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天的时候

来源 :绿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最近彭帅新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女孩漂亮谈不上到闭月羞花的地步,但是绝对特别到迷倒一片森林。然而彭帅本人并不像他的名字,他长得一点也不扎眼,更不是现在流行的行走的荷尔蒙。彭帅,就是个普通人,中等个头,一个大脑袋戳在略显单薄的身子上走起路来晃啊晃的,总给后面的人感觉他会闪了脖子。彭帅说话的时候,脸上会泛起一圈坏坏的笑容,把本该看着敦厚老实的他改造成了一个老人嘴里的这孩子一脸的“坏相”。自带一脸“坏相”的彭帅人很风趣,说话招女孩子喜欢。他即将而立,步入社会多年,人很老到油滑,江湖气十足。
  彭帅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奋加豪气:在记者这个行当里,狡猾的人比比皆是,记者做久了,自然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人脉圈,遇到采访任务,四处张罗搜集一些材料进行资源整合,很多记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天的采访任务交差了事。彭帅做记者的年头也不算短了,加上他的老到,他的资源比很多资深记者都富余。可是彭帅在工作上不是个懒散的人,这在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他为了一个采访能够几天几夜的蹲守,就像警察破案那样的蹲守,有时候一天就靠几个面包充饥,在掌握了一手的扎实的资料后,彭帅会日以继夜地把稿子精心设计打磨,按他的话说,他彭爷的新闻一定是个顶个的精品。那几年,在记者圈里,彭帅或者彭爷都是响当当的,为此,他把报社所有的优秀、先进拿了个遍。后来,彭帅被提拔为中层干部,不用在一线东奔西跑地忙采访,他成了真正的彭爷。
  闲下来的彭帅挂在嘴边的是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的话:春天来了,猪也该谈谈爱情了。以前他忙于工作,眼看快三十了还没有正儿八经地谈一次恋爱。现在他终于有了自己相对满意的事业,也有了可以自由掌控的时间,这个闲不住的家伙也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样发起了春梦。他开始到处参加相亲会,张罗各种各样的聚会。看他那迫不及待的德行,大家骂他根本就是一只饱暖思淫欲的猪。他也不恼不怒,晃着大脑袋慢悠悠地回一句:食色,性也。和苏芳芳的相识,是在彭帅的一个同学的饭局上。当时这个同学正在追求一个女孩,约了女孩出来吃饭,女孩还带来了闺蜜苏芳芳作陪。
  那天彭帅正好顺路给这个同学送老家的特产,感谢他之前帮自己的一个小忙。临告别时,同学就对彭帅客气了一下,邀请彭帅和他们一起吃个饭。没想到彭帅一口就答应。他哪知道彭帅最近恨不得天天有饭局认识新朋友呢。走在路上,这个同学的内心是崩溃的。他知道彭帅的本事,担心自己好不容易约到的女孩,别再让这小子搅黄了,一路上都在想怎么把这颗大头支走。直到进了饭店看见女孩,还带着苏芳芳来的那一刻,他才松了口气,打消了支走彭帅的念头。老同学因为一路上磨磨蹭蹭想着怎么打发彭帅走的事,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些。看着女孩和苏芳芳眼前的水杯就知道她们坐了有一会儿了,老同学毫不迟疑地把迟到的错误推到了彭帅身上。彭帅才不介意这躺着中枪的事,他晃着大脑袋笑得眼睛月牙弯弯,鞠着九十度的躬向两位美女道歉。两个女孩也是心无城府,见他这么正式又搞笑的道歉方式,笑得没心没肺。彭帅在把他的腰弯下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不虚此行,别说鞠一个躬,就是让他鞠一晚上躬他都乐意。他的心思和魂兒早就被对面的苏芳芳勾了去。
  这一晚上,彭帅使出了看家的本领去活跃场上的气氛,就为了一个苏芳芳。
  2
  苏芳芳是老同学未来女友的闺蜜,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本来毕业后她想留在大城市,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北上广”发展。
  可她是家中独女,她父母,她爷爷奶奶,她姥姥姥爷,统统将她视若掌上明珠,说什么也不让她离家在外地去孤军奋战。从苏芳芳的谈吐来看,她有着良好的家教,比起她的闺蜜来,一个是市井女子,一个就是大家闺秀。老同学的女友让彭帅最看不上的不是她比苏芳芳长得差一些,而是吃饭的时候,这位叫何淼淼的女孩,每个菜盘子都翻来翻去、挑来拣去地找自己喜欢吃的菜。苏芳芳呢,就只守着自己眼前的这一小块儿,绝不会伸着筷子去够远处的菜。彭帅在农村长大,可是他的奶奶出身大户人家,虽在特殊年代里嫁给了他的农民爷爷,可是大多人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忘记从小到大的教养。相反,他们多会在有限的条件下,让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发挥到极致。
  据说彭帅的爷爷刚结婚的时候吃饭是吧嗒嘴的,后来被新婚的妻子教育得“服服帖帖”,在家时吃饭不再蹲着,吃饭不吧嗒嘴。后来彭帅看热播剧《父母爱情》的时候,对奶奶说:“奶,这就是你和我爷的生活翻版。”彭帅奶奶头都没抬地反问他:“你爷是司令?”彭帅知道奶奶的心思,奶奶一直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下嫁”,和爷爷门不当户不对,除了种庄稼、家务事和孩子,他们之间再没有一点儿共同话题。几十年来,奶奶不遗余力地做着一件事,就是改造爷爷。比如从嫁进门,她就教爷爷认字。爷爷看着端庄迷人的新婚妻子,不管她说什么都使劲儿点着头说好。可是一转身,他该做什么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奶奶教了一辈子爷爷识字,爷爷认识的字加起来不到二十个。在彭帅父亲兄弟几个相继出生后,他爷爷对他奶奶说:“你有力气就教教儿子们,他们学成了比啥都强。”奶奶刺啦刺啦纳着鞋垫子,脸憋得通红,说:“这还用你说!”彭帅的父亲和他的几个叔叔都是知书达礼的人,最差的也初中毕了业,这在乡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在闭塞的乡村和落后的年代,愿意在学习上花“冤枉钱”的人家并不多。当一个好农民,重要的是会做地里的活计,认字不认字的没多大关系。但对彭帅奶奶这种出身大户的人来讲,钱最最不重要,比钱更重要的是文化,是功名。
  彭帅也是弟兄三个,都上了大学,不过只有彭帅上的是个高价的大学,就是自费三本。以彭帅在中学时的表现,他能考上自费三本,家里人都叹为奇迹。在他奶奶的教育理念下,多花几个学费没人觉得心疼。进了大学的彭帅,和中学时一样对课业并不感兴趣,能逃的课坚决逃,不能逃的课想办法逃,逃不掉的课就补觉。离开了家人的束缚管教的他,在学校充分发挥了他那“歪门邪道”的小聪明,他天天在校外晃荡,发现大学里不愿住宿舍单独出来租房的学生挺多,于是租来几套大户型的房子,把它们稍加改造,隔成好几间独立住房转租出去。这些单间面积都不大,仅够一至两人使用,卫生间厨房都是公用的,每间租金收个一百到二百不等,刨去给房主的房钱,他剩下的竟然比房主的还多。时间长了,彭帅这个二房东真是富得流油,竟然是他们那一届在校学生里第一个开上小汽车的人,虽然只是辆过了几手的小奥拓。   就这么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彭帅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但是因为他的疏忽计算错了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够,学位证推迟了一年才拿到。能当上记者是因为彭帅在学校的时候在校报待过一段日子。彭帅的文科一直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他能考上三本也全靠了文科分奇高,刚进校的时候,他也是个文学青年,积极地在校报写稿子、拍照片、发消息,后来觉得搞文学实在是太穷才又跑去折腾着挣钱。毕业时,他父亲托了熟人把他介绍到报社实习,他拿着自己在校报时发表的作品和照片顺利通过面试。彭帅算是同龄人里早熟的,他知道在学校里怎么混也能毕业,到了单位还瞎混就意味着会失业。于是,彭帅成了实习记者里最勤快最能吃苦的一个,再凭借自己的文科功底,很快就成了记者里的佼佼者。
  3
  苏芳芳和彭帅截然不同。
  她出身高知家庭。爺爷奶奶是大学教师;姥姥是中专教师,姥爷是处级干部,爸爸妈妈还是大学教师,而且都是博士学历。像这样的家庭竟然不允许孩子在大城市发展,任常理是说不通也想不通的。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家的世交家唯一的孙女一个人在外工作时自杀了,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原因。苏芳芳猜测多半是得了抑郁症。不管苏芳芳怎么和家里人解释这只是特别小特别小的概率事件,在她身上绝不会发生,但是一家人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残酷的现实面前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她的话。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在她家,苏芳芳说是知识阻挠命运。
  苏芳芳赖在学校里把书念到了无书可念,才万般不情愿地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小城。博士毕业的苏芳芳作为高级人才引进进了出版社工作。到了出版社,苏芳芳大可待在社领导身边工作,可她却以干专业为由去了审读室,成了审读室里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名副其实的才女。苏芳芳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她说世界上最安全的就是书。
  苏芳芳在外读书多年,在本地基本没什么朋友,只有几个高中同学还有些来往。何淼淼算是个特例。她俩虽说是同学,也不过是在初三的时候同过一年班而已。很奇怪的是,苏芳芳和何淼淼这两个在外人眼里脾气、秉性、家教截然不同的人竟然处成了铁打的闺蜜。念了这么多年书的苏芳芳对此也是琢磨不透,想起何淼淼,她就想到一句话:“这是科学的一块盲区。”
  苏芳芳和何淼淼是坐实的闺蜜。她们之间什么都分享,唯独苏芳芳的感情世界,何淼淼从来没有走进去过。这么多年在外读书的苏芳芳假期回来她们总会腻在一起,平时也会时不时视频聊天。可是在感情这件事上,只有何淼淼会不时地给苏芳芳汇报一下最近又在交往一个什么人,或是又和什么人吹了,苏芳芳永远都是一句话:没有对眼的。何淼淼也从来不刨根问底地追着苏芳芳问个没完没了。或许这才是她们成为闺蜜的秘密武器,而不是像苏芳芳想的那样复杂,说什么神神秘秘的“科学的盲区”。
  苏芳芳终于学成归来,何淼淼已经几次拉着她见正在追求她的人。在苏芳芳眼里,这些人和何淼淼都算般配。可何淼淼好像对般配不感兴趣,她要的是一个能让她的生活迈向崭新的台阶的人。在社会上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何淼淼对金钱对地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对苏芳芳说:“亲,世界上最卑微最可怜的就是平头百姓,就像轰隆隆的割草机掠过的草地一样,不仅要受精神折磨还要遭受肉体的伤害。”苏芳芳知道何淼淼不是无病呻吟。这些年,她经历了上司的欺凌、前男友的背叛和母亲重病时四处借钱的低三下四,这些事哪一件放在一个普通女孩身上都得划一道深深的伤口。何淼淼太不容易了。对于何淼淼,苏芳芳的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对弱势的同情与心痛,然而她们不同的是,何淼淼的伤看得见,她苏芳芳的伤看不见。
  4
  彭帅对苏芳芳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彭帅有一个信念,就是老家人说的:好女怕人缠。在他看来,像苏芳芳这样清高型的女子,看似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她们的内心很孤独,渴望有人走近她们。所以,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男的很帅女的很一般,或者女的很漂亮男的很一般的情侣、夫妻。彭帅对朋友说:“这是人类社会的平衡法则,知道吗,要不然,社会就会演变成不是丑就是俊的两极分化的世界。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共同发展,知道吗。”这是彭帅在酒后对朋友的高谈阔论,细琢磨也是这么个理儿。
  俗套的、高雅的,彭帅花尽心思,费尽心力终于“抱得美人归”,赢得了苏芳芳的一句“处处看吧”。这边何淼淼和彭帅的同学却是早早地分道扬镳。何淼淼此时正沉浸在和一个富二代的浪漫爱情里。对苏芳芳的选择,何淼淼很惊讶,但没过多地的表露出来,在她看来,苏芳芳的那句“处处看吧”不过是闲得无聊给自己找点事儿做罢了。从大城市回到这个三线小城,“这里太无聊了”是苏芳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一日,彭帅和高中同学聚会,大家提前约定有女朋友的都不准带女朋友,于是苏芳芳被何淼淼拉去参加富二代的另一个派对。同学聚会,一般开场先是回忆过去做过的那些有厘头无厘头的往事,到了后面差不多都喝高了开始互喷互吹。不知是哪个同学发神经突然喊了一句,说:“你们这些有女朋友的哪一个敢查一下她们之前有没有开房记录!”这一帮男同学,“噢”的一声炸了窝,喊着“谁查过?谁查过?”“谁敢查!谁敢查!”
  “我查过!”坐在角落里的一个男同学喊了一句,顺便还扔了个酒瓶子。这群人瞬时安静了下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个事也不是他自己主动想起来要查,是他的一个干公安的亲戚。在查案子的时候,带出来了他女友的开房记录。这个亲戚回家说给了他老婆,他老婆又传给了同学的母亲,结果不用说也知道,两个人一刀两断。
  “嗨哎,别想了哥们,天涯何处无芳草,吹了再找好的!”彭帅的话打破了僵局,大家又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来。
  这种事说的人无心,当个笑谈,听的人却放在了心上。
  彭帅这个大脑袋就开始瞎琢磨,毕竟女友苏芳芳这么漂亮,而且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虽说是在学校求学,可是想到他当年上大学租出去的房子都是给大学早早偷食禁果的大学生,还有每逢情人节、圣诞节这类的洋节,他们学校周围的大小旅馆供不应求,彭帅心里就堵得慌:开放,太开放了。彭帅这个从乡村走进城市的年轻人,骨子里的贞洁意识还是很强烈的。   最近,领导正好安排他跟公安上的一个案子做跟踪报道。琢磨来琢磨去,他鬼推着一样偷偷地复印了苏芳芳的身份证,找了个借口,央求他认识的民警帮他查一下。
  这一查不要紧,看了记录单,彭帅气疯了!苏芳芳在宾馆的记录不多,就两次,都是在本地,可是其中的一次竟然是在和他交往之后的。但是他自己知道除了和蘇芳芳接个吻,其他的他们还真是什么都没有过。彭帅回忆那两个日期,第一次时间有点久,他想不起来自己在做什么,第二次,他一看,正是他和高中同学聚会,何淼淼拉着苏芳芳去参加派对的那天。怪不得那天和同学喝完酒,彭帅给苏芳芳打电话先是没人接,后来就关机了,第二天苏芳芳才回过来电话说手机没电了,自己喝得有点儿多回来就睡觉了。这么看来,苏芳芳不是在家睡觉的,而是去宾馆开房了!
  5
  苏芳芳怎么也没有想到彭帅会做出这种事。这个在她眼里从农村读书出来,内心淳朴,只是外表看来有些油腔滑调的人竟然对她做出了这种在她眼里形同把她在众人的眼皮下扒光的奇耻大辱的事情。苏芳芳狠狠地扇了彭帅一耳光,撕碎了他拿来找她质问的开房记录,吼了一声:“滚!”
  苏芳芳的一耳光下去彭帅就醒了。他为自己的愚蠢和鲁莽后悔不已。他没脸去挽留苏芳芳,眼睁睁地看着苏芳芳怒冲冲上了出租车。
  清醒后的彭帅,第一时间想到了何淼淼。何淼淼好像对彭帅能做出这种事来一点儿都不奇怪,她看彭帅的眼神全是鄙夷。她对彭帅说,本来她根本不屑于对他解释什么,苏芳芳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需要解释。但是,何淼淼无比轻视地瞥了一眼彭帅,接着说:“我不说你不会死心,还会继续纠缠芳芳。”
  事情根本不是彭帅想象中那样复杂与不堪。高中同学聚会那天,不过是何淼淼在派对上喝多了,闹着不愿回家,没办法的苏芳芳只好把她带到了宾馆。而那次略微久远的开房记录,则是苏芳芳家来了远房亲戚,家里住不下,苏芳芳就自己出去住了宾馆,并且打电话叫来了何淼淼陪她。在彭帅思想里“龌龊不堪”的两次开房记录,过程竟如此简单,如此单纯。
  彭帅后来厚着脸皮硬着头皮去求过苏芳芳,他以为苏芳芳气消了就会原谅他,可是一次又一次,苏芳芳的态度只是越来越坚定和冷漠。最后一次,是个平安夜,在出版社的大楼下,彭帅堵住了苏芳芳。他一脸憔悴,带着哭腔问苏芳芳:“难道你要我给你跪下你才肯原谅我吗?”
  苏芳芳的眼睛根本没看彭帅这个人,她的眼神空洞冷漠,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不存在的。
  苏芳芳的声音好像来自外太空一样,缥缈空茫,她说:“没这个必要,我们已经结束了,结束了就让各自都体面些吧。”说完,转身离去。走出几米远后,苏芳芳回头对彭帅扔下了最后一句话:“你怎么不查一下你自己呢?”
  责任编辑王晖
其他文献
绞索  我认为,还是不要解释的为好  顺其自然,把它想象成  两条垂在肩上的麻花辫  在田间奔跑  或者是把它想象成  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想象成一种编织技巧  实在不行就把它想象成  一根晾衣绳也可以  花花绿绿的衣裳  在暖阳下  在微风中摇摇荡荡  再不然就把它想象成  湍急的河流上  一条摇摆的索桥  或者是纤夫身上的僵绳  在逆水行船的号子声中  泰然自若  还是把它想象成开关上的拉绳吧
期刊
登高  ——有鱼跃出的河  看见落叶,飘着湍急的滋味  这时的登高,让峰山的顶端  有了一些可以俯视的  阔绰。眺望  是一种藤,翅膀是  另一种。爬到  半山的石凳,相遇了蝶的点缀  竹林青了又青。新竹挺直  似乎要打动云朵的  心。河有粼粼  山有綿绵。向上的路  接纳我们的时候,也接纳了向下的云  而那株野花,还是躲开了  一箭穿心  花又开  锦书一样。开放留白处的层层  叠叠,起伏成  
期刊
“老剧院”是小城当年最长面子的建筑。这种高大敦实,俗称“马脊梁”的仿苏式建筑,对于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讲,它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记忆。苏式建筑大都讲究公众意识,因此,即便是这座外表斑驳的建筑,已经被小城的百姓称之为“老剧院”了,但它内部空间依旧宏大,显现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庄重气派。我走入社会谋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座刷着绿油漆的铁皮屋顶建筑物里,卖录像票兼写宣传海报。  “老剧院”里似乎永远都是昏
期刊
茵陈  我稀罕这种毛茸茸的害羞  在春天的某一处,低着头  一路奔跑,此时,朝霞正  透过露珠,在新叶上滚动  园子,顿时就亮了起来  二月的清晨,风还是冷的  遍地的茵陈,转动着  战栗的脑袋,小心而慌张  总有一天,会有人俯下身子  把她们精心采集,用贴身的  温度,去慰藉人世的苍凉  那年的白芍  這些白色的约定,在进入  教科书之前,一直在山野烂漫  作为大地精心喂养的孩子  你有足够的耐
期刊
大河的两岸往往土地沃腴。从时令秋分到夏忙五黄,岁月的交替中,听一听家乡的麦子低声吟唱悲喜人生,看一看家乡的麦子在时空的变幻中演绎四季故事,舒心、揪心、醉心交织。生于斯长于斯,对麦子自然有一种铭心刻骨的感念,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一如一畦春韭绿,长了割,割了长,生生不息,在我的印记里闪闪烁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泛着墨绿与金黄。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心中常有一片天地甘愿为它敞开,吟唱感动,抒发情怀
期刊
张映姝是以她的“西域花事”的写作引起了我的关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文道遥途,如周敦颐爱莲所示的风雅自好者,不在少数,而以文学使命或诗意高度介入“花”这一意象并展开宏大建构的,却不多见。张映姝已然懂得,超越拜物教的文学以及头顶的星河,一直运转如新,文心可雕龙,以最柔软的力量获得最坚硬的质地,以最简洁的文字产生最久远的深刻。当一个人敢于将视野拉低高蹈而至近身所在,于日常见闻中擢拔高古的雅思
期刊
陈芳梅,江苏常州溧阳人。一直在媒体工作,现为溧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天目湖》杂志主编。  夫家舅妈  夫家有两位舅妈,一位白胖,一位黑瘦。我认识她们时,她俩30岁出头。两人生的都是儿子,而且都生了两个。每见她们,屁股后面都跟着两个小拨儿。  两家人,一个住村前,一个住村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都是白墙黑瓦三间屋,外搭一个养猪养羊的偏房。过年去拜年,先上黑瘦的舅妈家,她家是老大,再上白胖的小舅妈
期刊
被翅膀托起的山水  车过云南驿。想起盐,茶叶,毛皮  物物相易的边贸  我庆幸,我俨然一匹古道上的瘦马  苍山顶上的雪,我用掠影拓下它的白  接纳洱海的蓝,离不开九溪十八峰  海子边上夜夜篝火,相戏碧空的大批鸥鸟  这群恪守时令的天使,不停从面前掠起  一切都在跟着飞,山离开了水  高原白桦离开了岸,或许它的高翔  还暗合着一个人不被束缚的心  惊蛰  被两岸用旧的濉河水,继续旧着  被流水用旧的
期刊
这一二十年,除了散文家的散文,小说家的散文,诸多的诗人也都在写散文。有的诗人写的散文诗性强一些,有的看似不然,其实内里是隐藏不住的。也有的,似乎真的隔开了,另是一种样子。  当代的诗人海子,他的诗自然是看过,文呢?没有看过。海子的自杀,也许更是为诗而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文,想来也是格外强调诗性的。  诗人昌耀的文,亦是。一柔弱倔强之人,几乎深陷死地,却义无反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而成就了自己的
期刊
八百里沂蒙山区是由两座山、一条河圈起的。山是沂山、蒙山,河是沂河。其实,也有一条河是蒙河的,它从蒙山上下来时,一路往东,神使鬼差地迷了路,或者说它贪图安逸,不思开拓进取,不愿开疆拓流,一到开阔的沂南县平原地域就悄悄地汇入了沂河,从此消弭了自己。我不这样看蒙河,蒙河是一种自我牺牲,成就了沂河的强大,或者说蒙河投入了母亲河沂河的怀中。像蒙河这样的河流沂蒙山中还有好多条,如汶河、祊河、浚河、沭河等,它们
期刊