕布卷起来,而且学生板书时费时较多,幸亏我临时安排下面同学做一些练习,要不然好像显得无事可干。其实,到后来一直用电脑,学生的板书在练习时没发挥任何作用,因为被幕布遮住了。因此,对于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要精心设计,一定要合理科学。
三、有效反思的标准
1.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2.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丁华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